張藝瓊++張月
摘 要: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技術的發展,老年人壽命的不斷延長。引發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養老作為一個涉及社會保障、生活各方面綜合性的工程,也需要可觀的配套設施建設。本文以營造“交往空間”服務于老年人的思路作為我們設計原生點,通過對老年人生理、心理以及行為特征等因素的分析,總結了老年人在老年活動中心不同活動空間內展開的交往活動特征。建立出一套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的老年活動中心交往空間的理論。
關鍵詞:老年人;交往;空間;環境特征
中圖分類號:F832.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4-0139-01
交往交流是所有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如果老年活動中心空間不能滿足老年人與老年人之間、老年人與社會之間的交往需求,將會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良好的交流方式以及舒適的交往空間能夠很好地增加老年人的幸福度以及歸屬感。而從社會性的關懷角度去探索關于老年活動中心室內外空間的設計,更加有利于我們對于老年建筑設計的探索。
一、交往空間的涵義
交往指的是兩人或者兩人以上的人以交流做為目的而進行相互作用的過程,從哲學角度來闡述,交往的概念既是指人與人聯系的一種存在方式。而從心理學角度是指為達到一定認知目的的人與人之間心理接觸和溝通。社會學角度是指人與人或人與社會通過交流的方式而形成的社會聯系。馬斯洛在《人的動機理論》一書中提出了生理層次,交往層次,尊重層次,安全層次以及自我實現層次這五個層次的需求,并將共分為了三種模式:(1)發展中國家的需求模式;(2)西方發達國家的需求模式;(3)人類社會理想需求模式。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交往的愈發的明顯,人與人之間相互交往與依賴對于人的身心健康方面非常的重要。
二、交往的功能
任何人都有不同的需求,除了基本的物質方面的需求之外,還有心理滿足和自我完善的需求。總體的來說,交往對于個人最重要的功能大概分為了如下幾個方面:(1)自我認識的功能:通過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在別人那里得到反應才能更加全面的認識和改造自己;(2)自我滿足的功能:人們的精神需求包括自尊、成就等很個方面,而社會交往就非常有利于這種需求的實現;(3)自我完善的功能:在交往行為中,人們可以認識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也可以通過他們的正能量舉動獲得效仿的模板。交往除了對個人具有重要的功能之外,能夠促進社會的發展和繁榮,使社會的物質財富還有精神財富逐步增加,從而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還能夠更好地促進社會的和諧,努力建立社會共同體。
三、適合于老年人交往的空間環境特征
當生理出現衰老的現象,表現為動作遲緩,在具體的設計中要有針對性的改善,通過合理布光、加大標識圖案、提高背景與內容的對比度使其更好辨認,從而幫助老人得到更好的視覺感官體驗,提高安全度和方便性。老年人會存在聽力以及視力退化等問題。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通過震動模式和閃燈模式進行解決。同時,通暢的室內視線有利于老年人了解周圍的狀況、減少危險的發生。老年人的感官系統的不斷衰退使老年人對于外部環境的變化反應比較慢。對空氣中的味道的改變也存在同樣的安全隱患,如有毒氣體等等。所以,我們在空間布局時應當注重,盡量以保護老年人的安全與健康作為第一要意。
認知力的下降使得老人對于很多事情的反應無法與普通人相一致,反應遲鈍、適應力變弱等問題都說明在室內環境中,應該考慮到老年人這一特性。設計簡單易懂,避免老年人在使用過程中產生一些不必要的阻礙。設計中應采取多樣性指示標志以方便老年人更好的對所設計功能的理解老年人的運動系統退化,在老年人活動中心的設計時,要注重做好地面平整防滑處理,并在重點的部位安裝扶手,同時,還需要在家具及設施的選擇布置等方面進行針對性的考慮。
心理方面:首先,要提高安全感,在物質環境方面強化無障礙設計、合理選擇采用暖色調建筑材料以及安裝報警設備。在規劃中就近布置服務和醫療設施,也有更好的提高老年人的安全感,例如在醫院附近設置老年熱活動中心,有利于兩者功能互補;而后,要增強老年人的歸屬感,努力創造適宜交流與溝通環境,如靠近外部空間的室內場所,使老年人可以更好更方便的與外部環境進行接觸,這對于減輕老年人不安感,有非常好的作用。其次,要營造舒適感,室內外要有豐富的庭院環境、宜人的交往空間、便利的醫療及服務等,在室內要有合理的空間布局,良好的朝向關系,提供陽光充足、空氣清新的物理環境;同時,還應當保障老年人的私密空間,盡量為其營造出一個能夠提供穩定而少打擾的空間。
隨著身體機能的老化,老年人容易因此感覺自己失去了價值,產生孤獨感與失落感。對老齡化交往空間的探索有助于他們恢復對于自我價值的認知,消除他們心理上的失落感,鼓勵他們加入進交往活動之中去。
參考文獻:
[1]揚.蓋爾,何人可(譯).交往與空間[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2]趙曉征.養老設施及老年居住建筑[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3]俞岱巖.老年人建筑設計圖說[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4]羌苑.國外老年建筑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
[5]彭一剛.建筑空間組合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8.
[6]日本建筑學會,楊一帆(譯).新版簡明無障礙建筑設計資料集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