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琳
摘 要:目前,我國這處于一個社會轉型的時期。消費文化貫徹著整個社會,消費影響著社會的每一個組件,主導著社會的每一步變化,這也是政治、經濟、文化,尤其是現代傳媒技術發展迅速的結果。正如曾經的工業時代、電子傳媒時代、網絡時代、讀圖時代等,我們正一步步走向一種“消費時代”。本文嘗試分析在這一特殊時期藝術領域會發生如何的變化。消費時代的到來是樂觀積極的,它也為藝術領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創造環境和更加豐富的物質基礎。所以,本文對消費時代下,保定美術創作的發展走向,和藝術家、美術家在新環境中的新思路、新想法,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消費時代;當代藝術;創作;發展
中圖分類號:J5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4-0159-01
一、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時代背景
隨著時間長河的流動,中國社會經過歷朝歷代的改變,中國社會的藝術氛圍也不斷變化。在這其中以視覺藝術的變化最為明顯,每一次的時代更替都會在視覺藝術留下痕跡。現在的社會中,經濟愈發發達,人民也愈發富裕,有更多的精力去追求藝術文化,進而藝術的市場化程度出現突破性的新高,中國當代的藝術創作也要適應新的環境。藝術生產與市場經濟的關系緊密,從生產角度觀察,藝術生產是市場經濟的組成之一;從消費角度觀察,市場經濟的發展促進了藝術生產的積極性。當今社會經濟基礎優異,消費時代成為社會的主流,也是藝術創作發展的新時機、好時機,錯過這個時機藝術創造可能停步不前,只有抓住好時機才能不辜負當前的大好環境。
二、大審美經濟形態下的保定美術創作的現狀
大審美經濟形態下的藝術創作正面臨巨大的轉機。隨著新的時代到來,藝術創作的發展形式也由政治意識形態漸漸轉變為媒介意識形態。保定美術創作在經濟大環境的推動下,一種新型的媒介在逐漸形成。曾經統治千年的架上繪畫藝術一點點減少,東西方的傳動藝術創作形式猶如墨畫、油畫、雕塑等,現在也被新型的科技繪畫一步步取代。一種新媒介的藝術漸漸形成,例如,創作的媒材體現的個性化、藝術語言的互通、大眾媒體的廣泛都是前所未有的。在2008年,北京國際新媒體中德國藝術家制作出的一個新穎的藝術形式。它被命名為“信息漩渦”,是一個可以由普通人自由進出的霓虹空間裝置,它體現出藝術媒體在新環境中的無限可能性。這種新型的裝置藝術,打破了傳統藝術在觀賞作品時的被動,讓觀眾直接體驗藝術。有人更直接的將這種裝置藝術定義為環境與雕塑之間的藝術,同時將現代科技與傳統藝術展現給參觀觀眾。科技的進步,讓曾經一些難以想象的藝術形式具有實現的可能,進而推動整個藝術境界的進步,給藝術創作提供更廣闊的天空。不過,傳統的架上作畫藝術是否被完全被新型藝術方式取代,又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曾經傳統繪畫中以筆為工具對景進行寫生,之后以相機為工具對景拍照成像,現代又通過運用新科技進行計算機繪畫,新的藝術表現手法叢出不窮。就藝術的處理手法而言,一些想法新穎的藝術家通過新科技營造出“虛擬”的環境氣氛,也就是所謂的“后期制作”。“后期制作”是新時代藝術創造層面的代表,通過電腦對圖像、影視進行處理,賦予原本的圖像、影視額外的、更好的藝術表達。這種技術已經被廣泛運用,而這種技術的普及導致新一代的藝術從事者對生活中的直接性的表達減少,更多的是這種經過修飾的作品。就這樣,藝術從事者的造型語言、組織方式和表現手法都形成了不同以往的全新的形式。在新形式下,從重的方面不同,藝術從事者互相之間的幫助也更加重要了。一個新時代的好藝術作品,往往不是一個人獨立完成,而是一個集體的共同智慧的體現,這也是所謂的個人性的薄弱。多交流的創作環境更適合當今的快節奏生活,當然,一位藝術家獨立醞釀出好的作品,也是值得我們敬仰與學習的。
三、新科技發展帶動當代藝術未來發展
新時代經濟飛速發展,藝術的消費者更傾向與大眾、傾向于平民化,“大眾消費”的藝術,向我們表達出一個藝術大眾化、藝術日常化的新的藝術時代的到來。我國的學術界曾經對文藝與通俗的邊界進行過一場浩浩蕩蕩的爭論。一方認為現在藝術與文化的邊界漸漸變薄,藝術比較值錢更傾向于日常生活中,文化也往往以泛文學做代表;而另一方認為傳統藝術并沒有被同化,例如,中國傳統藝術依舊保持著它獨特的魅力,陶冶情操的特點依然有專有的魅力,還是占有重要的地位。不過在討論出現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現在的時代真正需要什么,我們應該以藝術從事者的身份如何面對當今社會環境。這樣,探索消費文化和藝術創作的關系就十分重要了,認識如何才能真正實現藝術應該達到的作用。生產,不僅僅會為主體生產對象,也會為對象生產主體。藝術和消費就是這種關系,二者是相互促進、相互關聯的作用。藝術創作愈發出自于大眾也是因為經濟發展,消費進步的原因。中國現在的藝術環境是一個服務于大眾集體的藝術,也對藝術的消費達到十分高漲的地步。所以現在階段,中國藝術創作適應現在的環境,就要融入大眾,減少對個體的表現,突出整體的貢獻,同時,藝術的傳播方式與創作方式都要同時更新換代。積極配合時代的流動,響應時代的發展,才是一個事物存在的合理方式。我們應該去相信,新形式的藝術創作雖然不同于傳統藝術,但會更適合時代,更好的存在于時代中。在經濟發展下的新消費時代的到來,藝術創作的新環境、新視野,中國的藝術必然會到達新的高度。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6年度保定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大審美經濟形態下保定美術創作的發展走向研究(課題編號33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