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響
摘 要:攝影源于繪畫,在攝影誕生的過程中,攝影技術的應用幾乎都和繪畫相關,如“暗箱”的發明,也只是為了更好地臨摹風景,作為繪畫的輔助工具。隨著攝影技術的日漸成熟,人們對攝影的認識也漸漸發生改變,攝影不僅僅被用作“繪畫式”的拍攝,更具有了紀實特性等獨特的藝術表現特征。
關鍵詞:寫實;繪畫;攝影技術
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4-0175-01
攝影與繪畫的關系還是很緊密,作為視覺藝術的兩個分支,它們在表現形式上有艮多共通點,這就使得在眾多的攝影派別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和繪畫的派別一致或者相似的。
一、寫實攝影
寫實攝影是一種發揮攝影紀實特性的流派。在審美價值上,寫實攝影往往是認識作用和教育作用大于審美作用,感召性和見證性多于欣賞性。寫實攝影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攝影流派,延綿至今,現在仍是攝影藝術中基本的、主要的流派之一。它是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在攝影藝術領域中的反映。該流派的攝影藝術家在創作中恪守攝影的紀實特性,在他們看來,一方面,攝影應該具有“與自然本身相等同”的忠實性,畫面中的每一個細節,只有具有“數學般的準確性”,作品才能發揮他種藝術媒介所不具有的感染力和說服力。A·斯蒂格利茨曾說:“只有探討忠實,才是我們的使命。”另一方面,他們又反對像鏡子那樣冷漠地、純客觀地反映對象,主張創作應該有所選擇,對所反映的事物應該有藝術家自己的審美判斷。著名寫實攝影大師劉易斯,海因就說過這樣的名言:“我要揭露那些應加糾正的東西;同時,要反映那些應予表揚的東西。"可見,他們崇尚藝術應該“反映人生”的觀點。他們敢于正視現實,創作題材大都取于社會生活。藝術風格質樸無華,但具強烈的見證性和提示力量。最早的寫實攝影作品當推英國攝影家菲利普·德拉莫特于1853年拍攝的火棉膠紀錄片。稍后,則是羅斯·芬頓的戰地攝影和19世紀60年代末的威廉·杰克遜拍攝的黃石奇觀。1870年以后,寫實攝影漸趨成熟,開始把鏡頭轉向社會,轉向生活。例如,當時的攝影家巴納多博士就拍攝了流浪兒童的悲慘境遇,震撼了人們的心靈。由于寫實攝影作品所具有的巨大的認識作用和非凡的感染力,寫實攝影逐漸在新聞領域中占據了自己的地位。19世紀90年代美國攝影家雅各布,里斯拍攝的關于紐約貧民窟生活的影像,就是這方面的奠基作品。寫實攝影家人才輩出,作品以其強烈的現實性和深刻性而著稱于攝影史。例如,英國勃蘭德的《拾煤者》;美國羅伯特·卡帕的《通敵的法國女人被剃光頭游街》,法國韋絲的《女孩》等,不勝枚舉。
二、繪畫主義攝影
繪畫主義攝影是通行于20世紀初攝影領域的一種藝術流派,它產生于19 世紀中葉的英國。繪畫主義攝影追求繪畫意趣,以繪畫造型原則規范自己的懾影創作。繪畫主義攝影分為繪畫派和畫意派兩種。繪畫派模仿文藝復興時期的畫風,畫面結構嚴謹,布局考究,經導演、擺布和暗房加工而成。情節性、敘述性和寓意性是其藝術上的特點。畫意派尋找現實生活中的詩情畫意,表現存在于自然中的美的形象。該流派的攝影家在創作上追求繪畫的效果,或“詩情畫意”的境界。其流派發展大致經歷了這樣二個階段:仿畫階段;崇尚典雅階段;畫意階段。繪畫主義攝影家提出,“應該產生攝影的拉斐爾和攝影的提茨安”。繪畫主義攝影經歷了較長的發展時期,第一個繪畫主義攝影師是英國畫家希路(1802-1870年),他擅長人像攝影,作品結構嚴謹,造型優雅。1851+1853年,是繪畫主義攝影的成長時期。1869年,英國攝影家H·P·羅賓森(1830-1901年)出版了《攝影的畫意效果》一書,他提出:“攝影家一定要有豐富俳青感和深入的藝術認識,方足以成為優秀的攝影家。攝影術的繼續改良和斷發明啟示出更高的目標,足以令攝影家更能自由發揮;但技術上的改良并非就等于藝術上的進步。因為攝影本身無論如何精巧完備,還只是一種引領更高目標的手段而已。”這一認識為該派奠定了理論基礎。1857年,O·G·雷蘭德(1813-1875年)創作了一幅由30余張底片拼放而成的、有文藝復興風格的作品《兩種生活方式》,標志著繪畫主義攝影藝術上的成熟。這一時期的作品,其題材大都富有宗教色彩,含有一定的規喻性。拍攝時,預先打好草圖,然后利用模特、道具,組織和安排場面,并通過暗房加工而成,追求照片畫面的繪畫效果。隨后,繪畫主義攝影的內容有所擴大,但風格仍崇尚古典主義,造型和構仍具學院派的法則,因而顯得含蓄、沉著、典雅。當該流派發展到畫意階段時,追求作品的情感、意境和形式的美,依舊逾它的特點。繪畫主義攝影家強調藝術修養:“如果想要使攝影在藝術上有地位,攝家就必須首先培養起審美的能力和育實藝術的修養。”所以,其歷史功績:把攝影從初期機械地摹寫對象引導到造型藝術的領域中去,促使了攝影出術的發展。由于繪畫主義的創作大都脫離現實生活,加上攝影器材的日益改善,人們審美趣味的不斷發展,為“自然主義”所沖擊。盡管這樣,在今天的攝影藝術殿堂中,仍有它的席位。
三、結語
攝影術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對長駐影像的渴望、對影像記錄和信息傳播的需求等催生了攝影術;同時,攝影術的誕生反過來更進一步促進了科技的發展與人們的需求。科技的不斷進步,計算機網絡時代的到來,圖像市場的日益繁榮,為攝影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豐富了攝影的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