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英
摘 要:黨的十八大對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建設提出總目標后,廣東省各級政府和公共文化部門,為提升保障社區居民基本文化生活權利和提升公共文化產品與服務質量取得了一定成效。縣、鎮、村(社區)三級文化網絡設施服務內容都得到明顯改善;但離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目標仍有一定差距,本文以發達地區紫金縣基層文化館(站)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為例,對提升縣、鎮、村(社區)三級文化服務化均等化面臨的困難與對策進行探索,旨在提升鄉村(社區)居民文化生活水平。
關鍵詞:公共文化;困難;對策
中圖分類號:G258.2;G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4-0179-02
一、前言
近幾年來,廣東省各級政府和文化部門,在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下,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落實《廣東省建設文化強省規劃綱要(2011—2020年)》取得可喜的成績。
紫金縣為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目標,制定了《紫金縣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方案》,到2020年,全縣達到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目標,實現每萬人室內公共文化設施面積不少于1200平方米,服務半徑不低于城市“十分鐘文化圈”、農村“十里文化圈”。人均公共藏書不少于1.2冊,縣級公共圖書館、各鎮綜合文化站(室)藏書年新增不少于人均0.03冊,每個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含農家書屋)藏書年新增不少于60種、200冊。實現農村文體協管員在村(社區)全面覆蓋。文化志愿者注冊人數占全縣常住人口3‰以上。然而,要實現上述目標,當前仍面臨著較大的困難。
二、紫金縣縣、鎮、村(社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現狀
紫金縣是廣東省18個貧困縣之一,公共文化服務的軟硬件建設與其他欠發達縣(區)相似,經過省、市、縣級政府階梯式投入資金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后,縣、鎮文化館(站)、村(社區)的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得到了提升。近年來,縣文化部門克服各種困難,發揮文化藝術團隊,以綜合性、普及性、社會性和服務性的功能,開展文藝創作、文藝培訓、組織活動,創新服務項目,組建文化志愿者隊伍,開展文學藝術進校園等文化服務活動,取得較好成效。
然而,要在2020年實現《紫金縣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方案》的目標,仍然有較大的差距,主要是資金的保障與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的人才不足,大部分基層文化站還不具備自主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能力。
三、紫金縣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面臨的問題與困難
欠發達地區紫金縣通過落實廣東省八屆人大三次會議的《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發展文化事業的決議》,經過10多年的努力,公共文化服務能力雖然有了較大提升;但,由于資金投入偏重在縣城的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而鎮文化站和村(社區)文化室的公共設施硬件建設等還有許多薄弱環節。
在軟件方面,主要表現在鎮、村(社區)的文化管理人員身兼數職,且年齡偏大、文化素質不高和業務不熟,鎮、村(社區)的文化管理人才匱乏等都是制約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目標的困難和問題。
(一)縣、鎮、村(社區)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建設仍需完善
由于過去對縣、鎮、村(社區)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的認識不足,片面認為:文化是軟實力,不能夠直接產生經濟效益,群眾文化活動在電視節目、互聯網上在不斷更新,群眾可以自我選擇文化活動節目,政府無需引導。同時,文化館(站)的公共服務設施完備與不足都不影響經濟發展。由于地方財政緊張,對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少,縣內三館一站一室等基本文化設施仍不完善。雖然少數鎮的公共文化設施設置率較高;但往往只是場地面積達標,其他的軟硬件建設仍有較大距離,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仍需繼續完善。
(二)縣、鎮、村(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的人才隊伍仍需提升
由于過去縣、鎮文化館(站)人員的待遇偏低,造成公共文化服務隊伍人才流失。就全縣而言,16個鎮文化站和縣文化館有工作人員32人,年齡60歲以上的有1人,占3.13%。人員的分布,除紫城鎮文化站有4人之外,其他文化站普遍只有1人。
縣文化館有工作人員12人,年齡30歲以上的12人,占100%。這12人中,具有本科學歷3人,占25.00%;大專學歷8人,占66.67%;中專學歷1人,占8.33%。這些具有學歷的人員中,文學藝術類專業的只有4人,占33.33%。在2020年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目標,還應該引進一批高素質的專業人才,以提高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水平。
(三)縣、鎮、村(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的資金缺口仍然較大
欠發達地區的紫金縣,由于財政資金困難,對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資金投入的比例偏低且撥付滯后,這就制約著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項目的建設。由于文化活動經費不足,制約公共文化服務活動項目的開展。
這幾年公共文化沒施建設,主要靠中央、省的扶持資金投入,縣財政除了投入公共文化場地設施之外,對文化的軟硬件設施建設投入較小,文化場館普遍存在保障經費不足,致使文化設施的功能發揮受到制約,一些文化設施閑置率高。同時,常規性的文化投入不足,如文藝創作、精品生產、文化下鄉、非遺實物征集等事業經費緊缺,難以確保文化活動正常開展,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資金缺口較大。
四、推進縣、鎮、村(社區)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目標的對策
為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目標, 2016年,紫金縣出臺《紫金縣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方案》和《關于繁榮社會主義文藝的實施意見》,全縣各級文化部門與政府緊密配合,大力推進城鄉同標準、普惠均等、多元供給的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建設,繼續優化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實現有效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社會化的發展,努力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目標。
(一)各級黨政承擔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目標主角
紫金縣出臺的《紫金縣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方案》,將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為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縣委、縣政府成立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工作領導小組,各鎮政府的負責人為領導小組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縣文廣新局),負責日常工作。
建立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機制,統籌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形成縣、鎮二級領導和相關部門相互協調推進重點文化設施項目建設機制。縣城啟動縣博物館和縣文化館新館、縣花朝戲排練培訓中心建設等項目。完善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廳、縣美術館展廳設施建設。改造提升文體廣場和文化景觀建筑。對二級以上文化站建設室外文體廣場。新建綜合文化站2個,升級改造鎮綜合文化站14個,各行政村基本建成綜合文化服務中心。
(二)拓展縣、鎮、村(社區)文化網絡經費的來源
為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目標,紫金縣啟動的這個實施方案,對改造1個鎮級綜合文化站分別補助80萬元和10萬元的補貼,對新建1個行政村(社區)文化室補助2萬元的標準,以激勵各級政府增加對鎮、村(社區)文化網絡建設的投入,將文化經費列入財政預算計劃。并鼓勵鎮、村(社區)發動社會捐贈,利用有聯系的外資企業、書商和熱心于文化公益事業的人士參與文化服務網絡建。
最大限度地發動一切積極因素,擴大資金的來源;同時,還鼓勵企業或單位開展文化幫扶,動員社會力量推進文化硬件建設,使之為農民兄弟建設文化生活和經濟發展的知識和文化活動中心。
(三)強化縣、鎮、村(社區)文化網絡隊伍的建設
公共文化隊伍建設是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必備條件。就當前紫金縣的公共文化隊伍而言,主要存在人員的文化學歷水平面偏低,公共文化的專業人員不足的狀況,為了把具有較高文藝才能的人員吸收到縣、鎮、村(社區)文化隊伍中來,對欠發達地區文化單位用人的指標應該適當傾斜,按社區人口比例增加文化工作人員配備的數量。
在實際操作中應該注意如下三方面問題:
一是選好鎮文化站帶頭人,帶頭人選好了,就能帶動起工作能力強,能夠開展各項文化活動的隊伍;
二是鼓勵在職具有相關專業的較高學歷人員到文化站工作,或者到大專院校招收應屆畢業生,引入高素質的文化專業人才,以快速提升文化工作人員的素質;
三是抓好現有人員的素質提高,每年有計劃選送一批人員到省、市有關部門或高等院校培訓業務,或者由縣內的文藝業務骨干舉辦業務培訓,并同時鼓勵在職人員開展業余學習,全面提高館(站)人員的素質。
五、結語
縱觀紫金縣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建設的發展歷程,始終受到資金與人才的制約。要真正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目標,各級政府和文化部門必須高度重視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資金籌備,以及引進高素質的文化專業人才,同時,并對優的作品給予獎勵和扶持,以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目標,進而實現提高全社會的文化欣賞水平與文化素質。
參考文獻:
[1]楊偉慶.對廣東省欠發達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均等化問題的思考和建議公共文化建設現場[C].2015廣東公共文化論文案例集,2015.
[2]黎明.對新起點上創新文化工作中的幾點思考[J].廣東社會文化,2013(03).
[3]張璐.粵北農村文化發展之我見[J].廣東社會文化,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