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智+周驍
摘 要:玉雕是文化創意產業,在“得文化者的天下”的現代環境中,如何把玉雕同文化藝術相結合做成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成為了一個令所有玉雕從業者和學習者思考探索的問題。
關鍵詞:中國玉文化;文化創意產業;21世紀;結合;發展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5-0247-01
中國當代玉雕作品存在著思路僵化,題材老套等問題,只有融入文化創意產業的內核才能重振玉雕市場。文中列出了二者之間的矛盾與共性以求分析中國當代玉雕藝術的道路。
一、玉雕藝術與傳統文化創意產業的矛盾
在玉雕藝術制作過程中人是最重要的。由人來完成的作品引發觀賞者的共鳴。而文化創意產業在生產出文化產品的過程中是以機器量產化的產品為載體文化為依托。這是玉雕藝術的特殊性,是藝術品與商品的矛盾。其次是中西方審美觀念不同造成的矛盾,中國講求的是隨心所欲的寫意的文化,舉例來說,蝦腹部的節有六至七節,在齊白石的筆下變成“舒服”的五節;外國藝術家會如實表現。這是中西方對藝術審美的追求不同。再次,中外文化表達方式的不同。中國文化中的動植物都有寓意表示吉祥;例如蝙蝠代表“福”,松樹代表“長壽”,西方文化善長通過繪畫,雕塑等表現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以故事的寓意和人物的喜怒哀樂表達內心感情。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玉雕與文化創意產業之間有共性,在文化創意時代進行玉雕設計要先進行創新,那么玉雕藝術與文化創意產業有沒有共同的聯系呢?答案是:有。
二、玉雕藝術與文化創意產業之間的聯系=
在我國玉文化發展過程中許多藝術形式都被融入其中:書法,國畫,傳統雕塑,戲曲等等,甚至連文化傳說,歷史故事也都被吸收作為素材,這是玉文化融合多種文化的體現。而文化創意產業強調的是文化因素,也融入多種現代藝術形式。玉雕藝術以玉石載體,文化創意產業以工業產品為載體,它們共同傳遞給觀賞者和消費者的都是文化因素,這是它們之間的共性。當代中國玉雕藝術設計思路趨于僵化,通過文化創意這股新鮮血液加入重振玉雕藝術的藝術生命力。用文化改革當代中國玉雕藝術是迫切需要的。比如曹之景先生的作品《大圣除妖》用“俏色”做孫悟空的形象;以祥云底座的設計體現孫悟空的廣大本領。近年來孫悟空成為全世界喜愛的英雄形象,曹之景先生用孫悟空的形象發揚中國文化,使這件玉雕作品國際化,受到了全世界的喜愛,這就是成功。
三、文化創意產業影響下應該如何對玉石進行設計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當代玉雕設計在這種浪潮的影響下也發生了巨大變化。首先玉雕藝術不僅是本民族的藝術,也是享譽世界的藝術。正所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玉雕藝術是中國文化的產物,把中國的民族傳統藝術加以展示才能受到世界范圍的喜愛。
其次,中國的玉雕藝術應與世界其他文化進行更多交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這樣才能使作品永遠有生命力。比如天工獎(中國玉雕藝術的最高獎項)的獲獎作品中既有沿用傳統的作者,也有利用玉石進行現代設計的作者,天工獎都肯定了他們的做法。這種做法為當代玉雕藝術注入更多的靈感,增加了更大的提升空間。這表明在文化創意產業的推動下當代玉雕藝術不僅是要繼承前輩玉雕工作者留下的寶貴財富,更要大膽吸收外來文化才能成功地宣傳自己并走出去為世界所接受。
最后,文化創意產業下進行玉雕設計必須要加快玉雕產品化,市場化的步伐。玉雕藝術應該與市場結合的更加緊密,同時還要考慮量產化和市場化的問題。如今市場上已經出現了機雕,可以量產玉雕飾品;還可以采用3D打印技術以玉石為材料生產生活常用工具來支援龐大的玉石市場和擴大玉石產品的使用范圍,提升中國的玉文化的影響。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的當代進行玉雕設計首先必須要結合自己民族的文化,玉石是載體,運用這個載體時不僅要讓本國認同還要得到世界的認同,這就要求設計者在大量融入自己國家文化的同時設計出具有國際化審美的作品來引起更大范圍的文化共鳴。在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的當代,我們已經看到很多很好的玉雕作品,將來我們一定還可以看到更多更好的玉雕作品,這些作品一定會在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的時代推動中國玉雕藝術持續長久的享譽世界。
參考文獻:
[1]張超.中國雕刻文化入門[M].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12.
[2]洪光亮.翡翠鑒賞精要[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3.
[3]翟振玉.玉器鑒賞[M].比較: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
[4]郭海清.玩賞和田玉[M].廣州:百花文藝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