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蘭
摘 要:本文從供需宏觀層面、產業中觀層面、企業微觀層面闡述了對外直接投資對制造業產業升級的影響。需求方面主要包括消費、投資、出口;供給方面主要包括自然資源、勞動力、技術進步、進口供給。產業方面主要包括邊際產業轉移、產業關聯、產業競爭。企業方面分為資源尋求型、市場尋求型、效率尋求型和戰略資產尋求型。
關鍵詞:對外直接投資 制造業升級 供需 產業轉移 產業關聯
中圖分類號:F1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10(a)-063-02
對外直接投資對制造業產業升級既有正向影響,又有反向影響,其具體影響機制從三個層面進行闡述。
1 供需宏觀層面
需求方面主要包括消費、投資、出口,供給方面主要包括自然資源供給、勞動力供給、技術進步、進口供給。對外直接投資通過對這些方面的影響進而影響制造業產業升級。
1.1 需求方面
(1)消費對外直接投資對國內消費需求的影響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增加國內消費需求量,對外直接投資往往會增加對國內設備、中間產品、輔助產品等的需求;二是優化國內消費需求結構,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尤其是對發達國家的投資,引進國外先進的消費模式和理念,優化國內的消費需求結構,促進制造業升級。
(2)投資對外直接投資對國內投資需求的影響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減少國內投資,在對外直接投資過程中,由于國內資本大量外流以及由于對外直接投資而造成的虧損,在資本總量不變的情況下,勢必會減少對國內制造業的投資,從而阻礙制造業升級;二是增加國內投資,把對外直接投資而獲得收益匯回國內,增加對國內制造業的投資,從而促進制造業升級;三是優化國內投資結構,對外直接投資將一些制造業中的邊際產業轉移出去,沉淀在這些產業的生產要素釋放到國內優勢行業中,優化國內投資結構,促進制造業升級。
(3)出口對外直接投資對出口的影響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增加出口,對外直接投資會增加對國內設備、中間產品、輔助產品的出口,促進制造業升級;二是減少出口,對外直接投資產生了出口替代效應,把產品轉移到國外生產、銷售,減少對該產品的出口,阻礙制造業升級;三是優化出口結構,對外直接投資通過反向技術溢出、學習與模仿等多種途徑提升了國內產品的技術含量,優化了國內出口產品結構,促進制造業升級。
1.2 供給方面
(1)自然資源供給對外直接投資對自然資源供給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供給量增加。通過對外直接投資,降低從東道國獲取資源的成本,穩定國際供求關系和資源價格,保證資源供給的長期穩定性,增加了制約制造業發展所需的稀缺資源的供給,使得相關行業發展的資源瓶頸消失,提高產業競爭力,促進相關制造業升級。
(2)勞動力供給對外直接投資對國內的勞動力供給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增加國內勞動力供給,對外直接投資—般會增加國內設備、中間產品、輔助產品等的出口,促進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國內就業機會;二是減少國內勞動力供給,對外直接投資把產品轉移到國外生產、銷售,減少了國內的生產和出口,減少國內就業機會;三是提高國內勞動力素質,對外直接投資通過技術逆向溢出效應、員工流動效應,提升了國內勞動力在技術、管理等方面的素質。
(3)技術進步對外直接投資對技術進步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設立海外研發機構,利用東道國先進的研發平臺,吸收最新技術信息,吸納當地技術人才,增強母公司的技術研發能力,帶動整個制造業的技術進步;二是并購東道國擁有領先技術的企業,跨國并購一方面通過打破技術壁壘而獲取先進技術,另一方面通過與東道國技術合作而獲取先進技術,促進母國技術進步;三是逆向技術溢出,對外直接投資可以通過模仿示范效應、競爭效應和人員流動效應等產生逆向技術溢出,促進母國技術進步。
(4)進口供給對外直接投資對進口供給的影響主要表現在進口供給量增加以及供給穩定上。通過對外直接投資,降低從東道國獲取資源的成本,保證資源供給的長期穩定性,擴大對礦產資源等資源的進口,克服了制約制造業產業發展的資源瓶頸,促進了制造業升級。
2 產業中觀層面
產業層面的影響主要包括邊際產業轉移、產業關聯、產業競爭等方面,對外直接投資通過對這些方面的影響進而影響制造業產業升級。
2.1 邊際產業轉移效應
根據日本經濟學家小島清的“邊際產業轉移理論”,一個國家的對外直接投資往往從該國已經處于或即將處于比較劣勢的產業,即“邊際產業”依次進行。邊際產業在東道國處于比較優勢,通過對外直接投資,這樣不但可以延長發揮產業優勢的時間,而且還可以從東道國獲得更為廉價的生產要素,進而獲得更高的投資收益,獲取的投資收益回到國內,為國內新興產業發展或傳統產業改造提供資金支持,促進制造業升級;另外,轉移過程中,釋放了沉淀在該邊際產業的生產要素,如某些無法跨國轉移的勞動力、留在國內的高附加值的核心技術等,釋放出來的生產要素轉移到國內新興產業或優勢專業,為這些產業發展提供人力、技術支持,促進制造業升級。
2.2 產業關聯效應
根據美國經濟學家阿爾伯特·赫希曼的“產業關聯理論”,一個國家的對外直接投資會通過產業間的前向和后向關聯效應以促進產業升級。前向關聯效應的影響機制表現為:下游產業企業進行對外直接投資必然會增加所在行業的海外規模,進而增加對國內上游產業企業產出的需求,刺激上游產業企業規模擴張及技術創新與進步。另外,對外直接投資使得投資企業面臨著更加激烈的國際市場的競爭,為提高國際競爭力,要求上游產業企業提供更高質量的產品,帶動國內產業鏈整體素質提高,實現國內產業整合。后向關聯效應的影響機制表現為:一國的上游產業企業進行對外直接投資,在東道國生產初級產品和中間產品,節約了國內生產資源,把釋放出的國內生產資源集中用于下游產業企業最終產品的生產,國內資源的配置效率提高,母國下游產業企業生產能力、研發能力增強。
2.3 產業內競爭效應
根據美國經濟學家邁克爾?波特的“國家競爭優勢理論”,一國某個產業企業對外直接投資,不僅可以加劇該國該產業的國內競爭,而且還會將整個產業置于國際競爭中。具體影響機制表現為:一方面,通過對外直接投資率先“走出去”的企業,不僅可以率先獲得國外資源、技術與先進經驗,而且為適應國際競爭,不斷地進行技術研發,提升產品競爭力,致使進行對外直接投資的企業在同行業的國內市場上獲得優勢,占據競爭的有利地位。海外投資企業競爭力的提高對國內同行業企業產生了新的威脅,同行業企業為了不失去已有的市場份額,加大技術研發投入,由此促使整個行業的產品結構得到優化,行業整體素質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對外直接投資的企業引入規范化的國際市場競爭機制,而這種競爭機制傳遞到國內同行業競爭市場,形成了產業內示范機制,帶動國內同行和相關行業的改革與競爭,提升母國行業的整體素質,促使制造業升級。
3 企業微觀層面
根據英國瑞丁大學教授鄧寧的“對外直接投資理論”,根據投資動機不同,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分為資源尋求型、市場尋求型、效率尋求型和戰略資產尋求型四種類型。這四種類型的對外直接投資對制造業升級影響既相互獨立又相互關聯。
3.1 資源尋求型
資源尋求型是指為了獲取自然資源,如礦產資源、初級農產品等而進行的對外直接投資活動。資源尋求型對外直接投資對制造業產業升級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降低了對傳統資源的依賴性,通過對外直接投資,獲取了產業發展所需的關鍵性資源,資源供給增加了,破解了產業改造過程中的資源瓶頸;另一方面,通過促進傳統產業改造,促進了重工業化,降低對傳統資源的依賴;二是促進了其他產業的發展,通過對外直接投資過程中產生的產業競爭效應、產業關聯效應、資源配置效應、出口帶動效應等,促進制造業升級。
3.2 市場尋求型
市場尋求型是指為了開拓海外市場而進行的對外直接投資活動。國際貿易是在兩個不同國家(或地區)開展,路途往往較遠,運輸成本往往較高,各國又大都實行貿易保護主義,為減少運輸成本、規避貿易壁壘,有必要開拓海外市場,使企業由產品出口轉向對外投資。市場尋求型對外直接投資對制造業產業升級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兩方面:一是需求驅動,需求驅動是指東道國市場的需求驅動。東道國市場對產品的需求偏好促使東道國子公司生產的產品升級,東道國子公司產品的升級通過傳遞、溢出、關聯等途徑影響到母公司產品的升級。二是供給驅動,供給驅動是指規模經濟的供給驅動。制造業的投入往往較大,較大的投入必須要有較高的產出才能實現有效經營。海外市場的擴大,給企業帶來規模效應,產品成本隨產出的增加而降低,提高勞動力的熟練度,降低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釋放出要素資源,促進相關產業發展和產業高加工度化,實現制造業升級。
3.3 效率尋求型
效率尋求型是指為了提高生產效率而進行的對外直接投資活動。一般來說,效率尋求型層次上高于資源尋求型和市場尋求型,不僅僅局限于資源或市場,而是在全球范圍實現效率最大化。效率尋求型對外直接投資對制造業產業升級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兩方面:一是通過效率尋求型對外直接投資,在全球范圍內整合資源,利用東道國廉價資源、熟練勞動力,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高東道國子公司生產效率,促使收入提高、資源節約,提高收入產生的資金、節約的資源回到母國母公司,促使母公司研發投入增加以及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母公司實現產品與流程升級;二是把國內高成本、低效率的產業,如高污染、高勞動密集型、粗狂型產業轉移到境外,國內轉向技術或知識密集型等高效率產業,提高了國內環節生產效率,促進了國內制造業升級。
3.4 戰略資產尋求型
戰略資產尋求型是指為了獲得知識、技術、品牌、專利等戰略資產而進行的對外直接投資活動。戰略資產往往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戰略資產尋求型對外直接投資對制造業升級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三方面:(1)獲取品牌等戰略資產有助于形成企業品牌效應,提升企業知名度,促進企業產品出口效應,推動母國制造業結構調整和升級。(2)獲取技術等戰略資產有助于企業提高生產效率,并產生行業內的示范效應和行業間的關聯效應,通過其他企業學習、模仿等,提升整個制造業的勞動生產效率,促進母國制造業升級。(3)通過并購東道國企業或與東道國企業聯盟而獲取戰略資產,通過外部經濟、產業集聚、產業關聯、人才流動等,有助于企業突破技術壁壘,促進技術進步和制造業升級。
參考文獻
[1] 劉俊芳.對外直接投資對中國制造業產業升級的影響研究[D].北方工業大學,2014.
[2] 江東.對外直接投資與母國產業升級——機理分析與實證研究[D].浙江大學,2010.
[3] 馮志堅.對外直接投資與母國產業升級的理論分析[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08(2).
[4] 房裕.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產業升級效應研究[D].蘭州大學, 2015.
①基金項目:本文系杭州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M17JC040)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