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彧
摘要:運用文獻資料法、對比分析法、數理統計法,對里約奧運會小組賽中國女籃中鋒與對手進攻技術運用進行對比分析。本文對中國隊對戰加拿大隊、中國隊對戰塞內加爾隊、中國隊對戰西班牙隊、中國隊對戰塞爾維亞隊、中國隊對戰美國隊中鋒的個人進攻、搶前場籃板球、參與快攻進行對比分析,最后以所有對手球隊為整體,總體分析中國隊中鋒的進攻技術運用情況,找到中國隊與各個對手在中鋒進攻技術上的差距,為我國中鋒進攻技術的相關訓練提供理論依據,為之后的比賽提供積極地參考價值。
關鍵詞:里約奧運會;女籃中鋒;進攻技術
2016年里約奧運會我國女籃成績為第十名,小組賽都未能出線,相較于前兩屆奧運會:第29屆奧運會為第四名,第30屆奧運會為第六名,成績明顯下滑。其下滑原因多種多樣,有體能、技術、戰術、心理因素等方面,本文希望通過對各位置主力隊員在比賽中的數據貢獻大小,找出數據貢獻最小的位置進行重點分析研究。(見表1)
根據以上數據可知:連續兩屆奧運會的中鋒得分比例持續下降且下降幅度最大,大前鋒得分比例雖然也在下降,但下降幅度較小,小前鋒與組織后衛的得分比例高于第29屆奧運會,低于第30屆奧運會,進攻后衛的得分比例低于第29屆奧運會,高于第30屆奧運會。
所以本文對里約奧運會小組賽中中國女籃中鋒與對手中鋒進攻技術運用進行對比分析研究。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里約奧運會中國女籃所在的B組中,中國隊共有5場比賽,分別是中國隊VS加拿大隊、中國隊VS塞內加爾隊、中國隊VS西班牙隊、中國隊VS塞爾維亞隊、中國隊VS美國隊,本文以這5場比賽,中國隊和其對手的位置中鋒為研究對象。根據里約奧運會女籃小組賽的比賽視頻進行對比分析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的需要,在成都體育學院圖書館查閱了關于“籃球運動”的相關書籍,并在中國知網中查閱關于“女籃”、“中鋒”等相關文獻資料,了解歷史發展、研究現狀以及前沿動態,為本文的研究提供參考依據;另對國際籃聯官方網站的視頻、文字、數據資料進行整理,做好統計分析等。對文獻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為本文的研究提供設計方向和堅實的理論基礎。
2.對比分析法
根據研究的需要,對里約奧運會小組賽中的5場比賽,中國女籃中鋒與不同對手中鋒進攻技術運用分別進行對比分析,找出我國女籃中鋒與對手中鋒的差距,再對中國女籃中鋒與對手中鋒進攻技術整體進行對比,分析其原因。
3.數據統計法
通過對里約奧運會小組賽中國女籃的5場比賽,中鋒進攻技術運用的收集與整理,根據體育統計學軟件在計算機上對相關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處理,為得出結論提供數據支撐。
二、分析與討論
在球場上的每個位置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鋒作為比賽中全隊的樞紐、頂梁柱,能夠給球隊提供二次進攻的機會,能夠吸引防守的注意,能夠給外線隊員提供進攻機會,是離籃圈最近的位置,是進攻的重點位置,是“內外結合”的關鍵,是傳球的樞紐,是形成戰術的關鍵點。
里約奧運會小組賽中國女籃中鋒與對手進攻技術運用對比分析
根據表2對比分析可以看出,在里約奧運會女籃小組賽的比賽中,中國隊與對手的總比賽時間為200分鐘。在200分鐘的比賽里,中國隊共形成陣地進攻379次,對手共形成陣地進攻338次。中國隊共搶得前場籃板球40個,對手共搶得前場籃板球45個。中國隊快攻次數為33次,對手快攻次數為62次。
中國隊在比賽中與對手相差最大是快攻次數,僅達到對手進攻次數比例的53.2%,中國隊的陣地進攻數高出對手12.1%,前場籃板球個數低于對手11.1%。5場比賽中中國隊僅有一場比賽取勝,說明中國隊陣地進攻的成功率較低的同時前場籃板球數量少,二次進攻機會少。
下面針對中國隊中鋒與對手中鋒在陣地進攻中的傳接球能力、陣地進攻中的個人進攻能力、搶前場籃板球能力和參與快攻能力的四個方面進行詳細的對比分析。
1.里約奧運會小組賽中國女籃中鋒與對手傳接球技術對比分析
在200分鐘的比賽,中國隊的379次陣地進攻中,中鋒接球176次,有10次接球失誤,傳球90次,傳球失誤6次,持球個人進攻73次。對手的338次陣地進攻中,中鋒接球143次,有12次接球失誤,傳球64次,傳球失誤5次,持球個人進攻67次。中國隊中鋒和對手中鋒的接球方式對比見表3;傳球方式對比見表3。
中國隊中鋒的個人進攻次數占接球次數的41.48%,對手中鋒的個人進攻次數占接球次數的46.85%。從中鋒個人進攻比例來看中國隊中鋒的個人進攻相對較少。
2.里約奧運會小組賽中國女籃中鋒與對手個人進攻技術對比分析
在200分鐘的比賽中,中國隊中鋒個人進攻次數是73次,對手中鋒個人進攻次數是67次,具體個人進攻技術對比見表4。具體投籃數據對比見表4。
對手中鋒在個人進攻技術上注重原地投籃和背身單打,身體對抗能力強,個人強攻能力強,戰術意識以及執行戰術能力較強。中國隊中鋒以中距離投籃為主,不同的人擅長投籃的位置不同,在籃下進攻方面能力較弱,身體對抗能力較差。(見表5)
從命中率可以看出,中國隊中鋒三分球命中率為50%,中距離命中率為47.22%,籃下投籃命中率為40.74%,對手中鋒中距離命中率為45.45%,籃下投籃命中率為52.5%。對手中鋒在籃下進攻能力強,命中率高,中國隊中鋒有三分球命中。
3.里約奧運會小組賽中國女籃中鋒與對手搶前場籃板球能力對比分析
在200分鐘的比賽中,中國隊與對手中鋒搶得前場籃板球數量見表6。
中國隊中鋒搶前場籃板球占全隊的22.5%,對手中鋒搶前場籃板球占全隊的37.78%。第二次補籃中國隊中鋒也明顯低于對手中鋒。
4.里約奧運會小組賽中國女籃中鋒與對手參與快攻對比分析
在200分鐘的比賽中,中國隊與對手中鋒參與快攻數據對比見表7。
中國隊快攻總數是對手的一半,中鋒參與快攻僅占中國隊快攻總數的24.24%,對手中鋒參與快攻占對手快攻總數的37.09%。中國隊中鋒參與快攻的比例明顯低于對手中鋒。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通過對里約奧運會小組賽中國女籃中鋒與對手中鋒進攻技術運用的分析與討論,針對中國隊中鋒分別從傳接球技術、個人進攻、搶前場籃板球、參與快攻四個方面得出以下四點結論:1、中國隊中鋒在陣地進攻中傳接球次數較多,但個人進攻次數相對較少;2、籃下進攻相對較少,身體對抗能力較差,命中率較低,中鋒在外線三分球有命中,進攻位置不明確。3、中鋒搶前場籃板球個數相對較少。4、參與快攻次數少,中鋒進攻速度相對較慢。
(二)建議
1.增加個人進攻手段
中國隊中鋒個人進攻技術較單一以中距離投籃為主,不同的人擅長投籃的位置不同,在籃下進攻方面能力較弱,身體對抗能力較差。中國隊中鋒有3個人分別是陳楠、黃紅玭、孫夢然,其中孫夢然有三分球,移動較為靈活,但是作為5號位應該打到內線,起到“內外結合”、“中樞”的作用;黃紅玭的特點是在罰球線兩端的中距離投籃;陳楠的特點是在三分線外接球正面突破勾手上籃或拋投和零度角的中距離投籃。3人特點雖然突出,但得分手段相對單一,建議增加個人單打的進攻手段,增加得分點。
2.沖搶前場籃板球
在前場搶籃板球的過程中對球的判斷準確,“沖搶”是關鍵,二次補籃需要堅決,并且能夠合理判斷比賽情況,傳球給后衛組織二次進攻,是中鋒所必備的。提高速度與爆發力是“沖搶”前場籃板球的關鍵,提高了速度能夠讓中鋒有效避免身體對抗,做到“沖搶”籃板球。
3.提高速度參與快攻
從中國隊參與快攻來看,提高速度與耐力也是參與并完成快攻的必要條件。只有加快了自身的移動速度才能更好的做到快速的攻防轉換,使技術動作發揮應有的作用。加快攻防轉換、具有充足的體能,是能夠積極的參與快攻而保證快攻質量的有效保障。
參考文獻:
[1]萬宏.中國女籃中鋒與世界強隊優秀中鋒技術運用對比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03:70-73.
[2]梁嘉迪.高?;@球隊中鋒運動員進攻技術特征與訓練分析[J].運動,2015,15:15-16.
[3]李鄭立.2010年女籃世錦賽中國女籃與前8強中鋒進攻能力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
(作者單位:成都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