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田劉建國
(1.武漢體育學院研究生院;2.武漢體育學院田徑教研室 湖北武漢 430070)
我國城市馬拉松井噴式發展的原因分析與思考①
付田1劉建國2
(1.武漢體育學院研究生院;2.武漢體育學院田徑教研室 湖北武漢 430070)
隨著全民健身計劃的不斷深入與實踐,全民健身計劃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支持與參與,馬拉松作為一項參賽人數多、要求低、覆蓋面廣的運動賽事,完美的將競技運動與大眾健身結合起來,受到了廣大跑步健身愛好者的追捧。隨著商業性和群眾性體育賽事審批的取消,馬拉松賽事在國內呈現出井噴式發展狀態,隨之而來的賽事科學性與參賽安全性問題便擺在人們面前。理性看待馬拉松的快速發展,科學訓練,理性參賽,不斷完善創新馬拉松賽事的辦賽模式,才是馬拉松可持續發展之路。
馬拉松 井噴式發展 分析與思考
1981年,我國舉辦了北京國際馬拉松,這是國內舉辦的首次馬拉松賽事,如今,馬拉松賽事幾乎遍布國內各大城市,已經成為群眾參與度最高的一項體育賽事。馬拉松已經成為一個展現人民良好精神面貌的平臺,在基本物質生活得到滿足的同時,人民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豐富生活。城市馬拉松的體育文化對建設城市文化和提升市民生活質量和精神文明,均有重要意義和社會價值[1]。但是在馬拉松熱席卷全國每一寸土地的同時,我們也該靜下心來思考,馬拉松的快速發展給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1.1 賽事普及程度高,全民參與熱情高漲
截止2016年10月31日,2016年在中國田徑協會官方網站上注冊的馬拉松及相關運動賽事有306場,遍及31個省級行政單位。從參賽人數來看,少則兩三千,多則三四萬人,而從報名人數來看, 2015年上海馬拉松參賽人數為35 000人,而實際報名人數則有126 789人,2017年武漢馬拉松報名工作已經在2016年12月展開,據武漢馬拉松官方網站公布的數據顯示,僅報名通道打開的12 h內,就有超過6萬人報名,所有項目報名人數均已超過其參賽限定人數。不論是從馬拉松賽事遍及各省市,還是從報名參賽人數來看,都可以看出,馬拉松賽事普及程度高,全民參與熱情高漲。
1.2 比賽特色項目層出不窮
馬拉松賽事基本上都包含全程馬拉松和半程馬拉松,當然也有的賽事只設有半程的比賽,為了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同時增加城市馬拉松賽事的人氣和關注度,幾乎所有的馬拉松賽事都會設有一項或更多的特色項目,這些特色項目一般在5~10公里之間,對于普通大眾市民來講,這樣的距離相對于半馬或是全馬相對容易接受。除了賽事項目內容的不斷豐富,在馬拉松舉辦前后的各類嘉年華活動也相繼推出,馬拉松成為城市文化宣傳,旅游發展的助推器[2]。這些特色項目的設置不僅豐富了馬拉松賽事的內容,對賽事的推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且還培養了一批業余馬拉松參賽選手的后備軍。
1.3 社會力量辦賽水平逐步增強
2014年以前,國內所有馬拉松都是由政府部門和相關體育部門組織運行和舉辦的,這樣辦賽模式效率低,社會宣傳推廣力度小,民眾參與熱情低。2014年10月20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按照文件要求,變革馬拉松管理模式,取消馬拉松賽事審批,充分激發社會力量的辦賽積極性[3]。以智美體育為例,智美賽事獨家運營的馬拉松賽事就包括:深圳馬拉松、廣州馬拉松、杭州馬拉松、長沙馬拉松等等,智美體育集團還承辦了“一帶一路”系列國際品牌的馬拉松賽事[4]。除此之外,很多體育公司都把目光投向了馬拉松賽事,極大地提高了馬拉松的社會力量辦賽水平。
1.4 馬拉松賽事數量急劇增長
近兩年,國內馬拉松數量呈現出井噴式增長,經過對中國田徑協會全國馬拉松及相關運動注冊賽事日歷公布的數據整理可以看到,2012年全國馬拉松賽事數量為33場,2013年為39場,2014年為51場,2015年為134場,截止2016年10月31日,2016年在中國田徑協會注冊的賽事為306場(如圖1),其中2015年和2016年馬拉松賽事數量和上一年相比,增幅分別為162%和128%,賽事數量增長速度驚人,預計2017年馬拉松及相關運動賽事將突破500場。雖然我國馬拉松賽事逐年遞增這并不能作為衡量賽事成功舉辦的標準,而賽會的專業化組織管理和市場化運作凸顯才是打造賽事品牌持續發展的成功手段[5]。

圖1 2012—2016年馬拉松賽事數量
2.1 政府部門簡政放權
2014年國務院提出“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取消商業性和群眾性體育賽事審批”,馬拉松作為一項最為典型的群眾性體育賽事,在文件印發后,各地馬拉松賽事如雨后春筍般冒出,從圖1我們可以看出,2015年和2014年相比,馬拉松賽事數量增長162%,呈現出井噴式增長,其最主要的原應是政府簡政放權,取消一系列馬拉松賽事的審批手續,才迎來了馬拉松的春天。

圖2 中國田協金銀銅牌賽事占比

圖3 國際田聯金銀銅賽事占比
2.2 全民健身的普及度越來越高
全民健身計劃已在我國施行多年,但由于受人們生活水平和社會發展水平的限制,全民健身的普及度并不高。2014年10月20日,國務院印發的文件《意見》,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在人民物質文化需求日益得到滿足的同時,運動健身已經成為已經人們的內在需求,在廣大人民對運動健身有強烈需求的時候,馬拉松就是一個最好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參與者不僅能滿足自己內在的運動需求,而且更是一種快樂難忘的體驗,在快樂中運動,在運動中快樂,這就是人們堅持運動的本質追求。
2.3 以馬拉松作為城市宣傳策略
在當今馬拉松熱和全民健身的背景下,不少城市選擇了以馬拉松作為宣傳媒介,通過馬拉松平臺,增加城市知名度從而達到招商引資、宣傳旅游業、促進消費的目的。時下旅游業快速發展,不少城市以舉辦馬拉松賽為手段,宣傳當地的旅游業,例如,鄭開國際馬拉松賽道連接河南兩座古城鄭州和開封:廈門國際馬拉松賽道主要是環島路和大型綠化廣場,其賽道被譽為世界上最美的馬拉松賽道,每年都能吸引大量的海內外游客,如此之類的馬拉松賽事比比皆是,以舉辦馬拉松作為城市宣傳策略已經成為許多馬拉松的主要宗旨。
3.1 猝死事件時有發生
在2015馬拉松年會報告中的,明確提出“防猝死是新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僅2015年,在國內各項馬拉松賽事中,共有5人在比賽中猝死。馬拉松賽事中出現猝死事件將會產生非常惡劣的社會影響,更是違背了大眾健身的內在宗旨,而猝死事件的發生同時也反映出很多問題,賽道途中醫療站的不足,猝死事件的緊急預案準備不足以及參賽選手將康科學跑步意識淡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帶來嚴重的后果,而馬拉松賽事數量近兩年如此快速增長,而且賽事水平相差甚大,很容易出現賽事質量差以及相關部門監管不利,這無疑都增加了馬拉松賽事中猝死事件發生的概率。
3.2 多數賽事級別低
從中國田徑協會官方網站上公布的2016年馬拉松相關數據來看,2016年國內在田徑協會官方網站上注冊的馬拉松及相關賽事多達306場,其中,只有134場賽事獲得賽道認證,田徑協會金銀銅牌賽事一共41場,國際田聯金銀銅標賽事一共只有7場,如圖2、圖3所示,分別占2016年全年在中國田協注冊馬拉松賽事總數比例的12%和2%,高級別的賽事相對而言數量太少。從大眾健身的角度來講,這些賽事能吸引大量運動愛好者參與到馬拉松賽事中,體驗跑步的樂趣,從而促進全民健身,但這樣的比賽缺乏規范性、科學性,大量“三無產品”的馬拉松賽事同時也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在保證了馬拉松賽事數量的同時,也應該盡量兼顧馬拉松賽事的質量。
3.3 參賽者缺乏科學健康跑步知識
馬拉松項目賽程長、強度大對人的身體素質要求高,沒有經過系統訓練的人難以在規定時間內堅持跑完全程[6]。2016年廣東清遠馬拉松兩萬人參賽,當地衛計部門公布的救治人數達到12 208人次,如此可見一斑。大多數參賽者都缺乏長期跑步或跑馬拉松的經驗,相關科學健康跑步知識更是知之甚少,這是馬拉松快速發展的同時存在的巨大問題,如何做到科學訓練、理性參賽是需要所有馬拉松參與者經過不懈努力和嘗試去探索的重要問題。
城市馬拉松的快速發展已經是大勢所趨,馬拉松的快速發展實際上反映了人民群眾在物質文化生活層面得到基本滿足的情況下,在更高的精神層面對運動健身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是人民生活水平以及生活幸福指數提升的標志,同時更是社會進步的重要象征。對于廣大馬拉松參與者來說,積極參賽的同時還應該保持理智,量力而行,做到將康跑馬拉松,國家和政府以及各體育運營策劃公司也應該大力發展、支持我國城市馬拉松事業,不一味追求數量,而是從根本上提高馬拉松賽事質量,努力打造出國內一系列國際知名馬拉松賽事。
[1]孫澤野.中國鄭開國際馬拉松賽對城市發展影響的研究[D].河南大學,2011.
[2]嵇潔,葉宇.我國城市馬拉松賽事發展現狀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5(18):155-156.
[3]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4(30):5-10.
[4]2015年中國馬拉松報告[R].
[5]李冰.我國城市馬拉松賽發展現狀分析與思考[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6(1):113-116.
[6]馬迎志,駱欣華.2011-2015 年國內馬拉松賽事發展趨勢的研究[A].第一節“全民健身,科學運動”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2016.
G822.8
A
2095-2813(2017)04(c)-017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2.171
付田(1992—),男,漢,湖北黃岡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學田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