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真真
(北京體育大學 北京 100084)
“互聯網+”視角下北京體育旅游發展策略探析
黃真真
(北京體育大學 北京 100084)
運用文獻資料法和內容分析法,基于“互聯網+”的視角下,針對北京體育旅游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體育旅游與互聯網融合的必要性,提出利用互聯網促進體育旅游發展的對策,即政府進行政策性扶持和產業規劃,推動互聯網與體育旅游的融合;利用互聯網優化體育旅游產業鏈;搭建互聯網技術平臺,提高數據共享性;應用現代銷售模式,調動體育旅游中介積極性;利用互聯網挖掘、培養專業人才,以此來壯大“體育+旅游+互聯網”新業態,推動北京市體育旅游發展。
“互聯網+” 體育旅游 發展策略
體育旅游是我們生活中全新的休閑方式,它是以體育資源和一定的體育設施為條件,以旅游商品的形式,能為旅游者在旅行游覽過程中提供融健身、娛樂、休閑、交際等各種服務于一體的經營性項目群[1]。“互聯網+”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與體育旅游業融合是大勢所趨。該文從北京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現狀和面臨的問題出發,研究如何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體育旅游的發展。該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和內容分析法,基于“互聯網+”角度對體育旅游發展進行分析和研究。
1.1 北京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區位優勢成為體育旅游發展的推動力
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是政治、文化、科技、信息中心和對外交往的中心,也是中國最大的陸空交通樞紐。它經濟發達,在2016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 899.3億元,比上年增長6.7%。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1.5萬元。第三產業占GDP比重達到80.3%,服務型經濟特征明顯。
1.2 旅游業的快速發展為體育旅游提供條件
近年來,北京市旅游業發展迅速。在2016年,北京市接待國內旅游者2.8億人次,比上年增長4.7%。國內旅游總收入4 683億元,增長8.4%。接待入境旅游者416.5萬人次,下降0.8%。旅游外匯收入50.7億美元,增長10.1%。國內外旅游總收入為5 021億元,增長9.0%。全年經旅行社組織的出境游人數571.3萬人次,增長7.2%。
旅游產品與業態日益豐富。截止2016年底,北京共有評A的旅游景區(點)241個,其中5A級8個、4A級72個、3A級107個、2級49個、1A級5個。創建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7個,工業旅游示范點2個,共有市級民俗旅游村227個。
1.3 高等級體育賽事的舉辦與體育設施的完善是體育旅游發展的保障
北京承辦了一系列國際國內重大體育賽事,擁有豐富的賽事經驗。北京曾成功舉辦1990年亞運會和2008年奧運會,隨著北京申冬奧的成功,北京還即將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的城市。另外,北京國際網球公開賽、北京國際馬拉松賽、斯諾克中國公開賽、武博會等高水平賽事也為北京帶來大量體育旅游觀賽者。
另外還在體育設施方面加大了投入,建設與改造了一大批體育場館和設施。其中鳥巢、水立方等著名場館不僅作為各種賽事場地,更能在賽后以參觀游覽實體景觀接待游客。滑雪場,高爾夫球場,垂釣場所以及山地戶外運動基地等設施也得到不斷完善。
1.4 2022年冬奧會申辦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是體育旅游發展的機遇
2015年7月31日,中國北京獲得2022年第24屆冬奧會舉辦權,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冬奧會是推動冬季旅游的重要引擎,既能有效地促進入境游客的增加,又能提升舉辦國的旅游品牌形象,必將進一步推動體育旅游市場的發展。
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更激發了京津冀地區旅游市場的活力。京津冀三地將協力發展全民健身事業,共同建設體育旅游休閑基地,聯合舉辦高水平體育賽事。不僅如此,借助冬奧會契機,冰雪旅游也將成為京津冀體育旅游的新亮點。
該市居民消費步入快速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體育旅游業正迎來黃金發展期;同時,旅游業也處于矛盾凸顯期。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2.1 缺乏政策法規,產品知識產權保護不足
目前還未頒布針對體育旅游制定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法律法規落后于體育旅游發展的需要。對體育旅游產品知識產權的保護,也缺少相應的法律法規體系。一個具有潛力的體育旅游新產品在開發出來之后,容易被其他旅行社模仿、復制,使得旅行社的產品創新失去了動力。
2.2 缺乏有效的政府引導,部門協管機制不完善
政府缺乏對體育旅游市場的正確有效引導,未對其進行統一規劃,導致產業融合不暢。北京目前并未設立專門的體育旅游協會或管理機構,究其原因,是由體育相關部門和旅游相關部門對體育旅游業的專門性發展認識不足、重視度不高導致的。政府部門多門、多頭管理,致使體育旅游資源不能有效得到整合利用,阻礙體育旅游業的發展。
2.3 體育旅游市場信息不對稱,市場機制不完善
體育旅游市場交易行為過程中,體育旅游經營者和體育旅游者所擁有的交易信息常處于不均衡狀態而形成了體育旅游市場信息不對稱[2]。一是體育旅游項目內容有很多,在多樣化的市場需求變動中需要不斷更新產品,造成兩方信息不對稱;二是經營者信息傳播力度不夠,無法滿足體育旅游者信息需要;三是體育旅游者在不同時期采用不同的信息收集方法,使得獲取的信息存在差異。
2.4 體育旅游產品不健全,體育旅游中介缺乏積極性
北京的旅游資源豐富,但缺少整合,沒有形成健全的體育旅游產品體系。體育旅游中介積極性不高,經營業務種類比較單一,對新型的休閑體育旅游產品的挖掘不足。無法結合本土特色和市場需求開發出有特色的體育旅游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
2.5 缺乏人才培養機制,專業人才匱乏,不能滿足體育旅游發展需要
體育旅游人才是體育旅游資源和市場開發的關鍵因素,然而北京市目前體育旅游人才的現狀卻大大約束了其發展的步伐。北京體育大學、首都體育學院等體育院校雖然開設了休閑體育課程,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等旅游院校雖然也開設了旅游管理課程,但卻沒有針對體育旅游開設專業課程,且體育旅游并沒有形成系統完整的知識體系。因此,這些院校培養出來的旅游人才和體育人才沒有具備專業的體育旅游知識行業背景,既懂體育又懂旅游的高素質人才缺口較大,直接影響了體育旅游業的服務水平,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
3.1 “互聯網+”基本概念
在2015年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
“互聯網+”代表著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即“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旨在利用互聯網,加快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并通過融合發展培育新業態和新的增長點,將以互聯網與傳統經濟的融合作為適應新常態、謀求新發展、塑造新優勢、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新動力[4]。
3.2 “互聯網+”與體育旅游產業融合的必然性
3.2.1 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2014年國務院在國發第31號文件 《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 中指出,加快旅游業的發展要堅持融合發展的理念。“互聯網+”時代的來臨,為旅游產業融合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4]。“互聯網+”行動計劃上升為國家戰略,勢必加速向各行各業滲透,促進產業融合助力經濟轉型升級。
3.2.2 順應市場需求
體育旅游市場日益擴大,消費需求逐漸改變。消費者在體驗過程中,不僅是簡單的觀光,還需要體驗當地的文化、美食,融入文化生活中。這種需求的轉變需要產品的升級。體育旅游與互聯網融合發展,進一步豐富體育旅游產品與服務,這是順應市場需求,引領經濟新常態的必然要求。
3.2.3 技術的進步為產業融合提供動力
互聯網與體育旅游的融合,不但同樣以信息技術為主要手段,而且以新技術的普及為行業突破的契機[5]。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為體育旅游產業提供技術保障,是體育旅游業發展的驅動力。
3.3 發展對策
3.3.1 政府進行政策性扶持和產業規劃,推動互聯網與體育旅游的融合
相關部門完善法律、法規和政策以確保體育旅游業發展。同時,體育旅游產業作為一個公益性與競爭性并存的產業,北京市政府應適當進行政策性的扶持[6],吸引更多的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投入體育旅游產業中。并且,以全局觀對體育旅游產業戰略進行規劃,為其未來發展制定明確的目標。另外,由于在互聯網上存在體育旅游消費者的個人隱私安全泄漏的隱患,要在鼓勵旅游者通過互聯網消費在線體育旅游產品時同時加強網絡立法,保障其隱私安全。
3.3.2 利用互聯網優化體育旅游產業鏈
以“互聯網+”與互聯的思維創新發展觀念,優化整合體育旅游產業鏈。基于“互聯網+”思維模式的引導,利用技術、產品、市場和組織的滲透和交叉來建立起共同發展的平臺[7],協調產業鏈上各要素,加強產業鏈中各企業之間的合作,實現體育旅游業資源的最優配置,達到經濟、社會效益最大化。
3.3.3 搭建互聯網技術平臺,提高數據共享性
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通過PC端OTA網站和移動端的APP應用,搭建體育與旅游互聯網技術平臺。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以及全球化網絡平臺,對北京體育旅游資源進行開發并整合,進行信息公開發布,不斷更新數據,建立北京體育旅游資源及產品信息庫。人們在互聯網平臺上獲取共享的信息數據,減少市場信息不對稱的現象。
3.3.4 應用現代銷售模式,調動體育旅游中介積極性
體育旅游中介在銷售體育旅游產品時,可以將傳統銷售模式與現代銷售模式結合。以B2B( Business-to-Business)模式將體育旅游產品整理歸類打包銷售給其他涉及旅游、保險、物流、酒店等的企業;C2B( Customers-to-Business) 銷售形式主要以消費者為中心,消費者通過網絡平臺快速搜索符合自己需求的體育旅游產品并購買,或者提出自己的消費需求,經營者再根據這些信息為消費者量身打造個性化產品。
3.3.5 利用互聯網挖掘、培養專業人才
一方面利用互聯網對體育旅游經營管理人才進行招募,吸納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對現有體育旅游相關人才進行體育旅游專業培訓,增設相關課程,完善教育培養體系。通過互聯網進行網上培訓還可以降低知識獲取與信息復制的成本。不僅如此,體育旅游與互聯網的融合對從業者提出更大的要求,挖掘儲備互聯網方面具有創新融合思維的人才,更高效地利用互聯網技術,支撐新業態的成長。
體育旅游作為生活中全新的休閑方式,在北京市的發展迎來了黃金發展期,但其過程中還存在問題。“互聯網 +”概念的提出,為國內很多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創新思路。其與體育旅游的融合已成為一種新業態。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可以改善北京市體育旅游業現存的問題。加強體育旅游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必將推動北京體育旅游業的發展。
[1]汪德根,陸林,劉昌雪.體育旅游市場特征及產品開發[J].旅游學刊,2002,17(1):49.
[2]李建鋼,王新平.我國體育旅游發展中的政府規制問題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0,26(5):9.
[3]梁強.體育旅游:產業融合與業態創新——2016體旅融合發展高峰論壇綜述[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6,32(5):69.
G807.1
A
2095-2813(2017)04(c)-0244-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2.244
黃真真(1994—),女,漢,福建人,本科,研究方向:體育經濟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