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1950年,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為迎接新中國成立一周年創辦了《人民美術》雜志,刊發了一系列文章借以引導全國美術界的發展。作為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的機關刊物,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人民美術》編委會忠實履行以美術工作服務新中國建設的崇高使命,開創了新中國美術工作的新局面。《人民美術》雜志注重重要理論問題的探討、注重鼓勵開展群眾性美術活動等的特點,對于今天的美術創作和美術期刊編輯仍然具有借鑒意義。
【關 鍵 詞】美術工作;人民美術雜志;編輯
【作者單位】杜耀中,河南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
一時代之美術,體現一時代之精神風貌、一時代之政治氣象。1950年,伴隨新中國成立一周年,社會各界都在積極醞釀創新與發展之路,美術領域在這一時期也呈現出不同以往的新氣象。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以下簡稱“全國美協”)創辦了機關刊物《人民美術》,并刊發了一系列文章借以引導全國美術界的發展。由于《人民美術》于1950年出版6期之后即告停刊,因而以往美術史研究對《人民美術》雜志的創辦情況關注較少,本文在對《人民美術》6期文章進行系統梳理的基礎上,對1950年《人民美術》雜志的創辦與編輯特點進行初步探討。
一、1950年《人民美術》雜志的創刊
1949年7月21日,全國美協在北京中山公園來今雨軒宣布成立,徐悲鴻當選為第一任主席,江豐、葉淺予為副主席,蔡若虹、劉開渠、吳作人、李樺、古元、王朝聞、倪貽德、力群、朱丹、野夫為常委。1950年2月1日,作為全國美協的機關刊物,《人民美術》雜志正式創刊。在題為《為表現新中國而努力》的發刊辭中,全國美協闡述了創立《人民美術》雜志的背景和原因。
1950年,舉國上下慶祝新中國成立一周年。全國美協代表全國美術工作者在《人民美術》雜志發刊辭中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賀詞,“中國人民以無比的歡欣迎接一九五○年”,這是中國人民經過長期的艱苦斗爭而獲得勝利的第一個新年,代表全國人民愿望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第一個新年。1950年的來臨,宣告了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的革命斗爭已轉入“新的偉大的任務——建設一個獨立、富強、和平、民主、自由的新國家” 。在全國人民“將以無比的熱情和努力來為這個任務而奮斗”的背景下,美術工作者“作為革命事業的戰斗員之一”,一定要“和人民一樣歡迎這一個新年,而且將用百倍的努力來學習、工作”,希望在迎接第二個新年的時候“獲得無愧于建設新中國之成績”[1]。
發刊辭以斗志昂揚的語調表明了全國美協將帶領“作為革命事業的戰斗員”的全國美術工作者,以主人公態度積極投身新中國建設,實現以美術創作服務祖國建設發展的宏大目標。
二、《人民美術》確定的新中國美術界的主要任務
作為全國美協的機關刊物,《人民美術》的一項重要職能就是提出美術界的主要工作任務,并引領新中國的美術發展。《人民美術》的發刊辭闡述了全國美協為新中國美術發展制定的主要任務和工作要求。
1.加強政治宣傳
1949年9月29日,人民政協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以下簡稱《共同綱領》)。《共同綱領》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施政綱領。發刊辭明確指出,“當前擺在美術工作者面前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宣傳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共同政治綱領”。但是這種宣傳不是抽象的條文解釋,全國美協要求全國美術工作者必須“全身心地投入《共同綱領》之體現過程”,去體驗、把握新中國建設中出現的新形象、新事件;必須無條件地“參與到工廠、農村、兵營中,和群眾在一起”,從經濟、政治、文化、軍事各方面的建設過程中去感受、體驗《共同綱領》的實施情況,“以便生動、形象地反映這些情況” [1]。
2.加強思想改造
20世紀50年代,現實主義這一來自西方的創作方法被譽為最革命、最先進的文藝創作方法。為避免非現實主義和形式主義,更加正確、深刻地反映新中國的建設發展面貌,全國美協要求全國美術工作者必須積極地進行思想改造,以形成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必須學習政策,學習馬列主義,把經常性的學習與創作活動緊密地聯系起來,以避免對現實膚淺、甚至歪曲的反映,進而不斷提高美術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如果自己的思想感情還阻礙自己成為新人”,那么,“必須改造自己,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參加新中國建設的美術工作者”。若是“由于陳舊的藝術思想蒙蔽了正確認識新中國的現實”,“不能反映《共同綱領》體現過程中新的事物”,那么,必須“積極參加群眾斗爭與國家建設的活動,學習群眾的思想感情” [1]。
3.展示英雄模范和建設發展新成就
在題材方面,發刊辭指出,今后美術創作要從現代社會生活中選取典型的事件和人物做題材,特別是要展現英雄模范及其業績。其他題材如革命歷史等,只要能夠“啟發、鼓舞、教育群眾建設新中國的積極性”,能夠“使群眾更團結、更堅定、更樂觀、更勇敢”,能夠“有益于建設新中國的事業” [1],都可以是而且應該是美術工作者創作取材的對象。在表現形式方面,發刊辭指出,“人民歡迎多式多樣的、有獨創性的表現方式”。不論是繪畫、版畫、雕塑、建筑設計,還是年畫、連環畫、幻燈、剪紙,抑或畫報、招貼、插圖、裝飾美術,“只要適合廣大群眾的欣賞要求,都可以是很好的樣式” [1]。
全國美協在發刊辭中號召全國的美術工作者,要“以高度的熱情進行創作,求得1950年更豐盛的收獲”,并以創業競賽等方法把創作熱潮掀起來。每時每刻都不要忘記廣大工農兵群眾的需要,要與民間畫匠很好地進行合作,共同為人民美術的普及工作而努力。同時,全國美協強調,互相鼓勵、互相幫助,加強批評與自我批評,是作為保證創作及普及任務勝利完成的必要條件。
三、《人民美術》的編輯特點
1.以“美術干部”為讀者對象
創立之初,《人民美術》即確定了雜志發行對象是全國范圍內從事美術工作的干部。有讀者向編委會提出要求,希望多加一些普及性的畫頁,編委會做出明確的答復:《人民美術》的編輯方針是指導普及,它和一般畫報的內容應該有所區別;《人民美術》雜志“以美術干部為對象,不是以一般群眾為對象”[2]。雜志的中心任務是“幫助美術工作者如何搞好普及工作,如何提高現有的創作水平”。不論對這一主旨任務完成得如何,“甚至有很嚴重的缺點”,也“不準備按照部分讀者的要求”,把雜志改變為“直接讓工人、農民、士兵都看得懂的畫報性質的刊物” [2]。同時,編委會也表明,《人民美術》雜志不會僅僅采用美術干部的創作 ,也歡迎真正能夠反映工農兵的生活、思想、感情的畫稿。
2.組織專題討論
針對美術界面臨的重要問題,《人民美術》雜志通過擬定主題組織討論,甚至出版針對某一問題的專刊。編委會為《人民美術》第1期創刊號擬定的主題是“新中國畫問題”。圍繞這一主題,編委會刊發了三篇主題文章,分別是李可染的《論中國畫的改造》、李樺的《改造中國畫的基本問題——從思想的改造開始進而創造新的內容與形式》和洪毅然的《論國畫的改造和國畫家的自覺》。新中國畫的改造問題是當時美術界討論的一個熱點問題,《人民美術》雜志編委會就這一問題也表明了自己的態度,認為這三篇文章改造中國畫的基本觀點是正確的。同時編委會也指出,這些文章“涉及各時期的遺產之估價問題、對新中國畫風格的估計問題,并不是沒有可以討論之處” [3],《人民美術》雜志歡迎讀者一起來討論這些問題。
《人民美術》第2期是“新年畫專刊”。編委會計劃通過刊發一組關于1950年新年畫的總結性文章,“從內容、形式、印刷、發行、創作組織和計劃諸問題上,給年畫工作同志較系統的參考”[3]。圍繞這一主題,《人民美術》第2期刊發了蔡若虹的《關于新年畫的創作內容》、王朝聞的《關于學習舊年畫形式》、石魯的《年畫創作檢討——陜甘寧邊區文協美術工作委員會一九五○年新年畫工作總結之一》、李樺的《怎樣提高年畫的教育功能》、葉淺予的《從舊年畫看新年畫》等16篇理論性文章,分別從新年畫的社會功能、新年畫的創作、如何對待舊年畫等角度,對新年畫創作問題進行理論總結。編委會在該期雜志的最后總結中指出,《人民美術》第2期“新年畫專刊”雖然對全國新年畫運動狀況概括得不夠全面,但是通過該期刊發的文章,讀者可以了解1950年新年畫創作的“一般情況、傾向、成功與尚須努力之處” [3]。就新年畫創作涉及的重要問題,編委會希望美術工作者能夠積極來稿,做進一步的討論研究。《人民美術》雜志歡迎不同意見的討論,如在套用神像格式的問題上,王朝聞和石魯的觀點并不一致。編委會指出,意見不完全相同是可以的,對待這些不相同的意見可以做更進一步的討論。只要把握住中心,明確提出分歧,有利于開展進一步研究的文章,《人民美術》雜志是樂于刊發的。
《人民美術》第3期的主題是“古典遺產問題”。如何對待中國傳統文化遺產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美術界討論的一個重要問題。對古典文化遺產進行系統的搜集整理也是美術工作者一項迫切的任務。因此,編委會計劃在第3期刊發有關中國文化遺產問題的文章和圖片,主題不論是材料的分析和介紹、批評和檢討、民間的和宮廷的,形式不論是繪畫、雕刻、建筑、工藝美術,都是《人民美術》雜志所歡迎的。但是,編委會要求,一是論文必須聯系新文化建設的總方針,要明確地說出提倡什么和反對什么的理由,二是材料必須準確可靠,“頂好是詳細附帶說明和引記”[4]。圍繞這一主題,《人民美術》第3期刊發了王朝聞的《精確描寫不等于現實主義》、廖華的《關于學習民間剪紙及其他》、佟坡的《察哈爾民間窗花調查》、鐘惦棐的《論美術創作必須和現實斗爭密切結合——請陳叔亮作連環圖畫“走向那里”》等理論文章。其中,《精確描寫不等于現實主義》主要是批評一種忽視中國古典文化遺產的錯誤看法,文章明確提出必須尊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由。《關于學習民間剪紙及其他》一文主要是批評一種認為民間一切都好,對傳統文化形式全盤肯定的錯誤看法與做法。《論美術創作必須和現實斗爭密切結合——請陳叔亮作連環圖畫“走向那里”》一文主要目的在于“指明今天應該著重選擇什么主題及如何加以表現” [4]。
3.介紹國內外美術界狀況
除了針對重要問題組織開展討論,《人民美術》還十分重視宣傳介紹國內外美術界的狀況。如創刊號刊發了蔡若虹的《關于連環圖畫的改造問題》、曹振峰的《開展連隊兵畫兵與墻報工作的意見》等文章,以及《華南美術界的動態》《內蒙的美術活動》《石家莊的美術活動》《天津美協通訊》等介紹各地美術發展情況的文章。第2期刊發了《上海新年畫運動記》《杭州的新年畫創作運動》《一九五○年東北的新年畫》《南京的春節美術活動》《察哈爾新年畫工作概況》等文章,對1950年全國各地開展的新年畫運動進行了全面介紹。第4期刊發了伊果爾·葛拉巴爾的《列賓的藝術遺產——列賓在俄羅斯藝術中和世界藝術中的地位》、鐘惦棐的《日本新興木刻在成長中——記“日本人民反帝斗爭圖片木刻展覽會”》等文章,第6期刊發了朱子奇的《波蘭的漫畫》、勞榮的《保加利亞新藝術概述》、倪煥之的《戰后蘇聯美術動向》等介紹國外美術界發展狀況的文章。
通過刊發介紹宣傳國內外美術界狀況的文章,《人民美術》雜志為全國美術工作者及時了解國內外美術發展動態,吸收借鑒國內外優秀美術成果搭建了一個重要的平臺。
4.鼓勵開展群眾性美術活動
《人民美術》創刊伊始,編委會就強調,《人民美術》雖然是以美術干部為讀者對象,但不等于只采用美術干部的創作。為了實現指導群眾必須向群眾學習的原則,《人民美術》的畫頁歡迎真正能夠反映工農兵的生活與思想情感的畫稿。編委會進一步指出,“戰士和工人、農民的創作雖然幼稚、粗糙”,但美術工作者應該“尊重這種普及的工作,應該著重做這一工作”[4],并且要從思想上、業務上指導工農兵開展創作,推動這種群眾性美術活動。按照這一主旨,《人民美術》每期都選擇刊發若干優秀的工農兵的畫作。
由于國家決定對全國期刊發行情況進行規范整治,1951年《人民美術》雜志暫時停刊,后于1954年改版為《美術》雜志。《人民美術》雜志從1950年初創立到年底停刊,總共發行了6期。時過境遷,自《人民美術》創刊距今已67年,中國美術也已經跨入了與20世紀50年代不同的發展時期。但是回顧新中國的美術發展史和美術期刊編輯史,作為全國美協的機關刊物,《人民美術》忠實履行了以美術工作服務新中國建設的崇高使命,制定了新中國初期美術發展的主要任務,引領全國美術工作者在繼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開創了新中國美術工作的新局面。《人民美術》雜志編委會注重重要理論問題的探討、注重群眾性美術活動等的特色,對于今天美術創作者和美術期刊的編輯工作者仍然有十分重大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人民美術編委會. 為表現新中國而努力——發刊辭[J]. 人民美術,1950(1).
[2]人民美術編委會. 編后[J]. 人民美術,1950(5).
[3]人民美術編委會. 編后[J]. 人民美術,1950(2).
[4]人民美術編委會. 編后[J]. 人民美術,19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