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萍
【摘要】目的 探究淚道探通術治療先天性淚道阻塞的臨床體會。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期間接收的先天性淚道阻塞患兒62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將其根據不同治療的訪視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其中行常規沖洗按摩治療的31例為對照組,采用淚道探通術治療的另外31例歸為實驗組,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經不同治療以后,試驗組患兒總有效率和淚道阻塞復發率96.77%、6.45%,與對照組的80.65%、22.58%相比較,差異明顯,且具備統計學方面的意義(P<0.05)。結論 在先天性淚道阻塞患兒中采用淚道探通術進行治療,能夠取得較高的臨床療效,且復發率較低,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淚道探通術;先天性淚道阻塞;臨床體會
【中圖分類號】R77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31.0.02
針對先天性淚道阻塞,主要以建立,或恢復淚道淚囊到鼻腔的引流通道為主。本文主要研究淚道探通術治療先天性淚道阻塞的臨床體會,并總結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次所選取的62例研究對象,均為我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期間接收的先天性淚道阻塞患兒。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診斷標準,未患有其他眼科疾病。其中男性患兒32例,女性患兒30例,患兒年齡在2~16個月之間,平均年齡(6.3±1.04)個月;單眼患病41例,雙眼患病21例。將所有研究對象按照不同的治療方法分為兩組,每組31例,對照組采用常規沖洗治療,實驗組采用淚道探通術治療。兩組患兒在男女比例上、年齡上、單雙側患眼情況上的比較,無統計學方面的意義(P>0.05),可行下一步的分析。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沖洗治療,實驗組患兒則實行淚道探通術治療,具體措施如下。
行淚道探通術前,主治醫師須查看患兒的呼吸道、口腔,確保其通暢后給予患兒仰臥位,并制度限制患兒四肢與頭部;運用濃度為1%的丁卡因行表面麻醉,麻醉成功以后,使用抗生素對淚道進行沖洗,沖洗的過程中,可輕輕擠壓淚道,將淚道內的膿液排除,避免感染。在手術中,主治醫師要用左大拇指和食指行下瞼牽引,進而將淚小點充分暴露出來,同時,使用右手安置淚小點擴張器,分別對下淚小管、下淚小點進行擴張,擴張時間為30 s;然后再在使用6號淚道探針,90°垂直插到淚小點1 mm的位置,并以90°向內眥方向予以旋轉操作,順下淚小管向內與瞼緣平行方向推進,之后用左手拇指向顳側進行下瞼皮膚的牽引。若發現探針已經接觸到了骨壁時,則表明已穿過淚囊到達骨壁,此時,主治醫師應將探針頭向下并旋轉90垂直進入到鼻淚管中。若是此時鼻淚管進而受阻,要略向后退探查,再有突空感后應停止進針,并與5 mL的注射器連接回抽,將鼻腔內氣體抽出,再推注少量的生理鹽水。當有液體從鼻孔流出,或患兒出現吞咽動作時,表明探通已經成功。在進行探通的過程中,若感覺阻力相對較小時,須立即將探針拔出;若發現阻力較大,則要使用膠布固定探針的尾部,并置留20 min后拔出。在手術結束后,要采用妥布霉素眼水點患眼,持續使用1周,在進行淚道的復查與沖洗。若是淚道沒有完全通暢,要進行再次的淚道探通術。
1.3 效果評定
觀察兩組臨床療效,其中,術后不存在淚溢現象,且無異常分泌物,淚道沖洗時較為通暢為治愈;術后無淚溢現象,但有少量異常分泌物,淚道沖洗時基本通暢為有效;術后治療后,有明顯的淚溢現象,且存在異常分泌物,淚道沖洗不通暢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同時,記錄兩組術后復發情況。
1.4 數據統計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處理本次數據,計量資料表示用“x±s”,計數資料用例數表示(n),組間率用(%)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時P<0.05。
2 結 果
2.1 兩組療效對比
實驗組治療后,治愈20例,有效10例,無效1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6.77%;對照組治療后,治愈18例,有效7例,無效6例,治療總有效率為80.65%;兩組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治療后復發率對比
實驗組治療后,有2例出現淚道阻塞病情發作現象,復發率為6.45%;而對照組治療后,有7例出現淚道阻塞病情發作現象,復發率為22.58%;實驗組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3 討 論
先天性淚道阻塞為小兒眼科中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是由于先天性淚道發育遲緩、障礙,進而使得鼻淚管的管腔被上皮細胞殘屑阻塞,或被被先天性的殘膜封閉所導致[1]。一般來說,先天性殘存膜在新生兒出生3~4周后可自然破裂,如果久延不破則會導致淚道阻塞,使得淚囊潴留而易引起細菌聚集繁殖。該病癥主要臨床表現為流淚、膿性或黏性分泌物,若是治療不及時,會使得患兒出現淚囊炎、角結膜炎、眼球感染等[2-3]。傳統手術療效較為有效,并以淚囊區按摩、加壓淚道沖洗為主,療程較長,見效慢。淚道探通術已被認為治療先天性淚道阻塞較為有效、常見的一種方法[4]。從本次研究結果可看出,實驗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而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在先天性淚道阻塞患兒中采用淚道探通術不僅能夠取得良好的療效,而且復發率較低,可在臨床上大力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韓二營,張清生.先天性鼻淚管阻塞治療方法及淚道探通時機探討[J].臨床醫學,2016,36(01):25-27.
[2] 向 勤,陳新科.幼兒年齡對淚道探通術治療嬰幼兒先天性淚道阻塞患兒的療效[J].醫療裝備,2016,29(09):142.
本文編輯:王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