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梅
【摘要】目的:探討蒙醫復方治療痛經的臨床效果。方法:32例患者選用具有調經、止痛及通經作用的常用蒙藥方劑,根據病情調整藥物進行治療。結果:總有效率為9375%。結論:蒙藥治療痛經效果良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蒙藥復方;痛經;臨床體會
【中圖分類號】R29【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4)12-0004-01
痛經是婦科常見病,是指正值經期或經行前后發生以小腹及腰部疼痛為特征的一種病癥。其發病原因主要由情志所傷、飲食起居不慎而引起“三根”失衡,導致“下清赫依”功能失調,致使氣血運行不暢所致[1]。文獻報道其發病率達30%~80%[2]。2012月1月至2013年12月筆者采用蒙醫復方治療痛經患者32例,取得滿意療效,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門診收治的32例痛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已婚13例,未婚19例,年齡15~46歲之間,病程最長7年,最短半年。
12臨床診斷[3]①行經期或經前、后期小腹疼痛,腰骶疼痛,重者昏迷。②經前1~2天下腹及腰部疼痛,同時會陰部牽涉痛,伴有消化道癥狀及尿頻、胸乳脹痛、頭暈、出冷汗等癥狀。③初次月經初潮疼痛,但生殖器官無病變,而再次疼痛時生殖器官有病變。符合以上一條診斷為本病。
13治療方法采取抑“赫依”、活氣血,通經止痛的原則。療程最長半年,最短2個月。根據病情分早、中、晚靈活運用蒙藥復方治療。例如:早:服用有調經、止痛作用的吉祥丸,淤血輕者加用四味蘇木湯,重者用蘇格木勒-22;中:服用有活氣血、通經作用的六味大黃散丸,疼痛明顯加用當歸-5味散;晚:服用有補腎、暖宮作用的七味豆蔻強身散,腎寒偏高加用升陽十一味丸治療。
14療效判定標準[4]痊愈:癥狀消失,停藥3個月無復發;有效:癥狀消失或明顯減輕,停藥3個月復發;無效:腹痛及其他癥狀無改變者。
2結果
痊愈20例,占6250%;有效10例,占3125%;無效2例,占625%,總有效率為9375%。
3典型病例
患者李某,女,21歲,未婚,牧民;2012年4月14日來就診,訴:患者痛經5年余,月經規律、經前期及行經期小腹墜痛,伴有惡心,頭痛,出冷汗。婦科檢查無異常,患者心理壓力很重。治療:早:飯前口服七味豆蔻強身散3g,六味大黃散丸3g;中:飯前口服當歸-5味散3g,蘇格木勒-22味丸15粒;晚:睡前口服吉祥丸15粒,四味蘇木湯。治療3個月后經期小腹疼痛停止,伴隨癥狀逐漸消失,隨訪一年無復發。
4討論
蒙醫認為痛經發病原因主要由情志所傷、飲食起居不慎而引起三根失衡,導致下清赫依功能失調,致使氣血運行不暢所致[4]。蒙醫復方具有療效溫和持久,靶點多,不易復發等特點,從整體觀念出發,以辨證施治為總體原則,選用“調理體素,抑赫依,清血熱,活乏血,溫經散寒,通經止痛”等作用的蒙醫復方治療痛經能取到滿意療效。但目前治療痛經的蒙醫復方或單方作用機制尚不夠明確,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劑型改革等研究有待深入。
參考文獻
[1]蒙醫學編輯委員會.中國醫學百科全書·蒙醫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117.
[2]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M].第二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482.
[3]蒙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編審委員會等.《蒙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306-307.
[4]包寶柱.蒙醫婦科學[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11:94.
(收稿日期:201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