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晨燕
幼兒園大戶外游戲活動已成為孩子在園的重要教育內容之一,也是促進孩子身體正常的生長發育、身體素質和機體的適應能力發展的積極因素,它不僅發展了孩子各種基本能力,更是培養孩子良好品德和促進孩子社會化的重要途徑。
今天開始大戶外游戲后,范煜成和趙辰浠等幾個人一下就跑到一個弧形的滑梯那邊,幾個人邊爬邊喊道:“鯊魚來了,鯊魚來了……快點爬上去……。”就見陳超越、曹可沁聽見他們喊了以后也一個勁的往上爬,趙辰浠在上面很著急地說:“快上來,快到這個大船上來,鯊魚就在你后面,要咬到你了。”陳超越爬上去之后還沖我做了個“yeah!”的手勢,他對我說:“幸虧我爬得快,要不就該被鯊魚吃掉了,好險好險啊。”說著還拍了拍自己的胸口。我還在納悶的時候,范煜成站在滑梯上,他的一只小手緊緊的抓住了上面他們眼中的“船舵”,開始轉動起來,另一只手抓著旁邊的桿子,防止自己掉到下面的“海里”,作為“船長”,他一邊掌舵,一邊對著其他人喊:“快上船,船長要開船了,鯊魚要跳上來了。”其他人就踩著所謂的沙灘上的“紅橋”,一個接一個的爬了上去,我問:“為什么你們說這個是‘紅橋呢?”范煜成對我說:“老師,上面有海星、貝殼、烏龜,還有一串串的腳印啊,而這個又是拱起來的,所以是沙灘上的‘橋,我們說它是‘紅橋,是因為它是紅色的呀。”剛說完,就聽趙辰浠在上面喊:“‘小魔仙號輪船要出發啦,乘客們趕緊上船,太晚會有鯊魚,很危險的。”于是大家就排在范煜成“船長”后面,范煜成就開著船帶著乘客們駛向安全的地方去了。
《3——6歲兒童發展指南》中社會領域指出喜歡和小朋友一起游戲,有經常一起玩的小伙伴;藝術領域指出在欣賞自然界和生活環境中沒的事物時,關注其色彩、形態等特征。滑滑梯是孩子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也是孩子們最喜歡玩的項目之一,可以說是百玩不厭。但是很多時候,孩子們都是在上面瞎玩、亂玩一氣,有的孩子喜歡頭往下滑,有的孩子會覺得從下往上走更具挑戰性,有的干脆就繞著滑滑梯,你追我,我追你,玩起了“追趕”的游戲。怎么樣利用好滑滑梯,讓孩子們既玩得安全,又玩得有意義,今天的活動中,范煜成和趙辰浠給了很好的啟示和示范,不僅將滑滑梯玩出了新花樣,還將我們平時玩得角色游戲也融入進去,滑滑梯的每一部分都是情境,都是道具,角色的不同,情境的環境,更激發和鍛煉了幼兒的語言能力。
在大戶外游戲中,孩子可以不受限制地模仿各類人物,模擬各種事件,他們的情緒是積極的、高漲的,他們對主題、情節、玩具、角色以及講評上都有他們發自內心的理解和主張。當你問起他們為什么沒這樣而不是那樣時,他們常常會頭頭是道地向你訴說一大堆理由。然而在大戶外游戲中孩子們也需要老師,他們需要老師成為他們共同游戲的朋友、伙伴,或者需要老師幫助他們解決些他們難以解決的問題。
教師在知道幼兒游戲時應利用游戲前的談話時間,給幼兒設定一些情境,激發幼兒在游戲中的交往和語言能力;讓幼兒嘗試根據滑滑梯中的一些設備和場地,自己創設自己喜歡的情境和角色,將情境性和角色性融入到日常的游戲中來;對一些沒有游戲欲望的小朋友進行語言指導,帶動他們一起玩;對于幼兒的一些創新玩法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幼兒變成游戲中的主體;游戲結束后,在講評環節表演有多種玩法的小朋友,進行榜樣示范。
大戶外游戲活動中我們和幼兒共同成長著,幼兒的健康是我們最大的安慰。然而幼兒畢竟還小,作為幼兒的引導者,在活動中要做個有心人,時時注意幼兒的實際需要,盡量減少幼兒的心理和生理負擔,科學合理地安排每一次活動,在實踐中不斷地反思、不斷地調整、不斷地總結,讓幼兒得到最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