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英語學習焦慮其實就是學習者在運用英語語言知識時感受到的一種對自尊心的威脅和害怕犯錯誤的恐懼。英語學習焦慮在聽和說方面(尤其是毫無準備的前提下)表現尤為突出,說明了學習者在不得不用自己不熟練的英語進行交際時內心產生的焦慮感特別強烈。如果在課堂上英語學習焦慮感得不到緩解反而不斷增加的話,學習者的英語學習會受到很多負面影響。當學生在課堂上或是在用英語進行交際時,如果因為多次不能正確地表達信息而使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受到挫敗時,學習者就會擔心憂慮今后的外語交際,害怕自尊心再次受挫,情境型焦慮就轉變成了狀態型焦慮,對英語學習產生持久的影響。焦慮感強的學生會在課堂上刻意逃避老師的目光,尤其是在老師提問時,假裝低頭看書或思考,不愿面對老師的課堂提問,對于課堂上的語言表達活動提不起積極性。他們在學習一些難的語言結構之前內心就產生了畏懼心理,給自己負面的心理暗示,認為自己肯定學不會這些難的知識結構,所以他們在行動上會排斥學習,情感過濾作用強,學習效果就差,而外語學習焦慮感弱的學生則會在放松的狀態中無心理壓力地學習,他們的自信心鼓勵他們挑戰學習那些結構復雜的句子,情感過濾作用小,學習效果好。
針對學生外語學習的焦慮,我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了如下課堂教學啟示。
一、增強學習者的自尊心及自信心
英語學習焦慮感與學生個人的自信心程度有莫大關系,缺乏自信心的學生容易出現語言焦慮感,因此教師首先應該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減輕學生的焦慮感,提高和強化他們的學習動機。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第一,保持和諧的師生關系,它能有效地緩解學生學習語言的心理壓力。緊張的師生關系會導致學生的抵觸心理,排斥英語學習,從而導致學習效果甚微。教師除了具備嫻熟的教學技能、淵博的學科知識外,還要熱情友好地對待學生,寬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犯的錯誤,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點滴進步,教師要不吝嗇表揚,鼓勵學生再接再厲,學好英語,在教學過程中多與學生進行思想交流,創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第二,幫助學生克服自卑心理,增強自信心。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發現自身的閃光點,尤其是自卑心理強的學生,平時課堂上的點滴鼓勵表揚都有助于學生克服焦慮感,增強學習自信心。第三,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和基礎水平來安排學習任務,顧及到各個層次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體驗學習的成功感。第四,用恰當的方式表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任何細微的進步和閃光點.
二、采用“合作性學習”模式
合作學習的核心就是“合作”和“學習”。所謂“合作”就是讓學習能力成績各不相同的學生通過分工合作一起完成學習任務,而“學習”就是學習者在進行交流、合作的過程中,從對方身上學習長處。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真正地參與課堂交際活動,真正地在學習中相互進步。學生通過共同努力,最后形成口頭、書面或其他形式的報告,使小組全體成員都能體會到合作學習的成果。合作學習模式的特點是:促進學生之間的共同努力和相互合作;給予學生更多的面對面交流,相互學習的機會;激發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加強學生的責任感;提高了學生的社交能力和活動參與能力。合作學習對學習者的有利之處表現為:第一、在合作學習小組中進行口語交流活動時,學生的焦慮程度比較低,而當著全班同學的面進行交際活動時,學生的焦慮感較強;第二、在合作學習小組中學生有機會面對面地交流,加強了學生間的情感聯系;第三、在合作學習小組中進行交流時,學生能夠從相互身上學到更多的語言輸入;第四、在合作學習小組中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了增強;第五、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得到更多的反饋和積極的幫助,進一步端正學習動機。
三、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教師要努力營造一種輕松、民主、友好、和諧的課堂氣氛,為學生創造一個舒適、無脅迫感的環境,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學生的焦慮感。
為了緩解學生的語言焦慮,具體的做法概括如下:第一,教師授課時要態度友好,面帶微笑,過于嚴肅會讓學生覺得壓抑和緊張,增強英語學習焦慮感,而教師的友好微笑卻可以很大程度上緩解學生的焦慮感;第二,在課堂上教師要多與學生進行目光交流,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顧及且尊重每個學生,尤其是成績差的學生;第三,課堂上堅持多表揚,少批評,多鼓勵,少懲罰的原則,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鼓勵表揚學生的每一點進步;第四,對學生要有耐心,當學生遇到難題而陷入困境時,要耐心引導,而不諷刺、挖苦、嘲笑學生。第五,鼓勵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尤其是上課時不敢開口說英語的學生,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第七,教師不應過于強調語言的準確無誤,講究糾錯藝術。對學生犯的錯誤不加區別一律糾正,這會讓學生產生挫敗感,學習焦慮感增加,從而失去學習的動力,更加不敢在課堂上舉手發言。而且糾錯也是一門藝術,教師該何時糾錯,如何糾錯,是一門高深的學問,要在長期的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得以學習歸納總結。
四、培養學生的自我調節能力
焦慮是一種受到個人主觀情緒影響很大的心理狀態,因此學生自我調節不良情緒的能力在解決語言焦慮問題時起著關鍵的作用,這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水平,教給學生自我疏導情緒的方法。首先要要鼓勵學生對學習采取積極的態度,對自己的學習有正確的定向,遇到困難時要積極樂觀,冷靜對待,妥善處理;成功了也不能驕傲自滿,過度興奮,忘乎所以,以適當的心態來面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以恰當的方法來應對問題。其次要培養頑強的意志和毅力,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質,消除與心理緊張有關的不良行為。在遇到困難時,要有頑強的毅力,絕不輕易放棄。在受挫的情況下,保持樂觀而穩定的情緒,有助于消除緊張情緒,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
五、采取積極合理的評價方式
積極合理的評價方式則能有效降低學生的焦慮感和挫折感。具體來說,積極合理的評價方式可以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要學會寬容學生的錯誤,并且要注意糾錯的態度。語言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歧義的過程,對那些不影響大局的錯誤,教師應予以寬容,不必一一糾正,即使對那些必須糾正的錯誤,也要注意糾正錯誤的時間和方式,要等到學生回答完畢后再予以糾正,以免打斷學生的思路而引發焦慮情緒;二是要顧及到學習成績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分層提問,適當降低學困生和高焦慮學生的評價標準,如降低任務難度、延長任務完成時間等,以便讓他們可以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增強學習信心,淡化焦慮情緒。三是要啟發誘導,循循善誘,當學生回答問題出現困難或錯誤時,不急著否定他,而是應該耐心地適時給予啟發,引導學生說出正確答案;四是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發掘學生的閃光點,不吝惜表揚鼓勵。只要學生有進步,就予以表揚,而不必等到達到預期標準才予以表揚。五是評價要有針對性,要具體指出學生的優勢和不足在哪里,應該如何改進,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而不至于在錯誤與缺陷面前無所適從。
六、教給學生適當的語言學習策略
語言學習策略是指“被學生有意或無意間采用的、助其直接克服語言學習困難或間接促進學習進度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六種常用的學習策略:一是記憶策略,如建立聯系網絡、運用形象和聲音、認真復習、利用動作等;二是認知策略,如練習、接受與傳遞信息、分析推理、建立規則等;三是補償策略,如聰明的猜測、克服語言知識的不足等;四是元認知策略,如評價學習、建立學習重點、計劃與安排學習等;五是情感策略,如降低焦慮、鼓勵自己、了解自己的情感狀態等;六是社交策略,如詢問問題、與人合作、移情等。其中前三種為直接策略,后三種為間接策略。授人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在授課時要注重教會學生恰當的語言學習策略,尤其是情感策略,讓學生了解自己的焦慮狀況,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降低自己的語言學習焦慮水平。
盡管學生存在著差異性,所以并非所有的減輕學生英語焦慮感的策略都能運用到具體實踐中,但希望本論文能起到拋磚引玉之作用。教師在授課時,當學生沒有反應時,當學生不敢和老師進行眼神交流時,教師就要注意學生的情感焦慮狀況,很有可能他們是受到語言學習焦慮感的影響,而不是不愿意學或沒有語言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羅三林.淺談外語學習焦慮及其在教學中的啟示[J].知識經濟,2010,(17):179.
[2]李金英.外語學習中的焦慮及對外語教學的啟示[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26):512+544.
[3]趙燕.中學生外語學習焦慮源探析及教學啟示[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5,(0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