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玲玲
跨文化意識的滲透不僅是一種課堂教學的研究,更重要的是一個教學觀念的研究。它絕不僅僅局限在課堂上,課外活動、興趣小組、英語角、與外教的交往、網絡學習等應該成為滲透跨文化意識的重要陣地。如何進行課內外綜合研究是筆者的研究重點,本文將針對課外實踐活動做粗淺研究。
一、在節日中滲透文化意識
在遇到一些西方獨特的的節日如Halloween、Easter時,教師事先讓學生去找有關節日文化、習俗等方面的資料,然后讓學生先介紹一下與節日有關的背景知識,如節日的來歷、節日的吉祥物以及與節日有關的一些活動等。學生在相互交流過程中,不僅了解了各方面的文化內容,并且有了情感體驗,如在Halloween(萬圣節前夕),教師可以模擬真實情景,給學生機會去體驗這個西方兒童縱情玩鬧的節日。具體做法是:(1)布置教室(漆黑的夜晚場景),(2)準備南瓜燈,(3)老師裝扮成巫婆,(4)一部分學生扮演上門索要糖果和禮物的小孩子并說“Trick or treat”、另一部分扮演家長準備并分發禮物。或是在April Fools Day,老師可以不經意地跟學生開個小玩笑,再跟學生講清愚人節的來歷和西方人慶祝的方式,引導學生課后在善意的前提下開展活動,體驗該節日的氣氛。相信學生在真實體驗的過程中求知欲望和參與精神空前高漲,學生用真實的情感體驗了西方的節日文化,還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在開展主題活動中感受文化
1.發揮想象巧編故事。在教授完某篇課文后,教師可結合相關材料進行內容的補充和拓展。如在學完4B“My day”后教師可根據《聽讀空間》閱讀欣賞部分的有趣故事進行改編和續寫。可以只先讀故事的開頭,然后請學生自由討論并為故事續寫情節,同時可推薦學生根據《世界之窗》中“各國小學生的作息時間”作為改編和續寫的理論依據,讓我們觀察西方的小學生是怎樣進行時間分配,他們的生活和我們有什么不同,從中可以體驗到中西方的文化差異。
2.英文經典動畫影片賞析。多媒體在小學英語課堂的應用,效果不同凡響。如今學生對于原版英文電影也毫不陌生。在觀看某些學生適合的影片時,教師可對英語國家特定的情境下的特殊的表達進行指導,如在看電影 “Home Alone”時可對國外家庭生活模式以及孩子獨立自理能力等方面進行相關介紹;再如高年級的學生在觀看哈利波特系列電影時也可對國外的一些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進行適當展開說明。
3.在積累與分享中滲透文化。每個學生有自己的成長環境,他們都在各自生活中有所體驗。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自己的課堂內外的學習當中,對于出現的英語國家的生活習慣,風土人情,政治制度等內容養成做筆記的習慣,教師定期舉行分享交流會,對比我國與英語國家對應文化內容的異同,使學生在濃烈的分享氛圍中加深對英語國家文化的理解與接受,比如節日文化差異,西方節日中中最重要的是圣誕節,還有我們所了解的萬圣節和復活節,這些和我們中國節日是有非常明顯的區別;再比如姓名差異,西方人是名在前,姓在后,中國名字是姓在前。名在后,這和中西方的文化是有關系的。中國人注重祖輩血統,喜歡把自己放在一個整體中去,作為一個群體的一部分,所以以代表整個家族的姓放在前面。而西方強調個性,更為注重自己是個個體,所以以代表自己個體的名放在前面。還有一些禮儀文化和飲食文化之類。中國人吃飯喜歡團團坐,點一桌菜擺中間。飯間會相互敬酒和敬菜。而西方人喜歡各點各的菜,比較忌諱別人夾菜。
4.在教室環境布置中滲透文化。開辟班級英語文化角,通過這個小小的角落鼓勵學生進行形式多樣的文化傳播活動,比如張貼有關外國文化小報,比如張貼結合教材關于文化知識的圖片,再比如“中西文化我知道”小集錦等來認識和傳遞世界文化知識,內容及時而有趣,學生可以直面文化,體驗文化,積淀深厚的文化素養,感受文化的滲透給學習帶來的愉悅。
當然,在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時不僅要鼓勵學生融入、體驗異國文化,而且要肯定本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要引導學生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樣,學生在了解英語國家文化的同時也能增長見識、開闊視野,體會英語學習的趣味性,達到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