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琳波
【摘要】小學英語教學過程性評價能對教學全過程和教學質量進行有效地監控。在小學英語課堂上,教師對學生適當的、積極的評價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本文筆者闡述了自己在英語課堂中實施過程性評價的幾個方式。
【關鍵詞】過程性評價 英語怡情課堂
場景一:英語教師每天都批改作業,做法是對的打勾,錯的打叉,作業上到處都是勾與叉。
場景二:教師埋頭批改學生作文,將學生作文中的語法錯誤、拼寫錯誤等一一圈出,作業本發到學生手里后,學生要么無從下手要么就將本子放置在一旁,置之不理。
場景三:教師抓緊時間講解試卷,但學生卻聽得昏昏欲睡。
場景四:教師很生氣地批評某些學生不讀課文,不背單詞,不背重點句型。
這些都是大部分英語教師的日常教學生活,繁瑣又重復,自己筋疲力盡,學生卻沒有絲毫的進步。這都是因為我們過分注重于語言知識點的考察,把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唯一標準。而學生往往忽視成績的高低,只在意于對這門課程的興趣和喜愛。這兩者的矛盾不僅讓教師身心疲憊,更讓學生的心理、情感、思維等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與傷害。如何緩解這一矛盾?“過程性評價”映入眼簾,那么我們該如何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合理運用過程性評價方式來構建學生喜歡的課堂呢?
一、正確把握學生心理規律,以評減壓
小學生天真活潑,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但他們卻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評價或多或少都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焦慮,適當的焦慮能使其保持學習的熱情,但過分的焦慮卻會成為學習的阻力,因此,在課堂評價時應正確把握學生心理規律,盡可能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
1.教學要求符合大多數學生的知識水平,要讓每個學生在評價中均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如在教授Story time時,往往只要求學生會聽、會讀本課內容,針對這一要求,教師在學生進行小組表演時可采用分層次加星,如能分角色準確朗讀者得一顆星;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者得兩顆星;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并表演者得三顆星。這樣的評價方式不僅考慮到了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也讓每個學生都體會到了成功,增強了自信,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
2.評價語言要有激勵性、鼓勵性。有人說:“教師充滿魅力的課堂評價語言,雖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學生;雖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學生。”課堂上我們應針對學生的不同表現來做出相應的評價。如對于有突出表現的學生,我們可以說:“Excellent!”;對于表現優秀的學生,就贊美他:“Wonderful!”“Great!”;對于表現一般的學生,就肯定他:“Yes,youre right!”;對于表現不夠好的學生,就鼓勵他:“You have a good try!”。如此巧妙而恰當的課堂評價讓學生感覺煥然一新,也讓他們激發出更多的學習興趣,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
3.挖掘學生亮點。每個學生都想得到老師的贊揚和別人的肯定,作為教師,我們的評價不僅要點出學生的不足,更多地是去挖掘他們的閃光之處,讓他們在學習、生活上充滿自信,敢于迎接各種困難。
二、合理組織評價活動,以評激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名優秀的英語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持久興趣,使他們對英語樂學、善學、會學。因此,課堂教學手段必須不斷更新,教師所有的評價活動要生動、有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采用競賽、搶答等形式,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4BUnit4 Drawing in the park》Fun Time &Cartoon time板塊教學時,我采用本單元的新詞“Hill”,通過這山上的“Red/Green apple tree”進行男女生的競賽,讓學生在競爭中體會成功,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也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
三、積極變革評價主體,以評促學
傳統課堂中教師是評價的主導者,學生只是被評價者,這樣不僅剝奪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扼殺了學生的積極性。所以在課堂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參與到評價中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課堂中主動探究與感悟。
1.關注學生的自我評價。自我評價就是學生自我認識、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過程。學生在自我評價過程中,不僅能及時發現自己所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糾正,也培養了自我反思的能力。如學生完成某一學習任務后,教師可以用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self?引導學生用“I think I…”對自己的表現進行評價。這種評價不僅有助于學生大膽地表達,同時也讓學生充分并正確地認識自我。
2.采用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與看法,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相互評價,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生互相交流、討論、啟發、補充、評估,使他們對知識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從而做出獨立的思考判斷,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如Ticking Time中,采取自評方式,一些學生會自我滿足,認為自己什么都會,而通過生生互評,其他“評委”會更加客觀地給予評價。
3.注重師生間的雙向評價。我們應改變原來那種課堂教學中教師評價學生的單一通道,豐富師生之間的雙向評價。如在結束課堂教學前,教師可以用“Which leaning part of this lesson do you like best? Why?”來引導學生自我發言,通過反饋,教師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自我需求,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為今后教學工作的改進明確了方向。
過程性評價是一種教學手段,它不僅讓教師在教學之路上開拓進取,讓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成功,建立自信,更讓我們的課堂處處充滿了激情與芬芳。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