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宇
[摘要] 目的 對比分析在治療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采取不同營養療法的臨床療效。方法 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該院自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間收治的5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均分為參照組(n=28)與實驗組(n=28),將采取常規營養療法的患者作為研究參照組,將采取醫學營養療法的患者作為研究實驗組,分析對比經不同營養療法后兩組患者組間數據差異。 結果 實驗組患者治療后餐后2 h血糖(6.70±0.21)mmol/L、空腹血糖(4.42±0.18)mmol/L、并發癥發生率7.14%等指標均顯著參照組患者治療后餐后2 h血糖(10.10±0.32)mmol/L、空腹血糖(6.11±0.21)mmol/L、并發癥發生率42.85%,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將不同營養療法應用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療效顯著,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是臨床治療的有效方式。
[關鍵詞] 不同營養治療;妊娠期糖尿病;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714.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2(b)-0029-02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Clinical Effect of Different Nutrition Treatment Methods on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WANG Hong-yu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Shuangyashan Pair Mining Hospital, Shuangyashan, Heilongjiang Province, 155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ifferent nutrition treatment methods on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thods 5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5 to November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28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nutrition method,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opted the medical nutrition method,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s in the blood glucose in two hours after dinner,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obviou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6.70±0.21)mmol/L, (4.42±0.18)mmol/L, 7.14% vs (10.10±0.32)mmol/L, (6.11±0.21)mmol/L, 42.85%](P<0.05). 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different nutrition methods in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is obvious, which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blood glucose, and i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Key words] Different nutrition treatment; Gestational diabetes; Clinical effect
妊娠期糖尿病是常見的一種臨床疾病,是妊娠期發生不同程度的糖代謝異常情況,占據孕婦中5%的發病率[1]。近年來,該疾病發病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治療可能引發產后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剖宮產胎兒宮內窘迫等現象,進而嚴重危及妊娠期患者生存質量以及生命健康,此外也會提升家庭負擔。現今營養治療得到廣泛應用,需要進一步研究妊娠期糖尿病發病機制,現對該院此次收治的5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研究結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該院參與研究的56例樣本均從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間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選取,所有患者經臨床診斷后均已被確診,排除全身系統性疾病、惡性腫瘤疾病等患者,在所有患者對該次研究目的、營養療法方案、治療注意事項等相關內容之后均自愿參與調查,并且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分組方式為隨機數字表法,均分成兩組,每組患者例數為28例,實驗組患者中最大年齡38歲,最小年齡20歲,中位年齡(28.68±5.23)歲,最重體重為67 kg,最輕體重為49 kg,中位體重為(58.69±5.26)kg;參照組患者中最大年齡39歲,最小年齡21歲,中位年齡(29.63±5.54)歲,最重體重為68 kg,最輕體重為48 kg,中位體重為(59.68±5.87)kg。基礎資料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參照組患者予以常規營養療法,給予患者飲食指導,對血糖值進行定期測量,依據患者血糖值實際情況,醫護人員給予合理飲食指導,若患者存在過高的血糖值此時需要注射胰島素進行控制,同時改變飲食結構。實驗組患者由該院專業營養科醫師給出科學的醫學營養療法,依據少食多餐。合理搭配、合理運動以及控制總量為治療的基本原則,所有患者早、中、晚等總熱量攝入比例為2:4:4,依據上述比例來設置合理的飲食方案,依據患者體重指數以及食物交換法來對熱量攝入量進行控制,同時根據患者糖生成指數對飲食進行合理搭配。若患者出現產前出血、先兆流產、先兆早產等癥狀,此時護理人員可以給予患者適量運動的建議。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血糖(FPG)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方法
數據均應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以[n(%)]形式表示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且予以χ2檢驗,以(x±s)形式表示兩組患者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血糖(FPG),且予以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
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7.14%顯著低于參照組并發癥發生率42.85%,兩組數據之間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各項指標變化情況
實驗組患者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血糖(FPG)等指標對比參照組數據,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糖尿病,是因妊娠后出現不同程度糖耐量減低的癥狀,是妊娠期常見的臨床合并癥,不管是僅僅予以飲食治療或者采取胰島素治療,也不管是分娩后持續發生上述癥狀,都屬于妊娠期糖尿病,近年來,妊娠期糖尿病發病率以每年上升的趨勢在發展,對新生兒以及孕婦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影響[2]。所以,臨床研究中亟待尋找一種系統、全面、有效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措施。營養治療屬于近年來發展的全新理念,在營養療法治療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時候需要予以胎兒、母體足夠營養素以及熱量,促使能夠迅速提升胎兒與母體的體重,滿足血糖控制理想指標,可以有效預防發生妊娠毒血癥,此外也能夠降低流產、早產、難產等不良反應發生率[3]。相比較正常患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營養治療方式基本相同,但是需要注重合理分配營養素、熱量,以及配餐次數[4]。依據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實際情況予以個性化飲食方案,不僅需要為胎兒與產婦提供一定熱量與營養,促使胎兒正常發育,同時也需要能夠有效預防高血糖癥與酮癥酸中毒,是目前妊娠期糖尿病治療的常見措施。在護理人員制定個性化方案的時候需要充分考慮營養比例、低食物血糖生成指數、進餐原則以及熱量標準[5]。經研究顯示實驗組與參照組患者在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血糖FPG以及并發癥發生率等指標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采用醫學營養療法應用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臨床治療中效果顯著,值得臨床研究中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孫培文,董曉靜.妊娠期糖尿病的醫學營養治療療效評價[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3,29(5):355-358.
[2] 潘曉娜,邱麗倩.妊娠期糖尿病的醫學營養治療效果評價[J].預防醫學,2016,28(9):952-954.
[3] 李英,陳銀玲.醫學營養聯合運動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療效觀察[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6,38(6):718-720.
[4] 范艷蘭,康昭海,吳仕元,等.醫學營養治療對妊娠期糖尿病圍生期結局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2,9(21):49-50,52.
[5] 范巖峰,黃秋云,蔡李倩,等.分娩巨大兒影響因素和妊娠期糖尿病營養治療效果的干預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5, 30(19):3246-3250.
(收稿日期:2016-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