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碧翔
摘 要:閱讀和寫作密切相關。結合教學實踐,探討了如何利用英語閱讀文本,挖掘讀與寫的結合點,把培養學生寫作能力貫穿閱讀教學中,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實現從閱讀向寫作的延伸。
關鍵詞:閱讀;寫作;英語;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7)14-0020-05
一、引言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交流寫作的能力。也提高了對寫作的要求,突出了對謀篇布局、遣詞造句、情感表達的要求。然而,當前不少學生普遍存在用詞單調、搭配不當、句型誤用、連貫性缺失、語法錯誤、中式英語等問題,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不容樂觀。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和寫作密切相關。《Go For It》教材每單元都圍繞一話題展開,都有與之話題相關的閱讀文本,這些文本是最好的寫作范本,也是培養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主要途徑。G.舒伯特在其《Reading Is Writing》中指出:教科書所編的閱讀課文是寫作素材的集聚地,是語言現象的展示廳,是語法規則的剖析室,是文章體裁的示范本。
因此,閱讀是寫作的積累階段,教師應充分利用閱讀文本,有效利用閱讀過程中的讀前、讀中、讀后三個階段,挖掘讀與寫的結合點,把培養學生寫作能力貫穿閱讀教學中,達到輸入與輸出的結合,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實踐嘗試
(一)讀前:激活話題、積累詞匯
讀前活動也稱為導入。在導入環節,學生首次接觸新詞匯時能將其與要討論的話題建立聯系,不斷擴展有關主題詞匯,這樣就能幫助學生順利將語篇中的詞匯轉化成主題意義詞匯,容易學會在相似的語境中自由運用。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之前,要精心設計導入,激活相關話題,調動學生學習語言的積極性,構建文本與學生過去經驗和知識之間的聯系,理解和學習一些新詞匯,排除在閱讀中可能遇到的某些障礙,為學生快速參與閱讀做好鋪墊,也為寫作積累詞匯。
例如,教學《九年級》 “Unit 12 Section A 3a Life is full of unexpected”時,閱讀前,筆者先播放歌曲“假如愛有天意”及上海外灘踩踏事故的部分照片,再向學生介紹“An unexpected accident——Shanghai Bund stampede”,引出詞匯:block, west, be about to, stare at, in disbelief, alive. 達到教學的目的。
T: Where did it happen?
Ss: Chenyi Square on the Bund.
T: It is one block from Huangpu River. It is to the west of Huangpu River.
T: When did it happen?
Ss: At around 11:35 p.m. on Dec.31, 2014.
T: When I watched the news on the Internet, I was about to go to bed. I stared at the news in disbelief. I stared in disbelief at the news. Because 36 people are dead. 36 people are not alive.
(二)讀中:凸顯語言、以讀促寫
讀中活動是閱讀教學的核心環節,是學生結合背景知識和語篇信息進行閱讀理解的重要過程,也是培養語感的有效途徑。教師應立足文本,以文本為載體,選擇恰當的閱讀策略,充分挖掘文本中的語言素材,凸顯語言細節,提煉出有用的寫作源泉,為寫作活動積累材料,達到以讀促寫的目的。
1.預測——理清文本脈絡
預測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策略,是一種建立在個人知識、經驗和推理基礎上的復雜行動。教師可以利用文本中的插圖和標題,引導學生對文本體裁及內容等進行預測;然后讓學生快速閱讀文本,驗證自己的預測,理清文本脈絡。
例如,教學《八年級·下冊》“Unit 9 Section B 2b: Singapore——A place you will never forget!”時,筆者先出示標題和插圖,詢問學生:What things will the writer tell us? 學生答道:Maybe the writer will tell us where Singapore is, the food in Singapore, the language in Singapore, the weather in Singapore...隨后,讓學生快速閱讀文本,驗證預測,理清文本涉及的內容點:lacation, population, language, food, places to visit, weather.筆者也及時點撥學生:介紹地點的文章至少可以從這六個內容點上去展開,還可以介紹people , transportation等。
通過預測,既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快速進入閱讀狀態,也幫助學生理清了文本脈絡,提取了同一話題下可以敘述的寫作內容。
2.略讀——了解文本結構
略讀是指閱讀者在較短時間內獲取文本整體信息的一種閱讀技巧。在此閱讀活動中,教師應以文本內容為載體,設計活動內容,有目的地指導學生進行語篇分析,了解文本結構,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掌握文本特點,獲得深層理解和規范表達的能力。
例如,教學《八年級·上冊》“Unit 7 Section B 2b: 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s?”時,筆者先讓學生通過略讀找出各段的中心句,了解文本結構,并告訴學生中心句通常是段落的首句或尾句,有時候也出現在段中,如果中心句為首句,其后往往緊跟實例加以說明。接著,讓學生用一個詞概括每段文本,分別為:function, feature, opinion, prediction.培養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隨后,筆者又帶領學生進一步分析文本,了解文本的寫作方法:1~2段為“中心句+例證”;3~4段為“中心句+觀點”。使學生更深刻地理清文本脈絡,掌握文本內容,把握文本特征,以便寫作時可以套用文本中的結構框架。
又如,教學《七年級·下冊》“Unit 10 Section B 2b:Birthday food around the world”時,筆者先讓學生找出每段中心句:“What would people like to eat on their birthdaies?/ In many countries, people have birthday cakes with candles.”/ “In China, it is getting popular to have cake on your birthday.”/“All of these birthday foods may be different, but the ideas are the same.”再讓學生對文本進行分析,并將文本分為3部分:第1段,第2-3段,第4段。接著引導學生歸納文本結構:beginning, body, ending,幫助學生理清文本,總結文本,優化寫作。
3.精讀——關注文本細節
精讀是外語教與學的根本。在精讀的過程中,教師應關注文本細節,尤其是語言知識的處理。語言知識包括詞匯、句型、語法及習慣表達法等,這些都是學生寫作的基礎。學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語言知識,才能分析句子結構、提高理解能力,才能有話可寫、有話能寫。閱讀文本中有很多與寫作有關的語言可以用來作為寫作的素材。教師可以設計具體的閱讀任務,在處理語言點的同時,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獲取寫作信息,為以讀促寫做準備。
例如,教學《八年級·上冊》“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Section B·2b”時,筆者設計了以下的兩項活動。
(1)設計閱讀任務 掌握文本細節
指導學生進行細讀,消除語言障礙,培養學生的閱讀技能,幫助學生梳理文本內容,掌握文本細節。
①Read Paragraph 1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 is Jeff like?
What does he like doing?
Is Yuan Li the same as Jeff? How do you know?
②Read Paragraph 2 and finish T or F .
Huang Lei is the same as Larry. (F)
Huang Lei is taller and more outgoing than Larry.(F)
Larry often helps to bring out the best in Huang Lei.(T)
Huang Lei is less hard-working. (F)
Larry likes tennis, but Huang Lei doesnt. (F)
③Read Paragraph 3 and find out Marys favorite saying.
(2)關注文本語言,扎實語言基礎
引導學生找出好詞好句,將文本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并能適時地運用到寫作實踐中,提高寫作水平。
如:enjoy studying together/ get better grades/ care about sb./ the same as/ in fact/ make sb. laugh and feel better/ talk about and share everything/ A good friend is like a mirror./ Friends are like books- you dont need a lot of them as long as theyre good. / My best friend helps to bring out the best in me. / A true friend reaches for your hand and touches your heart.等。
4.朗讀——感悟文本語言
朗讀是將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尤其是在閱讀知識轉化為表達能力時,朗讀的作用尤為重要。朗讀可以增強語感,使學生感悟文本語言之美,感悟文本語言運用之妙,讓學生熟悉句型、句式及語法框架。教師要特別關注長句和難句的朗讀,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語言素養,進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讀后:挖掘文本、學用結合
讀后活動是對閱讀文本的延伸、拓展、深化和鞏固,是學生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環節。讀后活動是變被動為主動的最佳方式,是讀與寫整合的最好體現。在讀后活動中,教師應基于文本內容,充分挖掘文本,為學生的語言發展和輸出搭建合適的支架,促使學生體驗、感受、領悟和思考,促進學生更多精彩的語言輸出和生成,讓學生能學以致用、學用結合,達到促進學生書面表達能力提高的目的。
1.文本復述——內化文本內容
復述是閱讀后進行口語訓練的常用方法。既檢查學生對文本的整體理解和運用,還可以鍛煉學生的篇章組織能力,使學生學習運用文本中的語言,為寫作做好準備。教師可以采取圖表、關鍵詞提示或問題串聯的形式,以降低活動難度。
例如,教學《七年級·下冊》“Unit2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Section B·2b”時,筆者要求學生利用下列關鍵詞進行復述,使學生進一步內化文本內容,鞏固所學的語言形式。
2.語篇填空——強化主題詞匯
閱讀后設計語篇填空,讓學生補全主題詞匯,可以促進學生對所學詞匯的整合、內化和應用,也可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提升語篇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如《九年級》“Unit 2 Section B 2b: The spirit of Christmas ”的教學中,筆者根據文本內容設計了語篇填空,強化了主題詞匯,檢測學生對文本的語言意義和語言形式的掌握程度,進而促進寫作能力。
A Christmas Carol is a famous ______written by Charles Dickens. It tells us the true ________of Christmas: the ___________ of sharing and giving love and joy to people around us.
The story is about an old man ______ Scrooge who is _____ and doesnt treat others _____. He just cares about _______ he can make more money. And he hates Christmas. One Christmas Eve, Scrooge sees the ghost of Marley, his _____ business partner. He was ________ after he died, so he ______ Scrooge to change his ways if he doesnt want to ________ like him. That night, three ghosts visits Scrooge. They take him to see his childhood, how others are spending Christmas this year and the future.
After seeing these three spirits, he decides to change his life and ________ to be a better person. He now treats everyone with ________ and ______, ______ love and joy everywhere he goes.
(參考答案:novel, meaning, importance, named , mean, nicely, whether, dead, punished, warns, end up, promises, kindness, warmth, spreading)
3.拓展討論——深層理解文本
閱讀后是選擇討論的最佳時機,教師可以運用一些源于文本而又超越文本,且為學生所熟悉的話題來設計各種拓展討論活動,使學生能深層理解文本。可以進一步深化學生對閱讀文章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例如,教學《九年級》“Unit 11 Section A 3a: The Shirt of a Happy Man”時,筆者在學生對文本有了初步的感知與理解后,設計了以下討論環節:
T: What can really make the king happy?
S1: I think spending time with his family and friends can make him happy.
S2: I think helping people in need can make him happy.
S3: I think traveling can make him happy.
…
又如,教學《八年級·上冊》“Unit 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 Section B·2b”時,筆者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Can you think of another cartoon character that is as famous as Mickey? Why is the character popular? 學生們四人一組討論并把結果記錄下來,充分體現了學生的集體智慧和力量,也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4.仿寫續寫——運用文本語言
在學生理解文本后,教師可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文本語言,模仿文本的語言、結構進行寫作;或根據文本內容,發揮想象,續寫課文,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實現從語言的輸入到語言的輸出,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教學《八年級·下冊》“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Section B·2b”時,閱讀后,可以讓學生模仿文本寫作:Should kids do chores at home? 學生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發表自己的觀點:
Your opinion: I (dont) think/ believe/agree/disagree that … / In my opinion/mind,….
Reasons: Firstly/ Secondly/Also… /Whats more,…/ 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
Example(s): For example…/As for me,…
Conclusion: In a word/All in all, …
又如,教學《八年級·下冊》“Unit 4 Section B·2b: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對課文內容進行續寫,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If you are one of Cathys child, write a letter to Dr Alice Green & ask for help… If you are Dr Alice Green, give advice to Cathy…
三、思考和建議
(一)合理設計
教師在備課時,要研讀教材,活化教材,基于閱讀文本特點,挖掘文本,結合學生實際語言水平以及語言教學目標合理設計,有機整合,引導學生進入閱讀教學,幫助學生形成用英語表達思想、交流情感的能力。
(二)明確指令
每個閱讀活動之前,教師都要用簡單、清晰的英語指令向學生交代清楚活動的目的和要求,增加學生實踐語言的機會。或者恰當地運用“體態語”,幫助組織教學,激活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活動效果。在某些情況下,為了適應學生理解的需要,教師有必要提供適時、適量的母語支持。
(三)及時指導
在閱讀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學生一定會遇到一些困難,這時教師應給予及時的指導,要融入到學生中去,隨時為學生提供幫助與服務,切實體現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作為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
(四)適時評價
要保證活動開展的完整性,離不開教師的適時合理的評價。在學生完成活動后教師應給出一個肯定的、鼓勵式的總體評價,并委婉地指出活動過程中出現的具體問題,以避免學生以后犯類似的錯誤。評價形式不僅有教師評價,而且有學生自評或學生間互評。評價應該在課堂上即時、動態、靈活地進行。
四、結束語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的升華。閱讀教學可以為寫作儲備語言知識,積累寫作素材,提供文本框架,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寫作技能。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依托文本素材,有意識地、有效地滲透寫作技巧,引導學生把閱讀所得遷移到寫作中去,運用閱讀文本建構自己的文章,在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實現從閱讀向寫作的延伸。
參考文獻:
[1]馮麗玲.培養良好的閱讀策略,不斷提高閱讀能力[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4,(12):33~37.
[2]侯蘭華.高中英語閱讀與寫作的整合[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5,(10):44~45.
[3]胡春洞,戴忠信.英語閱讀論[M].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
[4]黃永偉.初中英語閱讀課“讀后任務”的問題和建議[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1,(11):34~37.
[5]李 華.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問題與對策[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8,(7):26~30.
[6]孫魯華.提高高中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行動研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1,(11):18~24.
[7]楊謝友.依托課文閱讀素材,提高學生寫作能力[J].中小學外語教學,2010,(10):33~37.
[8]趙群英.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需注意的幾個問題[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3,(6):14~16.
[9]周智忠.基于策略訓練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1,(2):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