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云
在上海市楊浦區五角場鎮的黃興綠園,有一位70歲的老先生,名叫許永昌。自從5年前戒煙后,他就盡情享受著健康晚年,不僅纏綿多年的咳嗽、咯痰漸漸消失,以前全白的頭發現在也竟生出些許黑發,令他驚喜不已。
多次戒煙,半途而廢
許先生自稱是個“老煙槍”,20歲左右開始吸煙,逐漸從每日半包發展到每日一包。30歲之后,許先生結婚生子,為了孩子的健康,他努力減少吸煙量,爭取不在家里吸煙,也多次下決心戒煙,但都沒成功。
他說:“吸煙的人都有一批‘煙友,大家經常聚在一起,別人遞煙過來,我總是不好意思拒絕;即使我不點煙,周圍彌漫的那股煙味,也足以令人喉嚨癢癢,讓我忍不住伸手去口袋里摸煙。”因此,他每次戒煙都半途而廢,最長的一次戒了一年左右,最后還是復吸了,家人對他戒煙早就失去了信心。
這次戒煙,“絕不回頭”
退休后,許先生加入了小區的健康自我管理小組,控制吸煙是小組學習、活動中的一個重要話題。在控煙課堂上,社區醫生找了很多資料、圖片、案例,告訴大家吸煙的危害。許先生一直知道“吸煙有害健康”,但沒想到吸煙的危害這么可怕,更沒想到“二手煙”對家人和周圍人的危害也同樣可怕。他終于認識到,吸煙是不折不扣的“公害”,一定要堅決戒煙!
既然下定了決心,就要有相應的對策,許先生總結了主動和被動兩方面措施。
主動方面,他根據小組學習中獲得的戒煙知識,采取轉移注意力、培養興趣愛好等方法,強制自己戒除對吸煙的依賴。想吸煙的時候,就吃顆糖、看看書、洗洗東西,或者去公園散散步、與別人聊聊天、跟朋友打打乒乓球。
被動方面,許先生積極“聘請”監督員,請妻子、孩子和朋友督促。他對妻兒說:“你們要是看到我再吸煙,就把我關在門外好了!”在與朋友相聚時,他常常主動聲明:“我已戒煙,請你們不要誘惑我,歡迎監督我。”實在經受不住“誘惑”,他就采取回避政策。同時,他還積極與正在戒煙的朋友加強聯系,互相鼓勵。有一次,他去一個老朋友家做客,看到朋友家里貼了好幾張禁煙標識,原來那是朋友女兒為了提醒父親不吸煙的愛心之舉。自那以后,他就經常和這個朋友交流戒煙心得,相互督促。
告別煙草,迎來健康
主動、被動措施“多管齊下”之后,許先生終于徹底告別了煙草,每日散步、買菜做飯、打乒乓球,生活平淡而充實。慢慢地,他發現自己胃口好了,口臭散去了,咳嗽不見了,喉嚨里的黏痰也少了,整個人精神了許多,全家人都倍感欣慰。妻子在高興之余,不失時機地“表揚”他:“這才是晚輩的好榜樣!”
戒煙后,許先生不遺余力地宣傳戒煙的好處,常常勸老“煙友”戒煙,也督促吸煙的兒子盡量少吸煙、不吸煙。2014年,滿頭白發多年的許先生猛然發現,自己竟然長出了不少黑頭發!他覺得,無論長出黑發是否與戒煙有關,至少說明自己的健康狀況越來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