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璋,張若凡
?
四川競技排球后備人才的SWOT分析
馬 璋,張若凡
四川省運動技術學院女子排球隊,四川成都,610041。
良好競技后備人才儲備是運動項目取得優秀競技成績的保證和保持項目可持續發展的前提。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和SWOT分析法,對四川競技排球后備人才的儲備進行了詳細的調查,深入剖析其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對策建議,以期為四川競技排球后備人才體系建設提供參考。
競技排球;后備人才;SWOT分析
四川競技排球曾經是四川體育的一面旗幟,取得過世人矚目的成績,男女排分別取得過“五連冠”何“四連冠”的優異成績,為國家隊輸送眾多排球世界級排球名宿和教練員[1],在排球界更是有“無川不成軍”的說法。但進入21世紀來,在國內大幅度的撤銷業余體校的背景下,四川省排球后備人才出現大幅減少,加之老隊員的陸續離隊,導致四川省競技排球運動成績的下滑,男排在第9屆全運會后一度面臨跌出前8的窘境,幾乎是每個賽季都在為保級而苦戰。雖然兩年來四川男女排取得不錯的成績,但均在強力外援的支持下,能夠帶領球隊取勝的本地球員卻極度缺乏,后備人才是高水平運動隊伍的后備力量,取得優異競技成績的基礎,客觀分析當前四川競技排球后備人才培養所處的狀況,深入剖析現今具備內、外部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對今后四川的競技排球后備人才培養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1 優勢分析
1.1.1 川人濃厚的排球情結 四川排球曾經創造的輝煌給川人留下無數美好的記憶與榮耀,書寫和見證這些歷史時刻的川人心中都有一種難以割舍的排球情結。從四川走出去的全國知名的排球名人如周建安、朱玲、張翔等現都已回到四川,從事著與排球運動相關的工作,他們在國內外競技排球比賽中的優異表現,給四川排球帶來無數的榮耀,受到川內排球愛好者的極大關注和擁戴,成都市每年開展的業余排球活動中這些排球名宿都親自參與其中,在排球場上與排球愛好者相互交流,推廣排球運動在群眾體育中的開展。正是有這些排球名人和排球愛好者對排球運動始終如一的熱愛和堅持,使得川人心中濃厚的排球情結再次煥發新春,鼓舞著眾多的排球愛好者參與排球運動,共同推動川內排球運動的蓬勃開展。
1.1.2 青少年排球競賽活動開展良好 青少年是競技排球運動的后備力量,青少年排球競賽活動是增強青少年體質健康、提高排球技能和發現排球人才的主要場所和途徑。由表1可知,2016年四川省青少年排球競賽活動中有氣排球、硬式排球和發球、墊球3種形式的比賽活動,并且在小學階段還按年齡設置了U12、U10和U8,3個組別的比賽,部分中學還成立了女子排球小聯盟比賽。其中小學生氣排球比賽、少年排球比賽和中小學冠軍賽都有超過100支的參賽隊伍,人數超過1 500多人,氣排球比賽更是達到238支隊伍,2 000余人的歷史新高。不難看出,現今四川青少年排球競賽活動開展勢頭良好,表現出形式多樣、參與人數眾多的特點。

表1 2016年四川省青少年排球競賽活動開展狀況一覽表
1.1.3 群眾排球活動開展頻繁 群眾參與排球活動的積極性能夠反映排球運動在在群眾體育中的普及程度,廣泛開展群眾排球活動有利于群眾身體素質的增加排球人口。近年來中國競技排球在世界大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群眾參與排球活動的積極性普遍提高。由表2可知,2016年四川省舉行的群眾排球活動有氣排球和硬式排球,舉辦氣排球比賽的有單位職工比賽、老年人比賽、氣排球公開賽3種,比賽形式有男子組、女子組、男女混合組。共計21次的比賽中硬式排球比賽2次,氣排球19次(專門老年人參與8次,職工參與7次,公開賽4次),平均一月就有近2次群眾排球活動開展,主要是為氣排球比賽和中老年人參與為主,形式多樣排球活動能夠體現排球運動的教育性、競技性、參與的廣泛性和社會性等方面的價值[2]。
1.2 劣勢分析
1.2.1 后備人才數量和質量有待提高 四川省青少年競技排球隊伍在30支左右,主要分布在成都(10支)、綿陽(6支)、宜賓(5支)等地,全省共有18個地市縣、3個自治州、21個地市級單位,但僅有15個城市有排球隊,反映出排球隊伍總數少且分布不合理。再者四川省排球青年隊15名隊員中11人來自省外,4人來自省內,看出分布在各個地市級以“體教結合”模式培養排球后備人才的單位,沒有實現對排球后備人才培養和輸送的任務。其次,從2013年對后備人才的身體素質測試數據看,四川省青少年排球隊員身體素質測試成績與《中國青少年排球訓練大綱》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特別是在彈跳素質和速度素質上尤為明顯[3],技戰術測試發現大部分隊員對排球基本技術的動作概念、技術環節、發力順序等較為模糊,技術動作極不規范,在比賽中各隊打法單一、個人戰術和集體配合變化較為少見。總體而言我省排球后備人才儲備總量不足,人才質量較差,難以滿足四川省競技排球對后備人才的需求。

表2 2016年四川省群眾排球活動開展情況一覽表
1.2.2 缺乏足夠數量的競賽和高水平的比賽鍛煉 排球競技后備人才的培養需要接受多年的專業訓練和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高質量的比賽進行磨練和提高,參與高水平的比賽是能加速后備人才成長成才。調查50名青少年排球隊員,其中一年內參與比賽少于20場占96%,沒有一人超過25場,四川青年隊的15名隊員中66%的隊員參加比賽少于20場,沒有一人超過30場的。將此數據與《中國青少年排球訓練大綱》中U14不少于30場,U16不少于40場,U18不少于50場的規定相差甚遠[4]。由此看出四川每年僅組織兩次青少年省級排球比賽的安排顯然不能達到鍛煉隊伍,提升后備人才技戰術能力的目的。
1.2.3 后備人才體系結構不合理 人才結構體系是保證人才可持續發展和人才個人發展的關鍵,缺乏強有力的人才體系的支持難以滿足人才的成長。表1可知四川省小學生排球競賽活動開展良好,初中和高中排球競賽僅僅依靠排球傳統學校獨立支撐,高校排球競賽愈發難見,整個后備人才的體系結構呈現金字塔式的銳減態勢,小學排球開展勢頭火熱,中學排球開展則整體低迷。整個人才結構的不合理導致青少年排球人才大量流失,也就不難解釋省青年隊主要以外省隊員占多數的現象了。
1.3 機遇分析
1.3.1 中國競技排球成績優異 排球運動是中國三大球項目中唯一在世界舞臺上獲得世界冠軍和奧運冠軍的項目,特別是女子排球長期處于世界排壇的前列并多次獲得世界三大賽冠軍,今年里約奧運會的奪冠,使得女排精神再次響徹神州大地。排球優異競技成績的取得提升了項目的知名度、群眾對項目的接受程度和認可度,為項目在群眾中間的開展創造了便利的條件,能讓參與排球運動的青少年和家長看到機會和希望,鼓勵更多的青少年參與其中,對四川省本已貧瘠的人才儲備注入活力,更為重要的是在面臨其他項目的人才競爭時能夠占的先機。
1.3.2 排球聯賽初見成效 中國排球聯賽始于1996年,經過20年的發展雖然始終未能在職業化上取得明顯的進步,但在為中國國家隊排球人才的輸送上做出了極大的貢獻。2016-2017中國排球聯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第1次由聯賽專業運營公司運營,并推出了如賽制改革、境內球員臨時轉會限制、增加全明星賽、引入鷹眼系統、設置高額獎金等多項與時俱進的改革措施。新賽季的變化對于中國排球而言是一次與市場結合、與職業聯賽接軌的有益探索。從第1階段比賽的情況看,各大媒體對排球聯賽的報導和轉播都較之前有較大的變化,可見新的改革是符合排球運動發展規律和排球市場的需求,有利于球員的流動、增加聯賽的觀賞性和精彩程度。
1.3.3 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是保證體育運動能否良好開展的重要條件,在振興三大球的時代背景下,四川省于2014年10月出臺了《四川排球運動發展規劃(2014-2021)》,規劃中對后備人才的培養提出盡快做好后備人才訓練基地的重新認定和布局建設工作,加大投資力度,建立獎勵機制[5]。后備人才基地的再次評估認定和布局有助于人才基地的建設和相互間的競爭,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加速人才培育的速度。
1.4 挑戰分析
1.4.1 其他項目的人才爭奪 四川省是傳統的教育強省,川內的各級學校、學生和家長普遍重視文化成績,以考取名校為目標,不愿花費時間投入體育運動,更不愿孩子從事競技體育。在體育人口本就不豐富發情況下,眾多的體育項目都在爭奪稀缺的優質人才,特殊是近年來國家大力發展足球運動,對于排球項目的人才招募帶來一定的壓力。部分學校學校和領導不愿將經費花在發展人數多、見效慢、開銷大的排球項目,更有甚者干涉學生參與業余排球訓練或者提出學生需要繳納一定費用才能參加訓練隊。
1.4.2 參與動機的多樣化 在有限的排球后備人才中,絕大部分是來自川內各級學校的學生,訪談這些學生得知,他們參與排球運動的動機主要是為高考加分,或者是以特長生的身份進入重點大學,而愿意從事競技排球運動的寥寥無幾。這也是多年來各級排球傳統學校、排球示范學校沒有完成給省隊青年隊輸送后備人才的任務的原因之一。青少年參與排球運動的動機的多樣化,決定了后備人才訓練態度,訓練目的,最終導致排氣后備人才的質量低下。
1.4.3 聯賽外援的引入 排球聯賽職業化一直都是中國排球界的期望和目標,近年來四川省男女排球隊均引來自國外的高水平排球運動員,外援一方面提升了球隊的整體技術水平,增加了比賽的精彩程度,另一方面也給本土隊員帶來一定的壓力,加劇了隊員間的位置競爭,減少了年輕隊員的成長機會。
2.1 結 論
四川競技排球在川人濃厚排球情節的熏陶下,在后備人才培養上雖具有青少年競技排球活動開展良好和群眾排球活動開展頻繁的優勢,但也存在后備人才數量少、質量差、高水平競賽缺乏,人才鍛煉機會少、人才培養體系結構不合理的劣勢,在面臨我國競技排球成績優異、排球職業聯賽初見成效、政策支持的機遇,同時也面臨其他項目的人才爭奪、人才參與動機的多樣化、排球職業聯賽外援引入的挑戰。
2.2 建 議
為重振四川競技排球的雄風,需要抓住機遇,直面挑戰,最大限度的發揮自身優勢,采取多種措施彌補后備人才培養的短板。大力開展中小學排球競賽和群眾排球活動,吸引更多的學生和群眾參與排球運動,擴大排球人口。重點狠抓傳統排球學校的人才培養,舉辦高質量的排球競賽,打通學生運動員的升學成才通道,提高后備人才的數量和質量,解決學生和家長的后顧之憂。創新后備人才培養體系,加快推進體教結合模式,實現人才培養的可持續發展。
[1] 周 鵬.振興“三大球”背景下四川中小學校園排球開展路徑的研究——以成都市為例[J].四川體育科學,2016,35(6):133~136.
[2] 張五平.娛樂排球發展思路探討[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34(11):41~43.
[3] 黃綿成,彭 蕾,等.2013年四川省青少年排球錦標賽引發的思考[J].四川體育科學,2014,33(1):80~85.
[4] 向 往.四川省青少年競技排球運動的現狀調查[D].成都體育學院,2014.
[5] 四川排球運動發展規劃(2014—2021年).
Analysis of the Sichuan Athletics Volleyball Reserve Talents SWOT
MA Zhang, ZHANG Ruofan
Sichuan Province Women’s Volleyball Movement Institue of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A good competitive sports reserve talent reserve is the outstanding athletic performance to ensure and maintain the premis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roject.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interview method and SWOT analysis of Sichuan volleyball reserve talents reserve has carried on the detailed investigation, in-depth analysis of its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en, the paper brings forward some feasible proposal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ichuan Athletics Volleyball Reserve Talents system.
Athletics volleyball; Reserve talents; SWOT Analysis
1007―6891(2017)03―0057―03
10.13932/j.cnki.sctykx.2017.03.15
G842
A
2016-10-26
2017-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