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創新依托互聯網,社保服務更便民
2016年10月,瀘州市社保局正式開通“智慧瀘州社保”服務平臺,參保人員通過“智慧瀘州社保”手機APP和微信公眾號“智慧瀘州社保”就可辦理社保業務。截至今年4月25日,使用量已達47.6萬人次,受到群眾好評,真正將社會保險服務窗口延伸到了群眾的“掌心”里。

▲ 省人社廳廳長戴允康(前排右二)到瀘州市古藺縣社保服務窗口視察工作
讓群眾享受“掌心”社保服務
瀘州市社保局積極探索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移動技術和社交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在社保領域的應用,創新“互聯網+社保”服務模式,為參保群眾和單位提供了“伸手可及”的社保服務。
首創養老醫療參保。瀘州市社保局在全國首創通過“智慧瀘州社保”手機APP和微信辦理職工養老保險及職工醫療保險的新參保。只要通過身份證號碼驗證,瀘州戶籍人員均可實現手機“掌上參保”。
便捷社會保險繳費。通過“智慧瀘州社保” 手機APP和微信,個體參保人員可在手機上繳納職工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費,同時還支持為他人繳費,支持所有銀行借記卡、信用卡繳費,特別是方便了該市廣大外出務工人員參保繳費。
提供全面功能查詢。目前可通過手機查詢社會保險個人權益記錄信息,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的歷年繳費情況、繳費基數、個人賬戶余額、職業年金繳費情況、養老金發放情況、養老金調整情況待遇合計、養老金領取賬號、基本醫療個人賬戶劃賬情況、醫療賬戶使用及余額情況等個人社保信息。
把社保風險掌控在權限內
瀘州市社保局創新基金財務工作方式, 打造“社銀直聯”平臺,把銀行“搬進社保”,實現銀行與社保直聯信息共享。通過將社保的業務系統、基金財務系統與銀行綜合業務系統三方實現實時聯網對接,既可快速實現社保基金的征收和支付,同時社保利用自身財務系統又可以自主聯網銀行基金賬戶出納數據,在業務系統中完成完成對其銀行賬戶的查詢、轉賬、資金歸集、信息下載等功能,實現自動登賬、對賬,自動生成財務系統憑證,免去了以往財務系統、業務系統、銀行網銀系統人工多次指令錄入的過程。
“社銀直聯”平臺建成后,實現了業務、財務、銀行數據的無縫對接。三者數據環環相扣,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系統自動化處理,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將經辦風險降低到了最低。
把窗口服務送到群眾身邊
在社會保險業務下延基層辦理工作中,瀘州市社保局考慮基層一線經辦實際,開發了“瀘州市社會保險基層平臺信息系統”,基層應用全程杜絕手工錄入,只需“讀卡、選擇、確認”三個步驟即可完成業務經辦,使業務下延基層經辦人員“不抵觸、容易用、辦得好”,群眾反映“辦事方便、快捷、放心”。
同時,打破區域限制,將六大類共23項社保業務下延到基層平臺聯網實時辦理。目前,全市所有143個鄉鎮(街道)勞保所、268個社區基層服務窗口,群眾憑社保卡及銀行卡即可就近選擇其中任意一個辦理社保業務。特別是2016年啟動“五險”統一征收后,又把職工醫療保險個體參保和繳費的業務下延鄉鎮和社區辦理。僅2016年,社保業務延伸基層辦件量就達到37.2 萬筆。
依托大平臺推動社保信息化建設
2016年,瀘州市人社局制定了“智慧人社”信息化建設規劃方案,將在3年內以社會保障“一卡通”為核心,構建統一高效的公共服務體系和科學有效的決策支持體系。該局充分利用人社“五險”基礎數據平臺進行數據整合,結合3個經辦機構不同業務經辦系統,牽頭社保具體實施,開發了“社會保險費統一征收信息管理系統”。自2016年1月起,全面開展社會保險費“五險”統一征收,據統計,2016年全年征收“五險”基金總計57.8億元,創歷史新高。特別是解決了不同險種區別申報基數的痼疾,職工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基金征收得到大幅度增長。
近期,瀘州市社保局在“智慧人社”信息化框架內又初步完成了“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病殘津貼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將“工傷認定、就醫治療、勞動鑒定及待遇管理信息”進行了一體化統籌設計。
瀘州市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