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毅
六月,暑氣漸盛。北方的夏天,是干燥而炎熱的,地面干得像要裂出幾條縫來;雖然并不像南方那種蒸籠里似的感覺,卻也是酷熱難當。周圍的朋友都盼著下一場大雨來消消暑氣。
此時,我這個南方人,不禁思念起家鄉的荷塘來。池塘邊微風吹來,看盡那“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那么,這一期的“營養學堂”咱們就來說說,那一池碧水中,都有哪些神奇的食物吧。
蓮 子
說起池塘,不得不說說水蓮花——就是荷花了。夏季避暑,自然離不開荷花。荷葉清暑、蓮子靜心,有的人家喜歡用荷葉泡茶。荷葉味苦辛,有微微的澀味,按中醫理論講是性涼味寒,清香升散,具有消暑利濕,健脾升陽,散瘀止血的功效。
而我更喜歡蓮子。朦朧月色之下,捧一把鮮嫩的蓮子慢慢啜來,絲絲暑氣便慢慢消散。蓮子是補脾益腎、養心安神的佳品。若是天熱難以入眠,吃些蓮子能安神助眠?,F在很多宮斗劇里,動不動就給小主們奉上一碗銀耳蓮子湯——除了美容養顏之外,大約天天算計來算計去,貴人們也睡得不安穩,只有靠蓮子湯靜心安神了。
去年到東南亞出差的時候,在當地的市場上看見好些蓮子、蓮蕊、蓮房和荷葉,帶了一些蓮蕊和蓮房回來。查了資料才知道它們也是能入藥的。藥典中記載,蓮蕊能清心肺之虛熱,解暑除煩,生津止渴;蓮房則可化瘀止血。閑來挑揀些荷葉、蓮蕊煮水代茶飲,既養生,又去暑熱。
推薦做法:荷葉蓮子茯苓粥
主料:荷葉1張(鮮、干均可),蓮子10枚,茯苓5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將荷葉煎湯去渣,把茯苓、蓮子和洗凈的粳米加入去了荷葉渣的湯中。同煮成粥,出鍋前可以加白砂糖調味。
蓮 藕
說了蓮子,再說說藕,它雖然和蓮子是一家子,卻不得不單獨來說。夏季并不是蓮藕出產的時候,但現如今種植技術發達,哪還有什么應不應季?
雖然沒了應季食物的那份期待,但蓮藕卻始終是好東西。南方人的餐桌上,蓮藕是一年四季不間斷的食材之一。蓮藕,根據不同的種類,分別有不同的做法,口感脆的蓮藕多半是用來涼拌、熗炒;口感軟面的蓮藕則多用來煲湯和制作甜品。在湖南、湖北地區,家家戶戶都有一個巨大的瓦煲用來“煨湯”。這個湯多半時候就是蓮藕排骨湯。
江南地方更喜歡用蓮藕做甜品。藕粉、糯米甜藕,無一不在彰顯這個地方的老百姓對生活的熱愛。
民間有個說法叫“男不離韭,女不離藕”,說的就是蓮藕。蓮藕生食能涼血止血,除熱清胃;消除口臭,解除煩悶;另外糖拌的生藕還有解酒的作用。但考慮到衛生問題,還是建議蓮藕熟吃。熟吃蓮藕,自有另一番功效。熟蓮藕味甘性溫,能健脾開胃,益血補心,消食止瀉。《本草經疏》上甚至說:“久服令人心歡止怒?!彼?,看來能常常吃上藕,也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情呢。
推薦做法:炸藕圓
主料:蓮藕500克,生粉5克,鹽適量。
做法:蓮藕擦成蓉,加生粉、鹽調勻,用手擠成丸子。油鍋燒至六成熱時,直接下丸子炸至金黃即可。吃時可蘸花椒鹽、甜酸汁或者辣椒醬。
菱 角
菱角,是一種在水里生長的食物。我小時候吃的菱角分為兩種,一種是彎彎的兩個角的大紅菱,還有一種是黑黑的四個角的小菱角。據說還有無角菱,我卻沒有見過。菱角的果肉可以吃。小時候放了學,若是遇見賣菱角的,總忍不住買一兜子,邊走邊吃。那清甜的滋味留在了少年時的夢里。
菱角是“水中的落花生”。南方只要是略大點兒的水面,都有菱角生長。它們在池塘密密麻麻的菱角葉子底下,垂直生長。采菱角的時候,得把整棵植物從水里撈出來,翻轉過來才能看得見。
后來年紀漸長,家也安在了北方。鮮嫩的大紅菱角就少見了。菱角曬干之后剁成細粒,熬粥的時候放進去——雖然沒了清甜的滋味,但是粉粉面面的口感,卻成了一種歲月的念想。
菱角的口味粉面,是因為里頭含有豐富的淀粉。以前鬧饑荒的時候,菱角也被拿來果腹。這種營養豐富的水生植物,一點也不缺少水溶性維生素,還含有豐富的鈣、磷、鐵之類的礦物質。傳統醫學認為,吃菱角能補五臟,除百病,且可輕身。輕身,也就是現在說的減肥健體吧。
《本草綱目》中說:菱角能解傷寒積熱,消渴,解酒毒、射罔毒。菱粉粥有益胃腸,可解內熱,老年人常食有益。由于菱角屬涼性食物,夏季食菱還有行水、祛暑、解毒之功效。
推薦做法:菱角薏米粥
主料:菱角肉100克,薏米30克,粳米100克。
做法:菱角肉、薏米、粳米洗凈,用水浸泡30分鐘。加適量水用文火熬成粥食用。
荸 薺
不分南北到處都能見到的水生食材,就是這個圓圓的小東西了。說起來奇怪得很,南方人賣荸薺,多半是街頭小食,生的、熟的,都在一個攤子上。賣荸薺的小販,通常手里握一把小刀,不停地旋轉、旋轉。荸薺厚厚的外皮就在小刀的旋轉中脫落,露出白生生的荸薺肉來。煮熟的荸薺顯示出潤潤的玉色,甜味更加醇厚。
北方人喜愛荸薺,卻是真真實實地將其放在菜肴里。天津人是最喜歡荸薺的,家家大人小孩都愛吃。將削去外皮的荸薺拌上白糖,或者干脆炒荸薺入菜下酒。老天津衛有俗話說:“蝦仁炒南薺,干飯茄子泥,嘛也別提。”這里的南薺,指的就是荸薺。
《山家清供》是一部宋代的養生食譜,里面記載:用荸薺制作粉條,味道比綠豆粉條還要甘滑可口。中醫認為荸薺水生而性寒,所以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涼血生津,利尿通便,化痰去濕,對咽喉腫痛,肺熱咳嗽,痔瘡出血都有一定的效果?,F代醫學通過研究在荸薺中發現了一種物質,叫作荸薺英。它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及綠膿桿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荸薺英這種東西并不耐熱,所以高溫燒煮之后,它的抗菌效果就會降低。而生食荸薺,又繞不過水生寄生蟲的煩惱。權衡利弊,還是煮熟吃為好。
推薦做法:荸薺雪梨湯
主料:荸薺30克,雪梨100克,冰糖適量。
做法:荸薺去皮洗凈,切成小塊,雪梨洗凈去核,帶皮切塊。一起放入燉盅里,加入冰糖,蓋上蓋子,大火煮沸,小火燉2小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