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秋
專家簡介
哈爾濱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超聲科主任、影像教研室副主任,中華醫學會科普分會常委兼秘書長、中國醫師協會醫學科學普及分會常委、超聲醫師分會委員,黑龍江省醫學會理事、科普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超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黑龍江省醫師協會超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當今社會信息獲取非常方便,人們可以通過報紙、電視、書籍、微信等多種渠道獲得“健康教育信息”。然而,當打開電視或翻閱報紙,各種假借科普宣傳,實則賣藥的廣告比比皆是;微信朋友圈里熱傳的“養生秘方”往往是錯誤的。想要提高大眾的健康素養,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進行規范、科學、有針對性地健康知識傳播和教育,使健康教育走向專業化、精準化。
精準健康傳播應針對不同年齡。嬰幼兒期的健康教育主要是針對家長,包括嬰幼兒的膳食衛生、營養均衡、心智開發等知識。兒童期的健康教育重點則應放在保護視力、規范坐姿、加強戶外運動、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方面;少年期健康教育的核心內容應是心理疏導和兩性健康教育。中老年人的健康教育重點應放在健康生活方式、慢性病防治等方面。
精準健康傳播應針對不同地域。我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域造就了不同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疾病譜也有一定差異。比如,北方人高血壓和肥胖的患病率遠高于南方人,北方人口味重、做菜偏咸、鹽攝入量高。我們在做健康教育時,就會建議北方人最好多吃粗糧、魚,少吃精細米面和油脂過高的肉類;加強運動,堅持步行上下班;烹飪時多選擇清蒸、白灼,做菜少放鹽,每人每天鹽攝入量不超過6克。
精準健康傳播應針對不同職業。不同職業人群的主要健康問題存在顯著差異。以城市“白領”為例,對此類人群的健康教育是指導他們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保證充足睡眠,保持樂觀情緒,“管住嘴,邁開腿”。一旦出現失眠、厭食、胃痛等身體反應,應及時去醫院就診。而礦工等高危職業工作者,健康傳播的重點要放在加強職業病防護方面。
精準健康傳播應針對不同人群。人往往會尋找與自己有相同經歷的人“組群”,彼此交流經驗,如“孕婦群”“糖尿病群”“高血壓群”等。針對“孕婦群”,應重點宣傳孕期合理膳食、定期產檢、預防妊娠合并癥等“妊娠”相關知識。針對糖尿病人群,應重點宣傳控制飲食、堅持鍛煉、定期監測血糖、合理用藥等知識。
總之,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健康知識的傳播要讓每個“個體”受益,其內容和形式要結合傳播對象的年齡、地域、職業和群體“精準定位”,傳播媒介要體現創新性和準確性,最大限度地提升“有效到達率”,這樣才能達到有的放矢、高效精準地傳播。精準健康傳播要以“人人健康”作為出發點,達到使廣大民眾成為“自己的健康管理者”的目的。精準健康傳播要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的口號為使命,使國民人人享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