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立群 王長利
統計表明,70%的肺癌患者被發現時,病情已經發展到晚期,無法進行手術治療。對于晚期肺癌的治療,現在醫學界的思路已經改變:不把“完全消滅癌細胞”作為目標,而是將重點放在“控制腫瘤”上,讓患者“帶瘤生存”,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
“帶瘤生存”是指患者經過抗腫瘤治療后,常見的癌性癥狀,如出血、癌痛、咳嗽、吞咽困難等癥狀消失,瘤體局部縮小,病情穩定。
綜合醫學:讓“帶瘤生存”成為可能
進入21世紀后,“靶向和控制”成為醫學界應對晚期惡性腫瘤的發展方向。分子靶向藥物的問世,為晚期肺癌患者帶來了一線曙光。而建立在分子靶向藥物基礎上的新醫療理念——精準醫療,讓晚期肺癌患者長期“帶瘤生存”,甚至“帶瘤善存”成為可能。
許多晚期患者認為無手術機會就等于“沒救”,主動放棄治療。事實上,目前針對晚期患者,仍然有許多治療方法,包括化療、放療 、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和中醫治療。其中,靶向治療是幫助晚期肺癌患者“帶瘤生存”的“利器”。
1.化療 化療雖然是全身性治療,針對全身各處的腫瘤病灶,有助于治療和預防擴散、轉移,但并不是“人在化療在”,或者“生命不息、化療不止”?;颊呓涍^4~6個周期的全身化療后,咳嗽、呼吸困難等相應癥狀減輕,病情穩定,可以進行“化療間歇休假”,帶瘤生存,定期隨訪。
2.放療 放療對于緩解局部病灶導致的癥狀非常有效,能夠有效緩解疼痛、咯血等肺癌常見癥狀。
3.靶向治療 如果患者有驅動基因的改變,并且進行積極的治療,晚期患者的生存期平均可達30個月左右。
4.免疫治療 免疫治療是近兩年國際上發展迅猛的一種治療方式,通過阻斷腫瘤細胞的增殖,加速其凋亡,從而發揮抗腫瘤作用。這類藥物的副作用比化療藥物的副作用輕,可以改善治療后患者的生活質量。
5.中醫中藥 放化療后患者進行中醫調理,可以緩解放化療所致的副作用,改善失眠、盜汗等癥狀。
“帶瘤生存”:并非適合所有肺癌患者
需要說明的是,“帶瘤生存”并非適合所有肺癌患者。對于早期肺癌患者而言,手術仍然是最佳選擇。近些年,隨著低劑量螺旋CT篩查工作的逐步開展,越來越多的早期肺癌被發現。這部分患者的手術后五年生存率可以達到70%以上,一些原位癌和微浸潤癌的五年生存率可以達到90%以上;對于中期肺癌患者而言,包括放療、化療及靶向治療在內的綜合治療,可以提高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及生活質量。
“帶瘤生存”的前提是保證生活質量,而不是犧牲生活品質,患者的良好心態是“與癌共舞、帶瘤生存”的重要條件?;颊咭龑δ[瘤的恐懼,保持平和的心態和對生活的信心。此外,還要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定期復查。
“帶瘤生存”期間,患者必須每3個月接受一次胸部CT、頭顱磁共振、骨掃描、上腹及頸部超聲、腫瘤標志物等檢查。病情穩定者可以從事輕體力工作,適度鍛煉等。一旦病情進展,患者應及時就診,規范治療。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經將腫瘤定義為一種長期的慢性疾病。也就是說,腫瘤就像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一樣,可以通過長期治療,使腫瘤與機體‘和平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