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利



(吉林大學 地球科學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河北省保定地質工程勘查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該金礦區為中低溫熱液蝕變巖型金礦床。研究表明,低電阻率(<500Ω·m) 與高極化率(>6%) 可作為重要的地球物理找礦間接標志; Au、As、Mo 等元素異常可作為重要的地球化學找礦間接標志。經對該區的地球物理與地球化學特征分析,結合研究區地質條件,利用相似類比的方法進行找礦靶區預測,成功找到礦體。
關鍵詞: 物化探; 找礦靶區;金礦
引言:研究區位于海南省中北部,多年來一直是海南省找礦的重點遠景區之一,先后有多家地勘單位進行勘查工作,基本認為該區成礦前景較好。由于該區屬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大面積植被覆蓋且成礦地質條件較為復雜,找礦效果不夠理想。本次充分利用野外基礎資料,對本區的物化探成果進行了綜合分析研究,并結合成礦地質規律,從而較好地進行了找礦靶區預測與工程驗證,取得了找礦突破。
1 測區地質條件
測區大地構造位置處于瓊中基巖隆起區的北部,東西走向王五—文教深大斷裂中段的南側。受烏石~西昌斷裂和樂東~黎母山~澄邁斷裂兩組控制,區域斷裂構造極其發育,主要有北東向和北西向二組。礦區在區域上位于樂東—黎母山斷裂成礦帶北段黎母山—文儒斷裂帶上。金礦體賦存于構造蝕變巖中,賦礦圍巖為陀烈組千枚狀變質石英粉砂巖,近礦圍巖蝕變有硅化、黃鐵礦化、絹云母化和毒砂化。載金礦物為黃鐵礦、毒砂、石英等。一般金與黃鐵礦關系密切。
2.物化探異常特征
2.1巖石物性特征
由表1可知,巖礦石的物性差異較大。巖石的極化率值一般小于3%,而礦化蝕變巖石的極化率值較高,平均值大于5.81%;電阻率則相反,主要巖石的電阻率一般大于1574Ω·m,而礦化蝕變巖石的電阻率平均值基本小于500Ω·m。巖礦石明顯的物性差異,是進行物探找礦工作的基礎。通過總結發現本區高極化率(>6%)與低電阻率(<500Ω·m)可作為重要的地球物理找礦間接標志。
2.2 極化率與電阻率異常特征
區內以視極化率ηs值6%、視電阻率ρs值500Ω·m為異常下限圈定異常(圖2)。異常以高極化、中低阻為特征,各異常特征如下:
Ⅰ號異常位于測區北部偏東,形態長條狀,走向北東,長約1.5公里,寬約0.5公里,地表出露巖性為蝕變巖和花崗巖,與視電阻率對應關系為低阻特征,位于花崗巖與板巖接觸帶上,形態較規則為條帶狀。推斷為接觸帶黃鐵礦化所引起。與化探金異常吻合較好。Ⅱ號異常位于測區中部,形態長條狀,走向近南北,長約2.5公里,寬約0.5公里,地表出露巖性主要為板巖,與視電阻率對應關系為低阻特征,推斷為含礦破碎帶礦化蝕變所引起,與化探金異常基本吻合。Ⅲ號異常位于測區東南部,由兩個條帶狀異常組成,走向北東,規模較小。地表出露巖性主要為花崗巖,與視電阻率對應關系為低阻、中阻特征,與化探金異常吻合,推斷為接觸帶黃鐵礦化所引起。
綜上所述,該區物探異常展布為北東向、南北向。異常形態主要為條帶狀。異常一般分布于板巖、變質巖與二長花崗巖體接觸帶部位。
2.3 土壤地球化學異常特征
元素的遷移富集可形成區域或局部的異常,而異常特征及規模則對找礦信息的評價起決定性的作用。分析元素產生的異常特征,對研究成礦規律和指導找礦具有重要意義。研究區異常以Au、As、Pb、Mo為主,根據各元素的分布特征及濃度特點,將Au、As、Pb、Mo 等元素異常濃度分帶。從土壤元素異常剖析圖(圖3)中可以看出:Au 異常面積及范圍較大,多呈帶狀和面狀,濃度梯度發育,濃集中心明顯;As分布范圍較小,但北東部異常區濃度分帶較明顯,且與Au 異常方向、形態以及濃集中心吻合較好,為金礦找礦的指示元素,并為深部尋找金礦奠定了基礎。Mo 異常較分散,并以北東向似面狀和條帶狀為主,與Au異常空間分布具一致性; Pb異常規模較小,但北東部異常區濃度分帶較明顯,且與Au 異常方向、形態以及濃集中心吻合較好。
3 靶區預測與工程驗證
通過對該區地質條件、地球物理與地球化學特征進行綜合分析,結合成礦規律,從中得出了該區綜合找礦標志,進行了靶區預測與驗證。利用相似類比方法進行了3處靶區預測(圖1),編號Ⅰ、Ⅱ、Ⅲ,預測Ⅰ號靶區見礦前景最好。并在Ⅰ、Ⅱ號預測靶區布置了一些鉆孔,ZK1、ZK2、ZK1000、ZK1010孔取得了較好的成果。ZK1金含量最高,見金礦體達6段,平均品位一般在4 g/t,最高達16.69 g/t,厚度在0.9—2.6m間。
4 結論
該區結合地質成礦條件,通過物化探綜合成果指導,達到了找礦目的,總結出以下幾點:
(1) 高極化(>6%)與低電阻(<500 Ω·m)綜合異常、Au、As、Pb、Mo等土壤地球化學綜合異常可作為該區重要的找礦間接標志。
(2) 綜合研究地質、物化探成果,提取找礦標志從而確定找礦靶區,并進行鉆探工程驗證,是本區取得找礦成功的一套有效找礦方法。
(3) 物化探綜合方法在該金礦勘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較準確的預測出礦體位置,提高了鉆孔命中率。在今后找礦工作中應充分運用物化探綜合方法,為找礦提供有利依據。
參考文獻
[1]電法勘探原理與方法、地質出版社、劉國興主編
[2]地球化學找礦、地質出版社、阮文建、朱永光主編
[3]礦床勘查學、地質出版社、李守義,葉松青主編
[4]海南省某金礦普查報告、保定地質工程勘查院
[5]物化探成果在找礦靶區預測中的應用、世界地質、付洋等
[6]中國東部金礦地質及地球化學、科學出版社、胡受奚,王鶴年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