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劍生
摘 要:當前,沈陽市亟須建立和完善國際化的營商環境,積極應對國際投資貿易規則的新變化,通過彌補制約沈陽作為老工業基地新一輪振興的體制機制短板,來增強沈陽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引領東北經濟實現新的騰飛。近年來,沈陽市旅游產業發展迅速,整體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旅游業態不斷升級,旅游產品品質不斷提高,旅游業已經成為沈陽市新一輪振興的重要的經濟增長點和投資熱點。基于此,著重針對沈陽市旅游行業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國際化;營商環境;旅游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6-0154-02
一、“營商環境”的背景與概念界定
2015年《國務院關于推進國內貿易流通現代化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意見》中提出,要以市場化改革為方向,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以創新轉型為引領,以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為主線,到2020年,基本形成比較完善的法治化營商環境。營商環境是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體現,營商環境包括政務環境、市場環境、開放環境、要素環境、設施環境、法治環境、政治環境等許多方面,是一項涉及多個部門、多個地區、多個領域的系統工程,系統內各部門、各地區、各領域并非孤立地存在著,每個方面在系統中都居于一定的地位,發揮著特定的作用,形成一個彼此聯系、相互作用和反作用的有機整體。
二、沈陽市營業環境存在的問題
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是經濟新常態下解決沈陽老工業基地體制機制性問題和結構性問題的重要切入點和突破口。沈陽市當前的營商環境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一是行政效率相對滯后,還不適應行業與企業發展,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保護主義在一些領域依舊存在。二是沈陽市各區縣(市)之間,城鄉之間營商環境發展不均衡,康平、法庫、遼中等相對偏遠的地區營商形象與中心城區相比差異明顯。三是沈陽市生態環境保護壓力大,個別時期甚至超越生態底線。四是產業升級還沒有取得實質性突破,配套設施與服務水平低。為推進沈陽營商環境建設,2016年12月6日沈陽市出臺《中共沈陽市委沈陽市人民政府關于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的意見》。這當中,作為“資源消耗低,帶動系統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的戰略性產業和投資熱門領域,沈陽市的旅游業將在國際化營商環境打造過程中扮演著更加重要的角色,發揮著更為關鍵的作用。
三、旅游主管部門在打造沈陽營商環境中的作用
《中共沈陽市委沈陽市人民政府關于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的意見》共包括46條意見,其中明確規定旅游主管部門是責任單位有4條意見:第7條,實施“多規合一”改革;第20條,推進口岸通關便利化;第31條,健全多層次社會服務設施;第36條,發展多元包容城市文化。其他意見雖未明確指出旅游主管部門是責任單位,但也是間接相關,或者雖直接相關,但旅游主管部門并不是最主要責任單位,故各級旅游主管部門應在職能范圍積極覆職擔責,配合相關責任單位做好有關工作。
四、沈陽市旅游行業在打造國際化營業環境中的改革建議
結合《中共沈陽市委沈陽市人民政府關于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的意見》和沈陽市旅游行業實際狀況,針對沈陽市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1.實施“多規合一”改革。堅持旅游規劃在“一個戰略、一張藍圖、一個平臺、一張表單、一套機制”下沈陽市與所轄各區縣(市)的聯動,在聯動過程市級統一規劃對各區縣規劃應起到指導、規范和約束作用,但不宜取代各區縣(市)規劃,應當發揮各區縣(市)積極性、主動性和創新性。同時,注重沈陽市在推動沈陽經濟區旅游發展“一體化”,引領“哈、長、沈、大”旅游“一盤棋”中的先導和示范作用,注重旅游行業規劃與沈陽市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及相關專項規劃的協調與統一。
2.推進口岸通關便利化。在這方面,旅游行業主管部門應深挖旅游在入境服務與管理便利化細節,積極創新通關便利化政策和舉措,為旅游企業和本地產品開拓國際市場提供優質服務。同時強調依法治旅,重點推進旅游便民執法,國際化營商環境離不開法治化,區域旅游行業的法治化程度與水平決定旅游資源要素的集散和流向,從中也可以展現出一個城市綜合實力和國際化程度,反映出人民群眾對政府的認可度和信任度。旅游主管部門應依托智慧城市建設和“信用沈陽”建設對市內旅行社、酒店、景區等旅游企事業單位宜建立動態監管服務體系,及時反映,及時處理,及時反饋,同時全面提升旅游行業信用體系建設水平,開展全市旅游企業自愿承諾誠信經營活動,堅持“寬進”與“嚴管”相結合。
3.健全多層次社會服務設施。第一,通過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功能休閑化、延伸旅游上下游產業鏈,例如憑借沈陽市制造業發達的技術基礎,鼓勵和扶持企業結合自身條件和市場需求發展旅游裝備制造業,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并完善旅游基礎設施;第二,基于沈陽市的區位及客源優勢及旅游資源稟賦特點,以及建立東北亞旅游集散中心的政策導向,旅游業應當在國際化營商環境打造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切實把旅游業培育成沈陽市經濟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市民日益滿意的現代服務業。第三,應依托旅游行業龍頭項目及重點項目為點,聚點以形成產業集群,推進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功能休閑化、旅游化,以旅游交通為軸,通過點軸漸進式發展最終促成全域旅游格局,打造沈陽市“傳奇盛京,福運沈陽”的旅游文化品牌,并形成系列產品,增強城市旅游競爭力,提升城市旅游吸引力,把沈陽建設為旅游強市和東北亞國際旅游城市。
4.發展多元包容城市文化。旅游行業是最具國際化和多元包容特征的窗口行業,在堅持國際化的同時,沈陽市旅游發展須考慮與本土多元文化特色相結合。國際化方面要學習借鑒國內外在營商環境建設方面的先進做法、成熟經驗,對接國際上的通行標準和慣例。推動沈陽本土文化與國內文化、國際文化全面接觸,實現溝通交流與融合創新發展。同時,要注重沈陽本地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歷史與現況、注重本土區位、氣候、生態環境等特點,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細分市場,準確定位,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的精華和特色,促進旅游與農業、工業、體育、商業、文化等產業有機融合,通過“旅游+”和差異化戰略,打造清文化、民國文化、抗戰文化、工業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宣傳面塑藝術、剪紙、東北大鼓、遼菜傳統烹飪技藝、錫伯族民間故事、傳統地仗彩畫技藝等具有沈陽本土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品牌;通過融入創意、創新模式等途徑實施旅游產品供給側改革,提升城市旅游文化品位和品質。
五、結語
只有充分認識沈陽建設國際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意義,有效結合沈陽市旅游發展的具體實際,以人為本,創新理念,加強協調,切實推進各項政策的有效落實,沈陽市旅游行業才能在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中發揮重要作用,并借政策紅利實現旅游行業自身的轉型升級和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
[1] 中共沈陽市委沈陽市人民政府關于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的意見[Z].2016.
[2] 國務院關于推進國內貿易流通現代化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意見[Z].2015.
[3]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Z].2009.
[4] 沈陽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15—2020年)[Z].2015.
[責任編輯 史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