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成+王欣+劉竹
(1、內蒙古地質礦產勘查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2、內蒙古礦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摘要:礦區位于少郎河~敖包山銅多金屬成礦帶南緣,姜家營子~赤峰近東西向斷裂北部,紅花溝金多金屬成礦帶北側。該帶目前已發現梧桐花大型多金屬礦、敖包山中型銅多金屬礦、硐子鉛鋅礦、地金礦等。近幾年由于地質工作的逐步深入,在該帶已陸續發現多處有意義的礦產地,通過深入研究認為,本區成礦地質條件優越。區域礦產較為豐富,金屬礦產主要有鐵、銅、鉛鋅、銀、金,非金屬礦產有煤、螢石、石材等。
關鍵詞:南灣子;銀金多金屬;地質特征
引言:內蒙古翁牛特旗南灣子銀金多金屬礦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大興安嶺南段西坡,屬低山丘嶺區,溝谷發育,測區內海拔高程700~970米,相對高差在200m左右。區內干旱、少雨、多風。年平均降水量在360mm左右,年蒸發量在417mm左右,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年平均氣溫0.6℃~7.5℃,最高氣溫40℃,最低氣溫~28℃,最大凍土深度1.5m,春秋兩季多風,風力3~7級。本區大多數斷裂是受華力西和加里東期構造運動所致,根據走向可分為三組:東西向~近東西向斷裂最發育、規模大、形成時間早,具有長期活動的特征;北西向、北東向斷裂較新,往往切割東西向大斷裂,多為東西向大斷裂派生產物,規模小,性質多為平移斷層。
1、區域地層巖漿巖特征
工作區火山巖位于環太平洋巨型火山噴發帶(一級)北帶,大興安嶺火山巖帶(二級)中部,隸屬赤峰火山噴發帶(三級)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侏羅紀四級火山構造構成火山盆地,早二疊世火山巖四級火山構造為裂隙式火山噴發帶。五級火山構造為中心式火山機構,見于侏羅紀火山巖和中新世火山巖。
裂隙式火山噴發帶隸屬早二疊世額里圖旋回,稱為岱王山裂隙式火山噴發帶??臻g上近北東向帶狀展布。區內長約25km,向西延伸,寬約2.5km。該帶構成測區晚侏羅世火山巖古老基底?;鹕絿姲l方式為裂隙式,受北東向基底斷裂控制。由爆發相、溢流相、火山~沉積相組成?;鹕疆a物為安山巖、流紋巖、火山角礫巖、凝灰巖、火山沉積碎屑巖。
2、礦體特征
區內主要有兩條礦體組成,并可見多條近于平行排列的氧化礦體分布
2.1Ⅰ銀、金礦帶。Ⅰ銀、金礦帶為含鐵錳石英脈,總體走向由近東西向轉入北西向(走向北285°~300°西),傾向以北東為主,沿走向、傾向呈舒緩波狀展布,地表產狀變化較大,礦脈產狀變化較大。礦石呈深灰-灰黑色,鐵錳染普遍發育,部分礦石呈爐渣狀,石英呈不規則狀集合體分布其中,礦脈與圍巖界線清楚,延長約150m。兩側蝕變破碎帶寬約幾十米,并伴有多條呈細脈狀分布的氧化礦體,近于平行排列。圍巖為流紋巖,巖石破碎,硅化強烈,褐鐵礦染普遍,局部高嶺土化。次一級小構造及節理裂隙發育,可見到構造角礫巖及糜棱巖化。但大部分被風成黃土掩蓋。Ⅰ號銀、金礦帶位于走向北西284°構造破碎帶中,地表破碎帶寬約20m。礦體產于鐵錳質石英脈中,由2條金礦脈和4條銀礦脈組成,礦脈最寬4.8m,最窄約1m。最長180m,最短53m。由探槽TC08201、TC08201-1、TC02、TC01和鉆孔ZK01、ZK02、ZK03控制地表露標高為953m,深部鉆孔控制標高為892m(僅①號金礦脈)。各礦體平行排列,總體傾向北北東,傾角65°―76°。礦帶西段:頂、底板產狀分別為20°∠42°和25°∠67°,礦脈寬3.20m。在Ⅰ銀、金礦帶(含鐵錳脈石英礦脈)西段,在探槽TC08201采集的6個化學分析樣品中,其中礦脈上采集的樣品銀的含量在120.98~452.04×10-6,平均為240.81×10-6(其余為頂、底板所采樣品,未統計在內),但金的含量為0。礦帶中段:總體寬度為11.30m,中間由蝕變破碎帶組成的夾石,夾石北側礦脈寬5.30m,夾石南側礦脈寬3.50m;礦體頂板、底板產狀分別為:20°∠70°、34°∠65°和10°∠57°、10°∠65°。
2.2Ⅱ構造破碎礦化帶。由含鐵錳石英脈及氧化礦體組成,探槽揭露發現,礦化體寬度0.80~1.10m,長220.0m。產狀分別為:35°∠47°和31.5°∠71°;主要為灰黑色鐵錳化普遍、少量呈星點狀分布的黃鐵礦化,石英呈不規則狀集合體分布其中,兩側蝕變破碎帶寬約幾十米,并伴有數條氧化礦體細脈,近于平行排列。圍巖為流紋巖,與礦脈界線清楚,巖石較破碎,硅化強烈,褐鐵礦化普遍,并見黃鐵礦化呈星點狀分布,節理裂隙發育。中部圍巖為凝灰質砂巖夾頁巖,巖石較破碎,節理裂隙發育,地層產狀為17.5°∠22°。但大部分被風成黃土掩蓋不清。Ⅱ構造破碎礦化帶具有明顯的銀、金和鉬礦化。所采的化學樣品分析結果,銀的含量普遍較低,最高為14.80×10-6;金含量最高為0.34×10-6,另外鉬有一定顯示,最高為0.005%。
3、圍巖特征
Ⅰ號金、銀礦體賦存于早二疊紀額里圖組(P1e)地層構造破碎帶中,其圍巖成分頂部為流紋巖,下部為為凝灰巖、凝灰質砂巖、含角礫凝灰巖。礦體在圍巖接觸部位巖石破碎,蝕變較強,主要為硅化、黃鐵礦化。
4礦石質量及礦石類型
4.1礦石質量。Ⅰ號金、銀礦帶硅化較強并含有大量氧化物、硫化物。有益組分含量低,且不均勻。主要共生礦產為金、銀,伴生有益組分有銅、鉛、鋅、鉬等,含量低微。錳含量相對較高,礦石表面有明顯的錳礦化,呈黑灰色,是該地區銀金礦重要找礦標志。由于近地表風化作用較強,氧化物大部分為膠狀依附在石英巖洞隙中,呈碎塊狀。
4.2礦物成份。主要礦石礦物為軟錳礦、硬錳礦及黝銅礦。(1)軟錳礦:腎狀、放射狀結構,以集合體不均勻嵌布脈石中,局部呈粉末狀分布,交代硬錳礦,含量大于10%。(2)硬錳礦:柱粒狀及放射狀結構,以集合體呈細脈狀分布,被軟錳礦交代呈殘余狀,含量大于5%。(3)銀、金礦物分布不均勻,在薄片中沒有被觀察到。主要脈石礦物為石英:變余隱晶質結構,粒度大小不等。呈不規則狀及馬牙狀微粒集合體,含量80%左右。
4.3礦石類型。地表礦石含有大量氧化物(即鐵錳質)。同時也含有硫化物黃鐵礦等。由于礦體延深淺,整個礦體基本賦存于風化層中。所以礦石自然類型為氧化礦石。
結束語:通過對礦區地質資源普查的深入了解,不僅使我們對該區礦體成因以及礦體賦存位置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而且對以后在該地區進一步工作和類似地區找礦具有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內蒙古自治區翁牛特旗南灣子銀金多金屬礦普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