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勇祥+楊石茂
(云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二地質大隊,云南 文山 663000)
摘要:現代成礦學研究中成礦系統分析是重要觀點之一,同時它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新類型礦床的發現經常會帶來礦產儲量的快速增長,因此成為新時期保證礦產資源供應的重要手段之一,可見成礦系統分析對于新類型礦床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性意義。
關鍵詞:成礦系統分析;新類型;礦床預測
新礦床類型的發現是當前礦產勘查領域人們關注的一個焦點,也是人類進入新時期以后解決礦產資源問題的重要途徑,如何從多種不同來源的信息中提取有用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及處理,最終達到礦產預測的目的,一直都是礦產預測領域中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成礦系統從其本質上來說,其存在使得化學反應、流體系統及礦床定位等可以充分結合起來,從全新思路探析礦床分布與行程,這對于新礦床類型發現來說,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從已知到未知分析成礦系統
從區域性成礦系統角度看,系統本身表現出了很多特質,如成礦條件多樣化、礦體強度大等,在這基礎上形成了很多不同種類的礦床。例如,在硅鋁質火成巖熱液成礦體系中,衍生出了大量的矽卡巖型、斑巖型及熱泉型等礦床類型,由于這些礦床類型本質上相關因素的影響,一個完全統一性地質成礦體系中會逐漸形成上述巖型,在探礦過程中,如果發現了其中一種或幾種礦床類型,那么就可以結合成礦學的理論觀點,對其中是否有相關礦床類型存在進行推斷,例如,某地質地區中人們發現了矽卡巖型礦床,然后即可推斷出當地可能還存在細脈侵染型礦床或脈狀礦床等,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必須對其相關找礦標志加以注意。
2.向深處探尋成礦系統的空間結構
縱觀整個成礦系統空間結構體系,礦化網絡主要通過礦化分帶得以呈現出來,在呈現的過程中,礦化垂直分帶主要通過礦化類型、礦物質及結構等相關因素的垂直變化得以分辨出來,從當前現有的礦產勘查資料來看,在熱液成礦系統分布比較廣泛的體系或系統中,礦化垂直分帶都表現出了極為明顯的狀況。深入查找新類型礦床的過程中,不僅需要綜合利用地球化學、深部地質及地球地理等技術及信息,同時還要仔細對比分析成礦區域帶中表現出的一些剝蝕現象,然后直接利用現有發現的礦床,仔細勘查鄰區可能隱伏的礦床。
3.在成礦系統時間結構中查找鏈條中缺失的環節
任何大規模性質的成礦事件在其成礦系統發展過程中,都是隨著礦流體體制、控礦構造巖等方面變化而表現出變化的,因此礦床類型也出現了形式上的變化,構成的礦床類型可以組成比較完善的成礦鏈條。所以找礦過程中應充分掌握已知礦床類型,并積極發現新類型礦床??v觀相關區域礦床成礦系統所表現出的時間,通過時間分析可以進一步拓展系統,換句話說就是強化不同時代成礦系統所表現出的繼承性與親緣譜系,利用其中單個的礦種或者幾個礦種,探析具體形成的親緣關系。例如,原生錫礦石存在于花崗巖區域中,但是它本身屬于第四世紀大量風化侵蝕的產物,因此它會存在于下游水系中,并慢慢形成砂錫礦床,該類礦床不僅工業價值較高,與此同時,也成為了原生錫礦床找礦的主要標志之一。
4.制約礦床類型單一性與多樣性的因素
不同成礦系統中存在的礦床類型不同,例如剪切帶金成礦系統中僅有構造蝕變巖、石英巖和二者過渡類型等幾種礦床類型,淺成鈣堿性巖漿巖相關金銅成礦系統中,則有很多礦床類型,之所以二者會出現這種明顯差別,主要與控制成礦構造巖石條件、成礦過程中的成礦動力參數變動、礦源區物質組成等相關因素有關。具體成礦系統由于受到區域表現出的地質環境差異性的影響,礦床類型的多與少都會呈現出不同的表現。例如,某區域花崗巖成礦系統,其中一個地區之內與花崗巖碎屑相連接,只有黑鎢礦石英脈型產出,但是另一礦區與碎屑相接近同時與碳酸鹽交叉的位置,不僅產出了黑鎢礦石英脈型,同時還有鎢礦云英巖。大量事實證明,成礦系統中礦床類型產出越多其空間分布則越廣,同時對利用已知礦床類型尋找潛在礦床類型越有利。
5.探索新成礦機理,發現新礦床類型
對于某些金屬礦床或者非金屬礦床來說,當前呈現出的開采深度在2~3km的范圍內,很少有礦區會達到4km,因此在成礦產物觀察方面人們被局限于淺層位置,很難進入一些人煙稀少的區域,如深海底部或雪山地等,目前這些位置的礦床尚未被廣泛挖掘,因此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人們對于成礦機理的認識始終比較膚淺,多數都是從表象引發,不管是在地質歷史上表現出的成礦來說,還是從當前正處于執行中的成礦工作來說,實際上都被局限著,甚至大部分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深刻認識。成礦學研究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利用現代科技尋找新的礦床類型,積極探索新的礦產資源來源。當前礦床學已經打破了原來就礦床論礦床的局限,主要按照整體論為指導,將整個區域成礦看作是一個系統,以大區域地球動力為背景探究成礦作用的過程及成礦環境,對地球化學場、構造動力及化學反應等因素之間存在的耦合關系進行研究,全面的認識區域成礦系統,理順各種類型礦床之間存在的關系,最終將多種礦床類型查明。
結語:上文主要以成礦系統為切入點對尋找新類型礦床的問題進行了分析,總結了發現新類型礦床的工作經驗。筆者認為,在以后的找礦工作中,不僅要注意對單個礦床進行找尋和評價,同時還要以區域地質成礦條件為出發點,將成礦系統形成的礦床組合作為找礦工作的主要目標,這樣才能更好的掌握全局,學會舉一反三的從一種類型找到未知的類型,將區域中各種礦床類型查明,最終達到對區域礦產資源進行充分開發及利用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玉往,解洪晶,李德東,石煜,劉福興,孫國強,孫啟明,周國超. 礦集區找礦預測研究——以遼東青城子鉛鋅-金-銀礦集區為例[J]. 礦床地質,2017,01:1-24.
[2]薛傳東,侯增謙,劉星,楊志明,劉勇強,郝百武. 滇西北北衙金多金屬礦田的成巖成礦作用:對印-亞碰撞造山過程的響應[J]. 巖石學報,2008,03:457-472.
[3]王登紅,陳毓川,徐志剛,盛繼福,朱明玉,劉喜方,張長青,王成輝,王永磊. 礦產預測類型及其在礦產資源潛力評價中的運用[J].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3,04:1092-1099+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