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琴
【摘要】課外閱讀伴隨著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隨著學生識字量的增多,從各門學科的學習中所獲得的新知識和新內容都需要大量的課外閱讀作為補充和配合,使學生更牢固地掌握和吸收。針對小學生對課外閱讀存在盲目性,正確引導和培養閱讀習慣,貫穿在日常的語文教育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關鍵詞】課外閱讀 學生 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0-0090-02
課外閱讀在語文教學中有相當的比重,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產生閱讀的內部動力,才能開發心智,提高自學能力。可是許多小學生對課外閱讀不感興趣,覺得閱讀是一件苦差事,毫無情趣,使閱讀一直成為學校的軟肋,這就要靠老師的培養指導。人有學步時,讀有起步時,在學生開讀的最佳時段,教師幫助其樹立起閱讀的興趣是每個語文教師的責任,也是語文教育走向成功的機遇。那么,如何來培養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呢?在我多年的教學過程中,我做了一些嘗試。
一、創設氛圍便能誘發閱讀的興趣
良好的讀書環境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非常有好處的,因此,我首先在班級中積極創設一種濃厚的閱讀氛圍。
1.以講故事誘發興趣。故事人人愛聽,平時,我一有空就給學生講或有趣、或驚險、或奇特、或令人感動等故事,把孩子們帶進一個美妙精彩的世界里,結果就有部分學生主動去買了童話類的書開始自己讀,讀書的風氣開始萌芽。
2.在班級中建立圖書角,每星期開放一次,有專人管理做好記錄,讓學生置身在圖書館。
二、加強指導便能保持閱讀的興趣
要使孩子們保持對課外閱讀的興趣,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由于年齡小,注意力不夠集中,維持對某件事的熱情的時間短,許多孩子都只具有“三分鐘熱度”。因此,必須加強指導,并“授之以漁”——教給讀書方法。
1.指導學生選擇健康的、難易適度的讀物。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選擇讀物時往往帶有盲目性、隨意性,這樣就不能提高閱讀的質量,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的過程中既有尊重和注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但又要注意避免放任自流,克服“偏食”現象。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選擇閱讀讀物。
2.根據學生學習需要推薦讀物。課外閱讀作為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必須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我在教學中常常根據課文的內容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給學生指定一些閱讀的范圍,促進他們的課外閱讀興趣。
3.根據學生的年齡推薦讀物。比如:中年級的學生,這個年齡的學生喜歡童話類、科學類,節奏明快,富有刺激、富有神秘感、創造性的讀物。因此必須選擇他們個性的、能吸引他們的讀物。
三、利用課堂,啟發興趣
課外閱讀,特別是經典名著的閱讀在初期階段對學生所產生的心理壓力很大。相當多的學生一看見著作就亂了方寸,產生了畏難的情緒。在這種情況下,先不要急著向學生推薦整部巨著,而是先推薦一些易于學生接受的章節進行閱讀。我利用課堂教學,適時拓展閱讀,既立足于課本,又將閱讀視野引向課外。課堂教學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使學生學完課文有“意猶未盡”之感,激發了學生課外閱讀的欲望。
四、開展活動,強化興趣
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可以進一步強化學生“讀”的意識,老師幫助學生選擇書目,引領學生跨進浩瀚的書海。例如:
1.閱讀欣賞課,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某一片段自悟、欣賞或與同學交流。
2.閱讀表演課,學生自由組合成一個個小組,選擇感興趣的寓言、童話,結合學生的閱讀理解把故事表演出來。
3.好書推介會,讓孩子們把自己讀過的好書推薦給其他的同學。
4.讀書交流會,讓孩子們把自己讀過的某一書的體會或收獲跟同學們交流分享。
5.主題閱讀活動課,開展專題閱讀研究活動,讓學生尋找相關資料閱讀,而后交流展示。
五、給學生讀書的自由,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合作者,在閱讀過程中,要讓學生去感受、體驗、想象。大家知道,學生并不是對一切書籍都不感興趣,只要我們讓學生選擇他們喜歡的閱讀方式去讀,其實學生同樣都會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我們要相信學生,給他們閱讀的自由,再抓住時機,巧妙引導,進行遷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這實際上是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自主性與求知欲,而學生的閱讀量也自然會提高。
采用以上寓教于樂的方式,使學生的閱讀興趣得到不斷鞏固,閱讀量大大增加,學生就越會讀書,越喜歡讀書,形成一種良性循環,最終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通過一年的嘗試,我班學生對課外閱讀產生了濃濃的興趣,課外書已成了孩子們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就會主動地尋找課外讀物,盼望著讀,自覺去讀,甚至于手不釋卷,沉浸在讀書的快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