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寅+++鄭楓+++丁黎
【摘要】藥物色譜分析課程內容豐富、應用性強、實踐性強,是幾乎所有藥學類專業本/專科生的必修課。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合理安排課程內容、加強實驗與理論互動、注重課程本身的發展等多種手段來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知行合一”。
【關鍵詞】藥物色譜分析 藥學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0-0223-02
藥物色譜分析是一門以藥物為對象的分離分析方法學課程,包括氣相色譜、液相色譜、毛細管電泳、聯用技術等主要內容。隨著我國藥學事業的突飛猛進以及國家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色譜法已廣泛應用于藥物的研發、生產、流通乃至臨床使用等各個領域中,與之相應的,藥物色譜分析課程也從最初單一的藥物分析專業本科生的專業課,發展成為藥分、藥劑、藥理、藥化等幾乎所有藥學類專業本/??粕谋匦拚n。
由于藥物色譜分析課程內容豐富、應用性強、實踐性強,對教學的各個方面均提出了很大挑戰。在學時有限的情況下,教師必須清晰地講授課程的精髓,同時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幫助學生掌握好課程的特點和規律,提高學習效率。因此,筆者根據十余年在課程教學中的經驗,總結以下幾點,以實現合理安排課程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既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又能掌握良好的實驗操作技能,做到“知行合一”,滿足當國家藥學專門人才培養的需要。
一、詳略得當,注重應用
經過大學基礎理論課程(如現代儀器分析、分析化學等)的學習,學生大多已掌握了色譜的基礎理論知識,包括Van Deemter方程、塔板理論、分離度、保留指數等。對這些已有知識進行簡單的重復,已不能滿足進入專業課程學習的學生的需要,他們更加渴望獲得與其專業技能相關的信息和方法[1]。根據藥物色譜分析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活動不僅介紹色譜的基本理和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能熟練應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氣相色譜法等被《中國藥典》藥品質量標準廣泛采用的色譜方法,對典型的化學藥物、中藥、生化藥物以及體內藥物進行分析,掌握針對不同類型藥物、不同類型樣本建立最佳色譜分析方法的思路。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對已有知識體系的內容點到即止,僅針對學生存在疑問或困難的地方進行答疑解惑,重點講授色譜分析方法如何用于藥物鑒別、檢查和含量測定以及如何建立和驗證色譜分析方法等相關內容。
二、加強實驗,注重實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僅靠書本學習理論和方法是遠遠不夠的,實驗是藥物色譜分析課程的根基[2]。藥物色譜分析實驗的主要目標是使學生熟悉色譜分析儀器的基本結構和性能,掌握色譜分析儀器的基本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項,學會正確使用色譜分析儀器進行藥物的定性定量分析、制定藥品標準、控制藥品質量;并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良好的科學素質和工作習慣。同時,通過實驗加深學生對色譜分析基本理論與概念的理解。
筆者在多年教學中發現,由于儀器型號老舊或數量有限、學生人數眾多等客觀因素的限制,許多學校存在著學生儀器比例嚴重失衡、理論與實驗教學無法同步等情況。儀器數量不夠,導致學生人均操作儀器時間較短,甚至沒有機會實踐,久而久之,學生總是體會不到對藥物成功分離分析的樂趣,會逐漸失去對課程的興趣。理論與實驗不同步,則會導致學生做實驗時用到的方法在理論課上還未講到或早已講過,這種不正常的“超前”或“滯后”,會使學生感到非常困惑,以至于變成老師說什么就做什么的“操作工”,而不是有思想、有執行力的“研究者”,難以達到通過實驗來加強理論學習和通過理論知識分析實驗結果的目的。
藥物色譜分析的理論與實驗并非孤立,彼此之間有著緊密的關聯。通過增加實驗儀器的資金投入、改用小班教學等方法,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親手操作的時間,有利于學生在實踐中感受、驗證以及掌握書本上的知識,掌握在藥學研究中什么情況下可以使用何種色譜方法、如何進行色譜條件優化以及對所獲得的結果如何進行解析,使學生具備藥物分離分析的專業知識和實驗操作技能,做到學以致用。
三、關注前沿,與時俱進
色譜技術經歷了100多年的發展,其理論研究深入、技術日臻完善。同時,隨著化學、物理以及儀器加工業的發展,色譜儀器及其組件不斷更新,分離分析能力不斷提高,研究對象的種類不斷拓展[3]。筆者參與編著的第一版《藥物色譜分析》(人民衛生出版社)教材中介紹最常用的氣相色譜、化學鍵合相色譜、離子交換色譜以及多種新型聯用技術等理論內容,并配以藥物分析的具體實例,為藥學工作者的實際工作提供參考。目前,雖然此書尚未更新,但是在課堂上,筆者緊跟時代步伐將最新的色譜方法,如超高效液相、微流控芯片、二維色譜等,通過例舉和解析真實藥物分析案例介紹給學生,拓寬了他們的眼界,為其今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提供可參考的解決思路。
藥物色譜分析是藥學類專業中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課程。筆者所提的這些教學方法的改進與探索,既是為了培養學生系統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的實驗技能,更是為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達到“知行合一”。
參考文獻:
[1]邱琦,呂維忠.色譜分析課程教學方法改革[J].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6 (7): 178-180.
[2]蘇高星.藥物色譜分析課程的教學探索[J].現代醫藥衛生, 2016: 1416-1417.
[3]石先哲,李攻科,梁振,等.色譜研究最新進展[J].化學通報, 2014 (7): 72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