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龍慧
【摘要】版畫是手工和繪畫的綜合體,它必須要經過畫、刻、印等幾個程序才能完成,制作過程中不能像油畫、水墨畫那樣直接看到呈現在畫布或紙上的效果,必須要等到印刷后才能看到作品的最終效果,具有藝術表現過程的間接性,藝術結果的復數性以及印痕藝術的審美特征。由于少兒版畫創作不同于專業版畫藝術家的創作,它的表現技巧更為簡單,表現過程更為輕松有趣,使用的材料和表現形式更加自由,更加具有多樣化和創造性的特點。這些功能和特性恰恰適合兒童的身心特征,對于發展學生素質的作用是十分明顯的。
【關鍵詞】少兒版畫 教育作用 審美素養 高尚的道德情操 良好個性品質 創造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9-0201-02
版畫是一門獨特而古老的藝術形式,兒童版畫教育在世界發達國家早已得到重視,如前蘇聯、保加利亞、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日本等,他們的兒童版畫教育都很有特點。被稱為“版畫之國”的日本,把兒童版畫列為小學的必修課程,設有專門的兒童版畫教育機構和定期的兒童版畫期刊。少兒版畫在我國得到相關部門教育專家們的高度重視,在廣大美術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版畫已成為當代國內外少年兒童美術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
一、通過版畫活動的體驗,提升兒童審美情趣,培養高尚道德情操
1.對版畫獨特形式美的探索和感受——感受藝術的美
美的呈現方式是多樣的。在兒童進行版畫時,因其使用的材料和表現方式的不同其作品呈現出不同的藝術美感。如黑白木刻創作中的兒童對形象的塑造和黑白色彩的概括,呈現出充滿童真的稚趣之美,因點線面交織變化形成的或對比強烈或層次豐富的黑白關系美;再如套色版畫單純鮮明的色彩美、水印版畫微妙變化的色彩美;綜合版畫中各種材料形成的天然肌理美和印痕美,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2.對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熱愛——感受大自然美
兒童版畫創作題材相比其他的畫種,更具有廣泛性和自由性,題材內容小到可以是一朵小花、一片樹葉、一只小昆蟲等,大到田園風光或祖國的壯麗山河。如創作《水上芭蕾——蜻蜓》時,引導兒童欣賞花樣游泳運動員在水上表演的優美的舞姿,引發其對大自然中蜻蜓的遐想,通過觀察,感受蜻蜓的造型美、花紋美以及在荷塘里自由穿梭飛行的動態美,引發兒童對小生命和大自然的思考,從而陶冶他們尊重小生命、崇尚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總之,將兒童的眼光引向大自然,引向周圍世界,將兒童的心靈導向美的空間,使他們對大自然中的一切發生興趣。激發兒童對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熱愛,對兒童長久的人生發展有著良好的教育意義。
3.對生活中真善美事物的贊揚和熱愛——感受生活美
豐富的生活體驗是兒童創作的源泉。只有關注兒童的生活體驗,鼓勵兒童從生活中感受、體驗、表現,孩子們才能創作出有真情實感的作品。如挖掘兒童親身體驗過的有趣的游樂項目、游戲、校園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等。如“水上秋千橋”“水上碰碰船”的兩幅作品就是從學生參加春游活動挖掘選材的。由于對刺激有趣的體能訓練或游樂項目記憶猶新,加上教師正確引導和啟發,學生將其對生活的細致入微的觀察和感受生動的表現出來,畫面充滿童趣!
有時候通過欣賞一件簡單的版畫作品就能夠給予學生更多的啟發,因為視覺藝術形象比語言更形象直觀,讓學生明白最平凡的也是最美的。例如,創作《媽媽的手》時,很多時候學生平時往往感受不到母親的愛,認為那份愛是理所應當的,也沒有意識到母親的愛是多么偉大,而通過版畫創作《媽媽的手》,學生可能發現媽媽的手很粗糙、媽媽的手有皺紋了,看上去很丑,卻是一種美,是一種充滿愛的美,是一種心靈的美,這些都會觸碰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懂得珍惜生活中的親情和平凡的美,學會感恩和分辨生活中美與丑,提高審美品位。
4.對家鄉、祖國文化的熱愛——感受歷史文化美
(1)家鄉特色文化
“家鄉特色文化”是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如坑口民俗“生菜會”、芳村保存完好的清代古建筑群“聚龍古村”、廣州獨具西關風情的荔枝灣,具有濃厚文化底蘊和摩登的現代時尚的上下九步行街等,都是獨具地方特色文化的創作素材。通過組織兒童進行網絡調查、現場探訪、攝影或寫生采風等一系列的美術實踐活動,使兒童獲得大量感性知識,激發對家鄉和人類生活的熱愛,養成對周圍事物觀察、探究的習慣。
孩子們以“家鄉特色文化”為主題創作的版畫作品充滿童趣,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極大的提升了兒童對家鄉特色文化的關注和興趣。如以“生菜會”為主題的《對臺戲》、《醒獅表演》、《投幣祈福》、《生菜宴》、《燒大香》等獨幅版畫和版畫長卷《坑口廟會風情》組畫等,極具地方特色,體現出兒童對家鄉文化敏銳的洞察力、獨特的視角、卓越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傳統藝術和民間美術
現在信息技術無處不在,使得學生在很小的時候就接觸大量的廣告、游戲、視頻等視覺文化產物,而對我國傳統優良文化不具備正確的了解和認知,版畫學習可以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交流與傳承,繼承而創新,培養愛國熱情、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兒童對傳統版畫的學習,涉獵傳統藝術和民間藝術形式,如中國傳統剪紙、農民畫、傳統木刻年畫、漢化磚藝術、肖形印等傳統的藝術門類。
二、通過版畫創作體驗,促進兒童的良好個性品質形成
少兒版畫富有游戲意味,滿足兒童游戲心理,易于培養其勤動腦、巧動手的良好習慣,養成一定意志力和工作的條理性,多方面提高學生素質。
1.意志力的鍛煉
版畫制作的程序異常的繁瑣。如黑白木刻制作,需經過構思、畫稿、過稿、設計、刻制、印刷、修版和再次印刷等復雜工序,學生需要用刀,一刀一刀的刻制。在這過程中,必須要集中精力,具有極大的意志力與耐心才能達到好的效果,尤其是套色版畫的創作更是如此,只有認真對待,持之以恒,不斷地琢磨、反復地練習和制作,作品才能漸漸成型。另外版畫制作不僅是一個動腦動手的過程,特別是刻制和印刷過程需要學生耗費較大的體力,這樣也能夠培養學生較強的堅持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不少學生在學習中,培養起了對待藝術做事執著追求的精神。
2.計劃性的養成
設計性是版畫的重要特征之一。版畫具有間接性,從畫到版之間有刻、印這兩道工序作為中介。這就要求學生在制版時對作品完成效果有預見性,也就是要有設計意識和計劃性。即使程序最簡單的黑白木刻,也需要起稿、磨版、過稿、打蠟、燙化、描稿、刻版、試印、修版和印刷等若干程序。每一步完成的質量都會影響整體的完成質量。又由于版材的特性,版畫的制作過程通常是不可逆的,比如在木刻版上,一刀下去無法彌補,每個步驟必須按計劃實施才能成功。經歷版畫的制作過程,有利于培養孩子的計劃能力。
3.合作意識的養成
版畫創作由于材料使用和表現形式的多樣性,以及制作過程的復雜性,為同學之間的相互合作提供了機會。在組織少兒進行集體制作或者是分組表現時,都需要相互合作,在個體創作中,由于材料的多樣性,制作過程的復雜性,也需要同學之間的互相配合,如印刷時的相互配合也是一種合作。這種合作可以促進少兒心智的發展,逐漸形成在生活學習中與人為善、和諧共處的意識。
4.自信、樂觀品質的形成
版畫對于少兒來說,相比其他畫種,需要付出的更多努力才能獲取成功。在經歷漫長的創作過程后,兒童會對作品印刷后的效果產生更大的期待,因此一幅成功的版畫作品對兒童來說意義重大。成功的作品對兒童自信心培養起到很大激勵作用,失敗也會讓兒童自信心大受打擊。記得我教的五年級班上,一個性格內向的女孩在創作中,總是對自己的作品不滿意,情緒低落,下課時還順手將不滿意的版丟進了垃圾桶。出于愛護,我將版撿起來。其實她刻得還不錯,因為不自信總是認為自己做不好,于是我親自動手將她的作品作了些修改并印刷好,下次上課前將作品展示在顯眼的地方,并當著全班同學表揚了她,我看到了她眼中的驚訝和變化,從這節課后,她每一次創作都非常的積極和認真,努力做到最好,最終在版畫比賽中獲獎,她變得越來越開朗和自信。
三、通過版畫創作體驗,培養兒童動腦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1.動腦動手的能力培養
版畫具有特有激發兒童的動腦動手的功能:如多種材質的接觸使用、多種工具的運用體驗、多種視覺的刺激轉換,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它的多變更適合兒童求異、求趣、求變的心理需求,它的多種操作更符合兒童好動、好試、好玩的心理特征,激發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在版畫表現中,刻版的過程就是大腦的指揮、手的運動、眼的監視共同協調運動的過程,特別是在需要使用刻刀的版畫中,表現的精確性越高,其協調能力就越強。通過在長期訓練,可使兒童的手腦眼更協調。
2.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少兒版畫在形式材料的使用相對藝術家的版畫創作更為廣泛和自由,這就為少兒版畫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創造舞臺。一切生活中可利用的版材都可以引導學生發現利用,一切表現技巧都可嘗試。如兒童吹塑紙涂色版畫,將版畫和油畫棒的進行結合運用;兒童吹塑紙拼版套色版畫,將主體形象和背景分版滾色再重新拼裝組合進行印刷;活動紙版畫,有創造性的將畫面形象重新組合印刷等等。兒童版畫創作不受表現形式和法則的約束,對挖掘學生創造潛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版畫的復數性這樣一屬性,為孩子提供了社交功能。它可以印刷多份原作,可以印刷在T恤、手袋、扇子等在生活用品上,便于參加各種形式的交流,如參加異地展覽、送親友、同學、在家里和校園里懸掛等等。成功的作品給孩子帶來更多成功的感覺,獲得更多其他孩子的關注,引發孩子自身極大的興趣,促使他們不斷進行版畫實踐,而獲得更多的審美體驗,培養各種綜合素質,因此版畫在兒童德育中有獨特的價值與作用。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小學美術課程標準(2011版)》[J]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5.
[2]李永永《魯迅少兒版畫教育獎書系版畫創作》[M]重慶出版社.2013.9.
[3]楊鋒.《十二五全國規劃教材·綜合材料版畫技法》[M]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5.1.
[4]李莎莎.版畫教學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實施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S2: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