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亞萍
摘要:本文在研究中以傳統舞蹈為核心,探究傳統舞蹈在大學教學的價值取向,發揮出傳統舞蹈的育人價值,完善大學教學體系,提高學生綜合素養,以實現大學院校的育人目標,進而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傳統舞蹈;大學教學;價值取向;途徑
傳統舞蹈以舞蹈動作規格與完整性為核心,展示傳統藝術文化內涵,并作為一種人體藝術語言,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借助傳統舞蹈思維方式和教學理念,滲透到大學教學中,凸顯舞蹈藝術的情感與靈魂,進而提高舞蹈教學的綜合質量水平。對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要挖掘傳統舞蹈的精髓與優勢,擺脫注重動作形式的局限,突破慣性思維,提高大學舞蹈教學的創新性,進而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探究傳統舞蹈在大學教學的價值取向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傳統舞蹈文化內涵與文化價值
(一)利用肢體展現內涵美
肢體美作為傳統舞蹈文化內涵,其傳達的美感除了舞蹈高難度動作之外,還包括肢體審美標準。如《千手觀音》中,其中顯著特征就是觀音的“千手千眼”造型,將燈光、造型、音樂以及舞蹈動作有效的結合在一起,此時人們在意的不是高難度技巧,而是這種唯美造型與文化意境,各種元素共同作用形成震撼的視覺效果,進而彰顯傳統舞蹈文化的獨特魅力。對此,在鑒賞傳統舞蹈的過程中,針對非舞蹈專業的觀眾而言,其豐富的肢體美是構建舞者與觀眾之間溝通的平臺,以實現傳統舞蹈文化內涵的傳承。現代舞傾向于自我感受的表達,在個性的基礎上設計動作、凸顯內涵。而傳統舞蹈建立在共性的基礎上,重視溝通與交互,也因此具備極強的普遍性。
(二)傳遞傳統文化內涵
傳統舞蹈是傳遞我國傳統文化內涵的重要途徑,特別是中國古典舞蹈而言,其舞蹈形式蘊含著當時社會特點。其文化內涵具體可表現為以下兩方面:一是作品文化內涵,如《秦俑魂》作品中描述秦始皇兵馬俑主要形象,特別是黃豆豆老師在表演過程中,賦予秦俑生命與活力,展示中華英魂的英勇氣概與威武神韻,激發出觀眾的熱血情懷,與觀眾形成情感共鳴,凸顯共性特征。同時,利用戰爭時期高難度動作提升作品高度,從作品實際情況出發,透過舞蹈技巧襯托中華民族精神,進而實現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傳播。二是“漢唐舞”時代文化內涵,漢唐古典舞是我國古代樂舞文化鼎盛時期的成果,將明清時期舞蹈文化融為一體,再加上中國戲曲舞蹈,進而形成獨立的漢唐古典舞。漢唐舞沒有過多的高難度技巧,而主要以傳統文化底蘊為依托,在《踏歌》中,舞蹈形式為“踏地為節”,具有流動性舞蹈步伐,歌舞齊放,在頓和流的迅速轉化中產生對比,形成視覺反差,進而提高舞蹈整體表現力,凸顯時代氣韻。
(三)展示多元民族文化
傳統舞蹈類型復雜多樣,我國56個民族由于歷史、宗教和地域等差異,其舞蹈文化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僅僅是漢族中就包含龍舞、獅舞、燈舞、綢舞、秧歌等傳統舞蹈,各個民族舞蹈中含有當地的文化特色,蘊含著當地風土人情,進而形成出傳統舞蹈中的多元民族文化內涵。東北漢族《找情郎》作品中,展現了東北農村的“青紗帳”、“高梁地”等地域場景,通過講述年輕男女約會故事,刻畫東北女孩潑辣機智和開朗幽默的個性特點,展現戀愛中的東北女孩心理動向和特征表現,凸顯東北秧歌的文化內涵與地域特點。而藏族舞蹈作品《母親》中,以藏族老阿媽形象為切入點,借助頭發、皺紋和老年身軀等塑造方式,與老阿媽的舞姿融合在一起,凸顯作品中的深情與活力。同時,作者將藏族舞元素為語言,提煉母愛共性,通過哲理性思維凸顯母親這一形象抽象與具體,將母親年輕與老年的形象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作品中心主旨,賦予傳統舞蹈多元民族化內涵特點。
二、傳統舞蹈在大學教學的價值取向
(一)注重情感表達
傳統舞蹈的文化內涵與價值分析中,揭示肢體表達美的文化價值取向,并在大學教學中,重視情感表達,通過肢體語言將作品情感充分的表達出來,凸顯傳統舞蹈共性特征,與觀眾形成情感共鳴,以達到傳統舞蹈的最佳表演效果。在進行大學舞蹈教學的過程中,對舞蹈動作完整性為教學核心,指導學生完成全部的舞蹈動作,以提高學生舞蹈專業技能。這種教學方式有利有弊,利的是切實提高了學生舞蹈動作技巧,而弊的是只提高舞蹈動作技巧,而忽略了情感、細節表現以及精神感受等內容。傳統舞蹈傾向于舞蹈表演的藝術性,要求以情感為主,舞蹈動作技巧為輔,將情感與藝術融合在一起,通過肢體動作表達情感,和觀眾進行溝通,進而達到情感共鳴的效果。對此,在進行大學舞蹈教學中,要將傳統舞蹈理念引入到實際教學中,重視舞蹈情感表達,促進情感與藝術的統一,并在掌握好基礎動作要領的基礎上,學會情感的控制和表達,賦予舞蹈生機與活力,進而達到大學舞蹈教學的最終目的。
(二)凸顯教學價值
在大學舞蹈教學的過程中,傳統舞蹈具有極高的教學價值與教學地位,這主要是由于傳統舞蹈豐富的內涵文化,對當代社會發展和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在大學舞蹈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傳統舞蹈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做好傳統舞蹈教學工作,將傳統舞蹈正確價值取向應用到教學活動,弘揚我國傳統文化,提高學生舞蹈藝術修為,進而實現學生綜合舞蹈素養的提升。對此,在進行大學舞蹈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傳統舞蹈的核心地位,收集和綜合教學策略,將傳統舞蹈精髓和文化內涵充分表現出來,使得學生在發現美、感受美的同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陶冶情操,進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展現藝術修養
傳統舞蹈內涵滲透的文化氣息與藝術修養,在開展大學舞蹈教學活動中,引入傳統舞蹈文化內涵可以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并在舞蹈表演中重視情感的融入,保證舞蹈基礎動作的基礎上,不斷加入情感引入,促進情感與藝術的結合,進而提高學生舞蹈藝術修養。同時,借助傳統舞蹈作品的分析和講解,拓展學生舞蹈文化知識領域,對舞蹈文化的理解由淺入深,發掘舞蹈文化精髓,并將傳統舞蹈精神文化內涵融入到舞蹈作品創作中,實現我國傳統舞蹈文化的傳承,進而實現學生舞蹈藝術修為的提升。從另一個角度上看,通過傳統舞蹈的表演與宣傳,可以讓更多非專業觀眾了解傳統舞蹈,喜愛我國傳統文化,并將我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推動傳統舞蹈的創新與改革。
三、基于傳統舞蹈下大學舞蹈教學的改革途徑
(一)整合教學內容,引入傳統文化精髓
在進行大學舞蹈教學的過程中,為了發揮出傳統舞蹈的教學價值,提高舞蹈教學質量,教師要從舞蹈教學內容人手,引入傳統舞蹈文化理念,將傳統舞蹈元素融入舞蹈教學中,改變傳統只看重舞蹈動作技巧的教學方向,以情感為主,技巧為輔,提高舞蹈表演的魅力與震撼。例如,在《現代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入傳統舞蹈價值取向,除了保證動作技巧和節奏感之外,還要重視親和力的培養,教師從眼神訓練開始,幫助學生在舞蹈表演的過程中控制和傳達自我情感。其具體訓練方式為以下幾種形式,第一,定眼。教師引導學生眼睛盯著一個目標,分正定法和斜定法兩種。正定法則是在前方2~3米遠的明亮處,選一個點,點的高度與眼睛或眉基本相平,最好找一個不太顯眼的標記;定眼訓練時,眼睛自然睜大,但眼輪匝肌不宜收得太緊;雙眼正視前方目標標記,目光集中,不然會散神,注視一定時間后可以雙眼微閉稍作休息,再猛然睜開眼,立刻盯住目標,反復練習。斜定法其要求與正定法相同,只是所視目標與視者的眼睛成二十五度斜角,訓練要領同正定法。第二,轉眼。引導學生眼珠在眼眶里上、下、左、右來回轉動,包括定向轉、慢轉、快轉、左轉、右轉等。第三,掃眼。眼睛像掃把一樣,視線經過的東西都要全部看清。
(二)豐富教學活動,強化傳統文化體驗
教學活動作為大學舞蹈教學的重要內容,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具有極強的導向性,為了發揮出傳統舞蹈的教育價值,在開展教學活動中可以引入傳統舞蹈文化內涵,以傳統舞蹈為重要部分開展實踐活動,強化學生對傳統舞蹈的文化體驗,進而提高大學舞蹈教學的綜合質量水平。例如,在《藏族舞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舞蹈競賽活動,并組織其他學生作為觀眾組對參賽學生進行打分,制定完善的評價標準,其打分項目分別為舞蹈主題、動作技巧、細節控制、審美價值以及文化內涵等方面。同時參賽的學生要進行分組,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舞蹈比賽,對學生統一布置任務,做好前期準備后明確舞蹈主題,結合傳統舞蹈特征,整合舞蹈內容,小組內成員做好分工。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傳統舞蹈文化內涵與價值取向的理解,還可以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
(三)合理設置問題,深入傳統舞蹈價值
為了體現出傳統舞蹈在大學教學中的價值取向,發揮出其教育作用,在大學舞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合理設置問題,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對傳統舞蹈內涵文化和技術要領進行挖掘,激發出學生對舞蹈學習的興趣,集中注意力,并積極參與到課堂舞蹈教學活動中,營造積極輕松的教學環境,進而為大學舞蹈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在《中國古典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播放《戀人心》作品視頻,同時提出:“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舞蹈嗎?他們有什么特點?在觀看表演中有什么感受呢?”小組討論,使得學生對中國古典舞形成初步印象,為中國古典舞教學的順利開展打下良好基礎。在實際極教學中,教師要從基本功人手,幫助學生控制呼吸,一是身體的呼吸,吸氣時身體拉長展開,呼氣時身體收斂內含;二是頭的呼吸,指頭時吸氣,低頭時呼氣,轉頭時先吸后呼;三是手臂的呼吸,手臂波浪時以肩為軸,肘、腕依次向上帶動吸氣,向下帶動呼氣,體會手臂連綿不斷的延伸感。同時讓學生雙跪坐、雙背手,播放音樂,跟著節拍練習呼吸,進而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的。
四、結束語
本文通過探究傳統舞蹈在大學教學的價值取向,在分析傳統舞蹈文化內涵與文化價值的基礎上,從注重情感表達、凸顯教學價值、展現藝術修養等方面入手,明確傳統舞蹈在大學教學的價值取向,并通過有效的改革措施,優化大學舞蹈教學體系,進而達到大學舞蹈教學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