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琳麗
摘要:隨著人類社會物質文明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逐步向小康社會靠攏。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現在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孩子都是父母手中的“寶”,父母過于溺愛孩子,導致當代青少年身上出現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本文采用分層抽樣和整體抽樣的抽樣方法,對甘肅省平涼四中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平涼四中學生生活的現狀,針對我校學生的存在的不良習慣,提出對策和建議,促使我校青少年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平涼四中;生活方式;現狀調查;青少年
據有關報道,現在的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例如:有談戀愛,為爭女朋友爭風吃醋殺人的;也有談戀愛家長反對殉情自殺的;還有學生上課玩手機,老師把手機給家長,學生打家長,逼迫家長自殺的等等。所以說現在的學生都是溫室的花朵,都是“小公主”和“小少爺”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經不起挫折。所以筆者針對這種情況,采用分層抽樣和整體抽樣的抽樣方法,選取甘肅省平涼四中七八九年級每個年級各三個班級,每個班級共50人,共450名被試。筆者還通過電話訪談和網絡訪談的方法對學生家長進行了訪談,對于學校附近的家庭,深入的實地調研,貼近青少年群體,從他們視角出發,來看屬于他們的生活,揭開他們“局內”生活的真實面貌。
一、對平涼四中學生生活現狀進行調查分析
筆者通過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對平涼四中學生生活現狀進行調查,平涼四中的學生的業余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調查發現,88.3%的學生在家里晚上有看電視的習慣;有80.6%的學生業余時間有玩手機的習慣(33.6%的學生有自己的手機,部分同學表示學校不讓帶手機,手機從來沒有帶去學校,)有44.4%的學生,有玩電腦游戲的習慣;有8.3%的學生有談戀愛的經歷;有33.4%的學生有頂撞過家長;但是也僅僅只要24.3%的學生會利用業余時間鍛煉身體(主要打籃球,踢足球,跑步或者健身房運動);有55.7%的學生有挑食或者剩飯的習慣;有12.4%的學生有吸煙的不良習慣等等,當然好的方面也是很多的,在此不一一列舉,主要針對學生生活中存在的不良習慣進行分析,希望有不良習慣的學生早點改掉自己的不良習慣。
二、平涼四中學生生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父母對孩子過于溺愛,導致孩子心靈比較脆弱
筆者通過調查發現,平涼四中學生獨生子女的占68.3%,說明大多數學生在家里受父母或者爺爺奶奶溺愛的。有關調查顯示,中國的家長是最溺愛孩子的,尤其是城市的獨生子女就更加不用說了。溺愛實際上是一種毀滅性的愛,換句話說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愛,這種愛改變了孩子的性格,破壞了孩子的成長軌跡。溺愛從表面上來看是一種偉大的愛,家長犧牲自己的一些利益成全了孩子。但實際上好多家長都知道這樣溺愛可能會毀了孩子,但是好多家長不能節制。由于父母的溺愛,使得現在的好多小孩很沒有禮貌,不知道尊老愛幼,尊重父母。再者就是孩子不能獨立面對挫折,一旦有了心理上的不愉快,就是很想不開,導致孩子的心靈比較脆弱,如果處理不好,在挫折面前孩子走極端方向,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要擺正自己的態度。
2.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好多學生沉迷于網絡
在信息化進程不斷加快的今天,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信息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在給我們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基本上家家戶戶都讓網絡覆蓋了,現在好多家長自己都沉浸在網絡的虛擬世界,更不說孩子了。調查發現,有80.6%的學生業余時間有玩手機的習慣,好多學生放學回家后,就著急忙慌的開始突擊作業(有些時候根本不愿意去動腦筋去想),作業糊弄完就開始玩手機或者玩電腦,有的學生甚至網絡上癮,吃飯的時候都手機不離手,整個沉浸在網絡里,有的學生利用手機或電腦進行游戲,有的學生通過手機和異性聊天(有談戀愛的趨勢),有的學生用手機看電影等等,當然也有個別學生通過手機進行學習,查閱相關學科的知識,但是利用手機或者電腦進行學習的學生很少。在這種情況下,容易使部分自制能力不足的學生放縱自我,沉迷網絡和游戲不能自拔。現在有23.2%學生都眼睛近視,估計大部分學生不是看書而近視,而是網絡所賜。如果學生一旦沉浸在網絡里,就會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導致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三、針對上述的情況,提出相應的對策
1.家長有轉變思想,不要過于的溺愛孩子
由于家長家長過于包辦和呵護讓學生失去了判斷和承受能力。家長應該學會說(不)。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以及哭鬧,甚至是用哭鬧的方式提出的合理要求。都要說不。重要的是家長要告訴他(她)為什么不。然后發掘孩子的潛能,包括動手動腦,吃苦耐勞,忍讓自制能力的培養。并且對孩子的點滴進步都要肯定和夸獎。學會換位思考,讓孩子知道別人的感受。孩子的脆弱是被家長不經意的培養出來了,那么就經意的去培養孩子的堅強。
2.家長和學校共同努力,有效地預防學生沉迷網絡
學生沉迷網絡不僅會影響到學生個體的身心健康,還會給家庭、學校和社會帶來不良影響,因此合理、有效地預防學生沉迷網絡需要學生個體、家長和學校共同努力。首先家長要“放下手機”,空余時間多陪陪孩子。轉變學生的思想,學會自主學習,健康、文明上網。最后家長要經常與孩子溝。
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關系到未來祖國的發展,正確認識青少年各方面的問題是讓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前提,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軌道,是每一位教師、家長和社會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