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廣華
摘要:特殊教育學校針灸推拿專業學生90%為有視力障礙的學生,體育鍛煉對于他們來講是遙不可及的事情。但是他們的專業特點決定適合的體適能才是他們的生存之本。本文從專業與體適能的關系著手,探討針灸推拿專業的體適能發展。
關鍵詞:特殊教育;針灸推拿;體適能
針灸推拿專業人才的主要職業素質,是以針灸推拿專業為中心,構建與專業相適應的專業素質、體適能、職業病預防,社會適應,心理因素等教育。通過將特殊教育學校針灸推拿專業的體育課、保健康復、練功課進行有效融合,形成一整套適合視力障礙學生使用的體適能和體育課教學模式,通過特定的姿勢動作,并配合呼吸運動以及借助其他器械來強身健體、鍛煉功力,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專業技能、包括基本的指力,臂力和腰腿部力量,以及對力的體驗、把握和運用。這不僅可以使他們具備一種可以受益終生的體適能,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身體素質、專業技能、這樣既有利于當前社會對醫療、保健按摩的要求,又能突出盲人按摩專業以技能為主的特點,最大限度滿足盲人就業的愿望,增強學生的就業優勢。拓寬了專業口徑與方向,增強了學生畢業后的工作能力和競爭能力,使針灸推拿專業的學生成為“厚基礎、寬口徑、多方向、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以適應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需要。
體適能在體育教學中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特殊教育學校針灸推拿專業學生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
(一)針灸推拿專業學生易產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調查顯示,從事針灸推拿專業工作心理壓力很大和比較大的占近70%,心理壓力一般的占21%,不大的只占11%。可見,其工作人員普遍存在心理壓力。主要來源:
(1)技術上的壓力。由于針灸推拿專業學生的身體殘疾,無法在視覺上感知按摩業的新技術,新思路。按摩技術的獲得尤其是全盲的學生大多是依靠口口相傳,手把手傳授。所以面對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壓力是不言而喻的,工作壓力是巨大的。
(2)經常受到工作環境和人際關系的刺激,道德良心和法律兩難選擇的困惑,再加上工作內容單調無味,精神壓力長期不能得到有效釋放,導致心理失衡,人格分裂,形成神經衰弱、焦慮、抑郁、恐懼和疑慮等心理疾病。
(二)針灸推拿專業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存在的問題
(1)學習適應能力問題。調查顯示,高職針灸推拿專業學生只有31%的大學生在學校中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63%則目標比較模糊,偶爾才制定短暫的學習計劃,學習動力不足;還有6%的大學生對學校學習始終處于混沌狀態,惶惶而不可終日,很容易出現厭學的情緒,產生心理問題。
(2)工作適應能力問題。學生職業規劃能力欠缺,對自己和社會缺乏深入分析與認知,缺乏必要的職業生涯規劃知識,職業方向與目標不明確。其次,專業能力欠缺,專業技能單一;大學生學到的東西社會上不需要,社會上需要的東西大學生又沒有學到。實踐能力欠缺,盡管在校能取得好的學習成績,但很多人都是紙上談兵,實際動手能力較差。
(3)心理適應能力問題。社會競爭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在激烈的競爭中,學生在學習、生活、就業等方面都面臨著日益加重的壓力,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挫折。碰到挫折與困境就唉聲嘆氣、怨天尤人,輕則焦慮、自卑、抑郁、精神萎靡、一蹶不振,重則情緒無常,對生活喪失信心,甚至采取輕生的極端做法也屢見不鮮。
(4)人際交往適應能力問題。針灸推拿專業學生人際交往范圍不斷擴大、方式更加豐富,面對復雜的人際關系出現自卑心理,人際交往不主動、不自信;存在自負心理,自我感覺良好,高傲自大,過分自信;存在猜疑心理,對人常懷戒備之心,戴著一幅假面具與人交往;存在自我中心心理,待人處事中主要考慮自身的感受及自身的利益;存在封閉性,交往范圍狹窄;缺乏人際交往知識和技巧等人際交往不適應問題。
二、體育教學促進康復治療專業學生心理健康、社會適應、優秀人格發展
(一)高職體育教學促進針灸推拿專業學生心理健康
發揮高職體育教學改善學習者的心理癥狀與負向情緒的作用,從在校學習時抓起,教給學生正確的“應付能力”;自我反省,認識自我能力;挖掘潛能,自我調控,自我暗示,轉移注意力能力;磨難教育、意志培養、提高抗擊打能力;疏導積壓,有效調節心理壓力,保持平和的心態,預防心理疾病能力。
(二)高職體育教學提升康復治療專業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途徑
(1)體育教學培養高職針灸推拿專業學生社會適應理念:首先,樹立適應社會的遠大理想。其次,適應市場經濟大發展大繁榮背景下,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思想影響,正確平衡工作和生活中的“義”與“利”。最后,樹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競爭、合作、創新等觀念。沒有競爭能力勢必會被社會淘汰,而善于合作、勇于創新是有效競爭的前提。
(2)構建高職針灸推拿專業學生適應能力培養機制:發揮體育教學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雙重教育優勢,重視“人文”、“自然”、“社會”這三大領域相關的通識教育;跨學科教育。人才培養目標鎖定在適應社會需要上。
(3)完善高職針灸推拿專業學生體育教學心理健康教育機制:①吃透學生心理問題,通過多種溝通交流形式對來訪者給以心理方面的勸告、幫助、啟發、開導,使其在認識、情感、態度、行為等方面發生變化,心理緊張和沖突得到緩解,從而保持身心健康,適應環境。②通過體育教學角色轉換等教學法,培養學生社會角色適應能力,促進社會化進程。
(4)模式層面針灸推拿專業學生體育教學社會適應教育:構建以專業我中心的體育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發展過程中,把心理教育納入體育教學之中,增強就業競爭優勢,提高心理自信,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5)方法層面針灸推拿專業學生體育教學社會適應教育:運用多樣而可行的適應能力培養方法,如:拓展訓練法,游戲教學法,適應自然環境教學法,人際適應訓練法等。教學有法,法無定法,研究規律,創造新法。
(三)高職體育教學促進針灸推拿專業學生優秀人格發展
(1)途徑:挑選有從事針灸推拿專業動機、熱愛針灸推拿專業、為針灸推拿事業奉獻的報考者;有針對性培養自尊并尊重他人,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善良、正直、公道的學生;制定嚴格的用人選拔制度。
(2)培養方法:體育教學培養競爭意識方法、拼搏意識方法、合作意識方法、創新意識方法、審美意識方法、交往意識方法;案例教育方法;慎獨教育方法;信任教學方法;合作教學方法;體驗教學方法等。
只有在教學中將以上方面與專業素質相結合,就是視力障礙學生專業發展所需要的體適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