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隆平
摘要:新課程改革和新課標的推進,要求當前的學校和教師要逐漸改變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尤其是教師要改變傳統的主導地位,轉變為知識的引導者、促進者、創造者和輔助者,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亦生亦師,亦師亦生是一種新型的教學關系,并且在很多學校中被廣泛采用,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由教與學,轉變為互為師生,相互促進、共同進步的教學關系。尤其是在小學教育中,學生的基本學習模式和學習理念正在養成,師生和諧互動的教學關系,有利于學生奠定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也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全新大發展方向。
關鍵詞:亦生亦師;亦師亦生;教學關系
亦生亦師,亦師亦生是一種一人為本的新型教學理念,是在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帶動下逐步興起的教學模式,它重塑了師生之間的互動關系,讓當前的教育觀念學會從學生實際出發,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教師為教學的引導者和促進者,一切教學活動都是為了學生服務。教師要想做到亦生亦師,亦師亦生,就必須注重自身角色的轉變,以及對學生主題地位的提升,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和自我探索中學習知識,培養合作和探究能力,同時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理念。
1亦生亦師,亦師亦生的內涵及意義
我國教育改革后,對各級各類學校所進行的大膽改革和積極探索給予鼓勵和支持,鼓勵具有創新性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的探索行為,并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學理念和辦學理念。亦生亦師,亦師亦生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尊重學生、提升學生在學習中的能動性和作用的教學觀念。其內涵和意義在于:
1.1學習這一過程并非單純的由教師將知識傳遞給學生,而是學生自己進行知識構建和汲取與探索的過程,學生并不是被動的接收者和重復者,而是構建知識的主體,這一主體地位他人無法替代,從這一點上講,學生是自己知識體系的老師,同時因學生是一個主體,他也可以成為教師的信息或知識傳遞者或反饋者,從而在構建知識過程中,與教師相互合作與促進。
1.2學生學習知識,是根據自身的已有經驗和知識基礎,通過對外部信息的加工、處理而獲得具有自身意義的知識,有選擇性和主動性,有互動性和反復性。因此,教師在傳遞知識的時候,如果忽略了學生的主動性和互動性,就會讓學生的學習過程缺乏意義和價值。
1.3學習的過程本身是充滿樂趣的,教學中的角色關系沒有固定和統一,教師可以使學生、學生可以是教師,靈活的角色轉換會讓學習過程輕松愉快,而非被動的在座位上以學生角色接受知識。
2培養亦生亦師,亦師亦生教學關系的幾點建議
2.1創設問題情境,提升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教師是教學中的知識構建的支持和引導者,亦生亦師,亦師亦生要求教師要從傳統的知識傳遞者轉變為知識的引導者和學習的輔導者,成為學生的伙伴與合作者,共同學習、共同進步。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帶著問題去學習和探究,激勵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和理解,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并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成為“師”這一角色。
例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在學習具體的圖形時,如“圓柱與圓錐這一課程,教師先給學生設定一些問題,如:生活中的圓柱和圓錐形狀的事物有哪些?它們分別有什么特點?圓柱和圓錐的展開面、截面等分別是什么樣的(可動手展示或手工制作)?如何利用所學過的知識來求解圓柱和圓錐的表面積?自己動腦出一道關于圓柱和圓錐的試題(任何方面都可以)。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設定,讓學生主動去學習和探索,教師只是從旁協助,并且可以從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中汲取到有用的東西。
2.2組織合作學習和小組學習
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是學習的主導和主體,而當前所推崇的是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尊重和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保持自身的優勢。合作學習和小組學習,通常是學生之間相互合作和共同探索,這里的合作學習和小組學習不僅僅指學生之間的互動,還包括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促進。當前的學生,思維比較活躍,接受新鮮事物快且理解能力好,可以利用這一點,在教學中,以教師薄弱的部分為出發點,通過和學生之間的共同合作來進行知識學習和探索,也可以將學生分為小組,教師定期在各個小組中擔任組員的角色,由學生擔任教師和知識傳遞者的角色,活躍課堂氣氛、拉近師生關系。知識的學習并非僅限于教材中,生活中處處都是知識,每個人都是他人的老師,教師要學會互換角色,鼓勵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協助自己完成教學任務。
2.3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自古以來,我們的教育理念都是“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對教師有著非常高的尊重和推崇,教師的地位高且通常難以撼動。而當前,知識的來源越來越多元化,信息渠道日益發達,信息資源的共享和傳遞更加迅速。學生是年輕一代,傳統的教師地位和師生關系已經無法適應當下的學生,教師要成為學生的伙伴和朋友,在某些方面要成為“生”,鼓勵學生積極與教師互動。教師要與學生建立友好的信任關系、和諧互動關系,在教學上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享資源。
3結語
我國的教育理念有著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并且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有著很深遠的影響,導致我國學生的素質教育和全面教育比較落后。新課程改革后,教學理念逐漸轉變,師生之間由之前的教師為主,學生為輔,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并且相互促進、相互合作,互為伙伴和師生,汲取彼此之所長,讓學習過程變得輕松、自由。亦生亦師,亦師亦生不僅讓師生認識到自身角色的可變化性和靈活性,而且對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和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