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璐云 王宇
摘要:在微傳播時代,網絡謠言的傳播及治理成為熱點,微信作為一種新興的即時通訊類網絡社交工具,在網絡謠言滋生的過程中起到了極大的催化作用。本文分析了微信朋友圈謠言傳播的特點,旨在說明由于突發事件自身具有的特殊性,在微信這樣一個兼具私密性和高速傳播的自媒體平臺中,一定要有健全的法制法規對之進行監管,避免引發大規模負面輿論的擴散。同時,要注重用戶媒介素養的重新塑造和持續提升,提高對信息的把控能力和辨別能力,防止自己成為謠言的源頭,也防止自己成為虛假消息傳播的中介和推動者。
關鍵詞:突發事件;微信朋友圈;謠言
自2011年微信發布起,這六年以來微信用戶量呈井噴勢增長,成為如今人們最受歡迎的社交軟件之一。相關報告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躍用戶已達到6.97億,94%的用戶每天登錄微信,還有61%的用戶每天打開微信超過10次,甚至有36%的用戶每天使用微信超過30次。在使用功能方面,朋友圈、收發消息和公眾號是排名位于前3,可以說微信已成為中國電子革命的代表。但是,微信在給大家帶來海量資訊的同時,也為謠言傳播提供了溫床。
一、微信朋友圈謠言的傳播特點
微信朋友圈的謠言,一般指的是微信平臺上廣為傳播的那些未經證實的信息。與傳統謠言相比,微信朋友圈中傳播的謠言更多地呈現出一種網絡傳播的特征。比如:傳播動機復雜、傳播內容多樣、傳播范圍廣、傳播力度強,所以,在微信朋友圈傳播的謠言更具危害性。陳力丹教授認為:“謠言是一種特殊的社會輿論,是公眾在‘特殊的社會狀況下的意見表達或情緒傾向?!蔽覀儸F在每天都在使用的微信,其實就是現實社會關系在虛擬網絡中的延伸。微信作為一種強關系社交,會因為用戶之間的熟悉度而加強了彼此之間的信任感,同時也增加了朋友之間大面積傳謠的可能性。這種私密性較強的社交關系非常容易引發盲目從眾的心理,從而導致了一種“沉默的螺旋”效應。除此之外,傳播謠言有時能夠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它是一種特殊的人際交往方式,在朋友圈中公眾傾向于構筑一個良好的自我形象,在“利他主義”情懷下,受眾認為如果發布一些和個人利益緊密相關的信息才會引起他人的注意,這無形中也助長了謠言的傳播。值得注意的是,微信是基于現實關系的社交工具,用戶之間的互動溝通非常密切。這種人際傳播暗示了信息可靠度和真實性,于是為謠言擴大了影響力。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朋友圈中的謠言,經過大家發酵和傳播后,往往會產生較大的震動。另一方面,微信具有封閉性和私密性,它不同于微博。微博上官方和意見領袖可以在第一時間發布真實可信的消息去攻破謠言,而微信限制了意見領袖辟謠的影響力,不實信息會不斷地裂變使傳播廣度無限拓展,使謠言的自我凈化能力大大減弱,于是謠言的傳播效果增強進而會產生十分惡劣的影響。
微信朋友圈的用戶對信息的接收是信賴不設防的,當用戶在朋友圈中接收到信息時,會由個人的經驗判斷對信息進行處理,對事情發展僅僅停留在感性層面,缺少理性思考和查證。致使用戶被一些看似可信的內容吸引甚至欺騙。并且,再次將謠言轉發至自己的朋友圈讓更多用戶接收?!笆烊巳Α敝?,在不考慮理性因素的情況下,謠言被用戶相繼轉發得到的傳播效果極佳。傳播條件極度優越為網絡謠言的發展提供了溫床。熟人關系鏈的牢固和嚴密既是微信傳播的創新特點,也是網絡謠言傳播的橋梁。
二、突發事件中微信朋友圈謠言傳播的危害
網絡在開放公眾話語權的同時,也造成了一種不加限制的“暢所欲言”的尷尬境地,微信的閉合性決定了受眾對傳播內容的認知較為統一,基于熟人的強關系鏈接網,使人們的喜好和價值觀基本保持一致。這就給不法分子創造許多可乘之機,造謠生事者悄無聲息地混雜在人群之中。
據調查顯示,突發事件中謠言在微信朋友圈中的傳播非常之廣。朋友圈動態完全出自受眾的個人喜好,受眾的個人意見可以自由表達,但同時也為謠言等不實信息的傳播創造了條件。尤其是在一些突發事件發生之后,如果媒體不能及時問責,就很容易引發次生輿情。而朋友圈具有受眾的廣泛性和傳播的即時性,為謠言和不實信息大規模的擴散提供了有利環境,進一步加劇了網絡謠言的危害。
除此之外,相比較于微博、貼吧、論壇等網絡空間,朋友圈雖然更加私密,卻也更加可信。發布信息的一方都是熟人,這種強關系的鏈接增強了信息的可信度。再加上空間的閉合性,自凈難度非常大,所以辟謠信息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散布開來。這種相對私密性也決定了辟謠的信息在其中的傳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認為微信管理團隊能夠從宏觀上進行把控,切斷謠言的源頭積極辟謠是不現實的,這也在某種程度上也助長了謠言滋生的氣焰。這些蠱惑人心、擾亂秩序的謠言已經成為比災難本身更可怕的人禍,嚴重影響政府的善后工作,也不利于社會大眾情緒的穩定。
三、結語
在當今社會,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已經成為了一種必然的趨勢,而良好的網絡環境是符合歷史發展潮流的。面對突發事件之時,擁有話語權的受眾們容易在不經意間成為不實信息的傳播者,這極易引發謠言大范圍擴散。因此,提高網民自身素質,成為對微信平臺進行輿論引導與調控的首要任務。這就要求加強公眾的自律與他律,恪守言行底線,不能主觀地將事件進行扭曲和過分解讀。同時,我國關于網絡的法制建設尚待完善,自2011年起,微信發展迅猛,但是有關微信的法律法規幾乎是空白的領域。因此,我國必須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規,不斷加強和完善微信法制建設,使得微信平臺日漸合法合規,為微信引導輿論提供法律保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