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蕊
摘要:本文主要是闡明我國職務犯罪的基本規律,調查和分析近年來職務犯罪偵查工作面臨的各種新的問題,提出更加合理和科學的偵、訴聯動工作的運作機制,以及這種運作機制的必要性。結論表明:通過完善主訴檢察官制度改革,發揮主訴檢察官在工作中的積極性,促進司法資源的合理配置,降低訴訟成本及公訴水平和案件質量;偵訴聯動機制的完善,可以很好的補充現今偵訴分離制度的缺漏,有助于實現刑事訴訟法的目標,更符合偵查體制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偵訴聯動;審查起訴;檢察官
一、職務犯罪堅守的基本原則
1.堅守黨的反腐職能
從毛澤東時期就為反腐倡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形成反腐倡廉的優良作風,比如“延安整風”、“三反五反”斗爭,到今日在習總書記領導下更加大力度的反腐工作,充分體現了我黨對反腐工作的決心和毅力,反腐工作是我黨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全力推進反腐工作是我黨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的必然要求。然而反腐工作的落實也是最重要的實踐過程,這就把任務重擔搭在了檢察院的肩上,所以反腐的道路任重道遠,需要提起高度注意,始終堅持黨的領導。
2.反腐工作要適應社會的發展
職務犯罪偵查工作隨著國家經濟、文化、社會的發展在迎接不同的新困難和挑戰。比如,改革開放初期,工作的重點在查處國有企業的職務犯罪。隨著個體工商戶的增多,工商、稅務等部門“吃、拿、卡、要”及索賄受賄增多,工作的重點轉向查處工商稅務工作人員的職務犯罪。隨著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響亮口號,職務犯罪偵查工作應著重于民生,堅決維護民利。
3.職務犯罪偵查現實難度
目前,中國處于社會轉型期,在這個新舊系統的融合過程中,管理系統存在漏洞,法律制度還不完善,缺乏對權力的充分控制和監督。加入世貿組織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方面是引起腐敗的大量因素,一方面反腐敗斗爭的力度不斷加大,在這種擴大和抑制互動,犯罪也出現了許多新的變化。
(1)職務犯罪手段翻新、科技含量提高隨著資訊科技以及互聯網的迅速普及,職務犯罪的手段日益翻新,專業化、智能化的趨勢明顯,也出現了許多新型的職務犯罪。如果偵查手段不能及時更新,適時改變,則不能有力的打擊犯罪,犯罪則會日漸猖獗,擾亂社會秩序,損害國家司法行政機關的威信,進一步造成國家及公共財產的損失。
(2)罪犯的自我保護和反偵查能力增強。隨著檢察機關對刑事案件的偵查和處罰力度的提高和反偵查水平的不斷提高,犯罪形式日益更加復雜,難以發現和判斷。比如在行賄、受賄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受賄和辦事時間逐漸拉大,拿錢不立即辦事,或辦事后不立即要錢,甚至離職后再收錢,故意造成兩者之間沒有聯系,故意制造一種假象。
(3)鉆法律漏洞,打擦邊球的現象是很常見的。犯罪嫌疑人為了避免法律制裁,費盡心思避開法律,用各種公開、合法的形式掩蓋現實的罪行。如行賄人以信息費、咨詢費、勞動力成本、以分紅的名義賄賂名義;一些以借款的名義,有借無還;有一些偽裝的賄賂,如以免費出國、免費旅游、自由勞動等提供收入機會;給對方價值高昂的東西,如房屋、汽車長期使用等,但所有權仍在行賄人手上。
三、完善偵、訴工作機制
1.更新業務對口制度
在控訴結構中、偵查和訴訟作為一個整體的橫向結構,為了確保檢察院作為訴訟證據的主導地位,必須在其縱向結構中保證適當的人員關系。具體而言,刑事責任團隊分工管轄區域內的偵查機關和公訴部門,對投訴的調查和監督部門,由組分和相應的地區贊助;對偵查部門案件性質的團隊司(局),包括刑事團隊,經濟調查公安、交通、檢察機關偵查部門、公訴部門、偵查監督部門與相應的投訴,以及相應的主機組。投訴,由主任發起的,應有相應的案件工作優勢,并保持溝通和協調與調查部門領導的協同。
2.構建規定案件的通報制度
相對于偵查機關、審查逮捕,公訴具有后置性與被動性,客觀上導致取證滯后和被動,為實現同步、動態取證,必須建立調查機關可以決定公訴部門和部門通知的調查監督體系。首先,從實際意義上來說,所有案件通報不是必要的。第二,公訴,偵查部門收到了案件通報后,應及時溝通,研究介入引導取證,是否以及如何實現同步,動態指導活動,我們相信,引導取證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言辭證據和實物證據并重原則;第二是證據鏈原則;三是取證行為的法律原則。
3.更新偵查部門介入制度
在實踐中,偵查部門偵查人員往往有一定的定罪或證據,將案件交由公訴機關或偵查監督部門協商,但由于時間的推移而導致一些證據難以強化或無法收集。同時,個案往往是任意的,沒有咨詢機構,調查干預體系建設部門不僅可以防止傳統的個人習慣和障礙,可以有效的防止不合法現象或案件超期。在具體的制度設計上,偵查機關應當及時向檢察機關偵查監督部門報告,避免延誤或早期干預而造成的損失或收集證據困難等,參與偵查活動,檢察機關在必要的時候。
四、偵訴聯合工作的意義
偵訴聯動機制的實施,打破了原來固有的辦案模式,對全市主訴檢察官資源進行了合理配置,可以有效提高國家司法工作的效率,維護司法權威,而且對提高辦案質量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和深遠的現實意義:
(1)有效節約訴訟成本,加快了辦案速度。告知當事人訴訟權利、聽取各方意見等事務性工作一般由初審主訴檢察官進行,對部分依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各縣區院報送市院審查的案件,市院的主訴檢察官可以只對案件的事實和證據進行審查,對案件中存在的問題可以由縣區院的主訴檢察官負責進行必要的補查或完善,充分體現兼顧效率的原則。
(2)促使主訴檢察官相互交流、相互學習,提高辦案水平。通過實行主訴檢察官聯動機制,使聯動主訴檢察官共同參與案件的審查起訴工作,在案件的定性、證據的固定等方面相互探討,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使他們在法學理論和實踐上都能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3)聯動的主訴檢察官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確保案件質量。通過實施聯動機制由主訴檢察官共同辦理案件,可以有效避免“暗箱操作”、“人情案”、“關系案”等人為因素的干擾,實現“共辦案件、共擔責任”,確保文明執法、規范執法、公正執法,從而提高案件質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