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蝶變中的生態之州
文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王鐵清 袁 航
五年前,黔南州發出“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努力建設生態之州幸福黔南”的改革發展強音。
五載春秋,無數美麗蝶變在黔南大地涌現,黔南州在追趕中跨越、在跨越中奮進,無數看得見的日新月異在發生。
站在新的起點上,黔南高度匯聚改革創新的智慧與力量,在趕超跨越中鏗鏘前行,努力打造民族地區創新發展先行示范區,為開啟基本現代化建設新征程而奮斗。
記者見到龍里縣谷腳鎮茶香村民李躍時,他正在擦洗年初剛買的新車,這是他6年間第三次換車,車價從二萬到八萬再到十幾萬元。
茶香村通過種植刺梨,幾年間從二類貧困村一躍成為遠近聞名的“小康村”,李躍正是其中的受益者。
剛從外地考察市場回來的李躍告訴記者,“這幾年,我們一直在追趕時代發展的脈搏,搶抓機遇,適應市場,日子越過越紅火。”
2012年,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重點的滇黔桂石漠化區覆蓋黔南10個縣;黔中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黔南7個縣(市)和都勻經濟開發區被納入其中;貴新高速改造和廈蓉高速黔南段建成通車,荔波機場通航,貴廣、長昆鐵路客運專線和貴惠等7條高速公路建設加快,“縣縣通高速”格局即將形成,東進西聯、南下北上的綜合交通與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疊加。
洼地效應凸顯。面對發展機遇,黔南各族干部群眾聚力謀發展。
2013年5月,黔南以“十破十立”為主要內容推進思想大解放激發新活力。
機構和組織一直以來通過分析數據來幫助企業制定戰略、經營決策,以及進行風險管理。但今天,情況在發生變化,數據的數量、速度、種類在改變,計算機技術也在改變,而這正是讓數以萬計的商業應用成為可能的技術平臺。
在這場思想變革中,黔南緊扣提速轉型、增比進位和建設“美麗黔南、幸福黔南”的目標,通過解放思想,構筑精神高地,沖出經濟洼地,加快跨越發展。
思想解放突破了傳統的思維定勢,黔南干部群眾敢想敢干、敢闖敢試、敢拼敢搶、敢為人先的精氣神,推動全州改革大突破、經濟大發展。
與此同時,黔南立足優勢,構筑“一圈兩翼”的區域發展格局,著力推動“大都勻”建設。以福泉、甕安煤電磷一體化,貴定農產品加工,獨山裝備制造為支撐,打造“泛都勻”經濟圈;以三都、荔波、羅甸、平塘為重點,民族文化、喀斯特地質公園、天文科普游為支撐,打造“南翼”生態文明示范區;以惠水、長順、龍里、貴定為重點,服務業、航空港經濟、民族制藥為支撐,打造“北翼”環貴陽鄰貴安經濟帶。
“一圈兩翼”發展戰略讓黔南主動融入黔中經濟區、西江上游經濟區,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
時光匆匆,五年轉瞬而逝,走過的歷程昭示著:落后不可怕,怕的是喪失信心;困難不可怕,怕的是不思進取;壓力不可怕,怕的是貪圖安逸。正是這種精神,引領黔南420萬各族群眾著向與全國同步實現小康夢的目標不斷邁進。
過去的五年,是黔南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轉型發展“陣痛”、后發趕超倒逼,黔南以五大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堅持主基調主戰略不動搖,大力實施開放帶動、創新驅動和“一圈兩翼”三大戰略,砥礪前行。
五年急速追趕,黔南經濟發展綜合測評連續四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陣,各項事業發展呈現嶄新局面。
基礎設施極大改善。黔桂鐵路完成改造,貴廣、滬昆高鐵開通;公路里程突破18000公里,實現縣縣通高速、鄉鄉通油路、村村通瀝青(水泥)路;機場、港口、航道和軌道交通建設全面加快,現代綜合立體交通運輸體系初具規模。
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體系基本形成;城區擴容提質,城鎮化率從36.5%提高到49%;棚戶區改造順利推進。
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建成省級農業示范園區52個,培育農業龍頭企業568家,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領跑全省。
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綠色黔南”三年行動計劃完成造林384萬畝,治理水土流失66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59%。
改革開放活力迸發。扶持發展微型企業9649戶;新增個體工商戶2.8萬戶;民營經濟增加值582億元,占GDP的比重從34.8%提高到57.8%。
民生福祉全面提升。累計減少83.8萬農村貧困人口;易地扶貧搬遷3.3萬戶14.5萬人;新增城鎮就業34.1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51.6萬人;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14.23萬套;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分別達94%、87%;營養餐改善計劃惠及174.34萬名學生;建成州縣鄉村四級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新農合參合率98.8%。成就振奮人心,前行動力無窮。
五年發展,經驗彌足珍貴,給人深深啟發。黔南積極呼應人民群眾的期待,以“登高望遠、精益求精、勇于爭先”的大射電創新精神奮進在黔南大地上。
黔南決策者頭腦清醒,當前取得不俗成績的背后,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黔南州州長吳勝華認為,“我們經濟總量偏小,發展方式粗放,產業層次不高,民營經濟發展不足,實體經濟實力不強,基礎設施還需進一步完善,人民群眾收入水平偏低,社會事業發展仍然滯后等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面對困難,更要迎難而上。滿懷信心,奮力繪就改革發展新藍圖。
如今,新一輪科技革命蓄勢待發,全國已邁入高鐵時代、大數據時代、大眾旅游時代和生態文明新時代,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密集落戶貴州,為黔南引領新常態、培育新動能、發展新經濟提供了重大機遇。
作為連接“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黔南是貴州乃至大西南面向珠三角開放的橋頭堡,具有環貴陽鄰貴安的地緣優勢、陸水空互濟的交通優勢、涼爽宜人的氣候優勢、厚重多彩的人文優勢、“中國天眼”的科技優勢,為黔南補齊發展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優越條件。
當前,黔南正勇當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的橋頭堡,發揚大射電創新精神,唱響好花紅民族絢歌,奮力打造民族地區創新發展先行示范區,為開啟基本現代化建設新征程而奮斗。
責任重于泰山,使命無上光榮。黔南各族干部群眾正在奮進的道路上齊心聚力,朝著正前方,匯聚正能量,“搶”字當頭,“干”字為先,“實”字落地,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
(責任編輯/蒙 珺)

五載春秋,無數美麗蝶變在黔南大地涌現,黔南在追趕中跨越、在跨越中奮進。圖為黔南州都勻市毛尖鎮高寨水庫。(黔南州委宣傳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