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城景深度融合 農文旅一體發展
文 蔣建民

凱里經濟開發區,按照多中心、“組團式”的城鎮化路徑,打造一批特色凸顯、功能完善、宜居宜業宜游的“城中城”。(凱里經濟開發區黨政辦公室供圖)
作為凱麻同城化的主戰場和主陣地,凱里經濟開發區在開發建設中,遵循“新城引領、產業支撐、配套跟進、整體提升”的總體思路,堅持產業、城市、景區有機融合,互動發展,推進“企業園區化、園區城市化、城市景區化”進程,先后獲批貴州省首批清潔生產試點示范園區、貴州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貴州省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及貴州省“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2016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GDP)完成36.8億元、規模工業總產值55.41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完成15.44億元。
堅持產城景統一規劃。全區14個功能區相對明晰獨立,但又相互依存聯系,配套建設休閑、旅游、文化創意、民族風情、商務、學校、酒店等城市功能配套區,讓單一的經濟功能區,轉變成為產業集聚基地、旅游景區和現代化新城。
堅持園區、城市、景區統一建設。把園區、景區納入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將水、電、路、通訊、綠化、環衛等基礎設施與城市銜接,合理布局城區服務功能,方便市民生產生活,涌現出多個“園中園”、城中城”,推進了園區城市化、城市景區化進程。
不斷優化產業布局,規劃建設“園中園”,實施綠色招商,堅持清潔生產,形成“一區多園”格局。大數據產業園、醫藥產業園、民族文化創意產業園、裝備制造產業園4個專業園區初具規模,引進中科漢天下、富士康SMT等20余家高科技項目入駐。目前,全區累計有企業1570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6戶。
“城中城”快速做大。凱里經濟開發區立足山區實際,按照多中心、“組團式”的城鎮化路徑,抓住一批民生和城市綜合體重大項目,加快推進凱麻新城區建設,涌現出黔東南大學城、白午生態移民新城、經緯汽車城等一批特色凸顯、功能完善、宜居宜業宜游的“城中城”。
景區景點建設方興未艾。全力推進下司古鎮旅游開發建設,已建成鼓樓、風雨橋、古戲樓、古牌坊等10個重點景觀。建成“210廣場”、白午生態移民文化廣場、苗妹非遺博物館、民族文化創意產業園等一批重點文化旅游項目,其中下司古鎮和苗妹非遺博物館已成為3A級旅游景區。另外,積極開發高端項目,提升下司古鎮旅游品質。目前,已啟動建設滇川會館、下司聯保團、下司土司衙門、下司訓鴿隊、玉皇閣等古建筑建設項目,加快推進凱里軍工電子三線文化主題公園、中華民俗歡樂谷、東方斗牛城等項目建設,著力打造5A級景區和國內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
下一步,凱里經濟開發區將緊緊圍繞打造凱里新城和國家級開發區兩大發展目標,按照“新城引領,產業支撐,配套跟進,整體提升”的發展思路,加快推進大數據產業園、民族醫藥產業園、裝備制造產業園、民族文化創意產業園等專業園區以及下司古鎮旅游開發、鴨塘街道提升改造等建設,努力建設成為產城景融合互動發展的高科技產業聚集區和綠色生態、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花園式新城。
(作者單位:凱里經濟開發區黨政辦公室 責任編輯/蒙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