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發展實現六個“新突破”
文 陸再義
風雨兼程、砥礪奮進,天柱縣始終堅持加快發展、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實現六個“新突破”。
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新突破。綜合實力不斷提升,GDP從2011年的32.77億元增至78.28億元,財政總收入從3.34億元增至8.56億元,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78億元。創新多元化投入機制,保障項目建設和民生事業投入,有效管控政府債務,財政運行狀況優良,經濟發展快速健康。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顯著提升,通過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國家級驗收和普及十五年教育省級驗收。實現全縣整體脫貧和9個貧困鄉鎮“減貧摘帽”、9.91萬人脫貧,貧困發生率比2011年下降25個百分點。
統籌城鄉發展實現新突破。縣城建成區面積從6.5平方公里增至11平方公里,常駐人口城鎮化率42%。以“山水田園·人文天柱”為內涵,挖掘“接天地之靈氣、聚田園之秀美、顯山水之神韻、展人文之大觀”的底蘊,堅持產城景融合,展現天柱特有的苗侗文化、宗祠文化符號,打造湘黔接邊區域中心城市。建設農業公園,遠口鎮列入全國重點小城鎮,三門塘村劉氏宗祠保護與修復項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6年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榮譽項目獎。
產業發展實現新突破。圍繞做好“家文章”、打好“水上牌”、念好“山字經”、走好“田園路”、唱好“民族歌”,打造清水江百里畫廊旅游核心區。依托“中國重晶石之鄉”資源優勢和能源經濟再發展機遇,打造“世界鋇都”和水電能源基地。培育農業“三小”工程,天柱茶油、清香型烤煙、騾鴨等特色品牌遠近聞名。聚焦生態經濟和大健康產業,精品水果、中藥材、生態養殖等有機農業加快發展。向改革要動力,向開放要活力,累計引進招商項目99個,到位資金169億元。
發展條件實現新突破。三黎高速通車,建設清水江高等級航道工程,天柱支線機場和天柱至銅仁大龍、天柱至湖南會同高速將于年內動工。“六個小康”行動計劃累計投入31億元,全縣公路總里程3134公里;構建現代水利保障體系,解決18.3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完成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工程,寬帶和4G網絡鄉鄉通。
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突破。堅持生態優先,推進綠色發展,實施水利建設、生態建設、石漠化治理“三位一體”規劃,樹立全域綠色、生態、循環理念,創建生態城市、生態園區、美麗鄉村,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創建。實施“綠色貴州”三年行動計劃,森林覆蓋率60.16%。建成一批生態環保工程,縣城空氣質量優良率、城鄉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均達100%。
黨的建設實現新突破。扎實開展各項學習教育活動,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深化拓展。實施“快樂家園”行動計劃,被評為全省基層組織建設先進縣。推行“三戶+三小”黨建扶貧模式,打造亮點工程。下放部分項目建設權限到鎮村,扶貧工作由“輸血”向“造血”轉變。
天柱縣未來五年發展總體思路:決勝“一個目標”,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建成”,建成湘黔接邊區域中心城市和清水江百里畫廊旅游核心區;再上“三個臺階”,經濟實力、社會建設、文化發展再上新臺階;推進“四大戰略”,推進“工業強縣、城鎮帶縣、旅游活縣、文教興縣”戰略;促進“五個升級”,致力創新驅動、打造特色產業體系升級版,致力協調發展、打造統籌城鄉一體化升級版,致力綠色發展、打造生態文明升級版,致力開放帶動、打造開放發展升級版,致力共享和諧、打造民生福祉升級版。
(作者系天柱縣委書記 責任編輯/蒙 珺)

五年砥礪奮進,天柱縣堅定不移地走轉型、發展、跨越之路。圖為三黎高速公路天柱樂寨特大橋。(彭澤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