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省十一次黨代會以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綜述
文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江婷婷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省十一次黨代會以來,貴州嚴格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要求,堅持依規依紀管黨治黨,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兩個責任”在貴州落地生根。把握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弛而不息“糾四風”,發揮巡視利劍作用,著力解決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和制約,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有力的紀律和作風保證。
“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黨委負主體責任,紀委負監督責任”。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出臺《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從理清責任、明確責任入手,對落實“兩個責任”提出要求。
中央精神就是定音鼓。省委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迅速反應,立即行動。
從2014年的《中共貴州省委關于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的意見》《中共貴州省委關于深入推進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決定》,到2015年的《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清單(試行)》,再到2016年的《中共貴州省委關于深入落實“兩個責任”推進干部約談常態化的指導意見》……
一系列文件明晰了責任內容,厘清了責任邊界,曬出了任務清單,構建起完備的責任體系,為各級責任主體落實責任提供了“施工圖”“考核表”和“問責尺”。
在落實主體責任上,通過以上率下,推動全省逐級約談各級各部門黨委(黨組)、紀委(紀檢組)主要負責同志,層層傳導責任壓力,強化責任意識,切實扛起管黨治黨責任。
強化監督執紀問責,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高舉紀律戒尺,探索實踐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把嚴明政治紀律放在首位,加強對違反“六大紀律”行為的監督檢查,嚴肅查處違反紀律行為。對反映黨員干部問題線索大起底、大清理、大排查,重點查處不收斂不收手、問題線索集中、群眾反映強烈、現在重要崗位且可能還要提拔使用的領導干部,持續形成震懾,推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的形成。
“過年過節,賀卡消失了。節日節慶,大場面慶典取消了。公款旅游、公款吃喝、開著公車接孩子上下學的少了。最令我們頭痛的人情負擔少多了,打麻將的現象也少多了,社會風氣越來越好。”提起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省委十項規定精神帶來的變化,息烽縣政協退休干部蔣光贊譽之情溢于言表。
2014年,省委印發《貴州省黨員干部政治紀律“十嚴禁”》和《黨員干部作風“十不準”》,嚴明紀律、立規定紀,開列負面清單,明確作風戒尺,扎緊了制度的“籠子”。幾年來,簡潔明了的“十嚴禁”“十不準”成為全省黨員干部廣泛知曉、不可觸碰的紀律“紅線”,也是全省整治作風問題的鐵規禁令。
近年來,在省委加強部署、有力推動和示范帶動下,各級黨組織層層抓緊抓實作風建設,黨風政風為之一新。
從勤儉辦兩會,到領導干部輕車簡從深入基層調研,到黨員干部轉變作風服務群眾……八項規定正在貴州落地生根,為民務實的新風正氣正逐步形成。
全省各地從治理公款購買賀年卡、煙花爆竹、月餅等具體問題開始,從一頓飯、一條煙、一次公車私用等一件件“小事”抓起,抓具體問題、抓關鍵節點,以釘釘子精神看住一個個節點,解決一個個具體問題,動真碰硬、寸土不讓、持之以恒,狠剎作風陳疾陋習,帶動作風的整體轉變。
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緊緊扭住“四風”不放,抓住元旦、春節、五一、中秋、國慶等重要節點,緊盯享樂奢靡,開展全方位、多頻次的明察暗訪,持續整治公款吃喝、公款送禮、公款旅游、公車私用等問題,以突出問題的解決推動黨風政風的持續好轉。
據省紀委、省統計局每年開展的全省黨風廉政建設社會民意抽樣調查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社會公眾對黨員干部作風的滿意度評價呈逐年上升趨勢。
嚴查群眾身邊的腐敗,基層紀檢監察機構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是關鍵。
貴州是全國貧困程度最深、脫貧任務最重、實現同步小康最艱巨的省份之一。每年中央和省投入的民生項目資金量大面廣,如果被基層干部侵占,脫貧攻堅的目標就不能實現,群眾就會對黨產生怨氣、失去信心,最終動搖黨的執政基礎。
2014年以來,全省通過創新基層紀檢監察管理體制,強化民生監督,嚴肅查處群眾身邊“四風”和腐敗問題,推動行業主管部門和各級黨組織切實履行民生項目資金監管主體責任,使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在基層落地生根,以嚴明的紀律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保障。
底層試點、頂層設計。2014年3月,在畢節試點并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省委統一部署,在全省各鄉鎮設立民生監督組,推行民生監督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通過整合縣(區)紀工委監察分局和鄉(鎮)紀委人力資源,以鄉鎮為單元設立民生監督組,建立縣級紀檢監察機關、紀檢監察派出機構和鄉(鎮)民生監督組縱橫交錯的立體監督網絡,充分發揮了基層紀檢監察機構的職能作用。
圍繞扶貧攻堅大局,盯住問題發生線索較多的領域,分批分類在職能部門自查自糾的基礎上,每年省級層面統一安排2個專項監察,各市(州)在保證完成全省統一項目的同時,自選開展1至2個專項監察。

六盤水市紀檢監察機關通過院壩會、群眾會等形式,廣泛開展“案說民生”,現場通報案情,現場解讀民生政策。(省紀委供圖)
延伸監督觸角,全省所有村居共配備村級民生監督員隊伍共38931名,及時發現苗頭性問題。
探索運用科技手段加強扶貧項目監管,建立“民生資金云”大數據平臺,設置督查模型,通過系統數據分析對比,及時研判分析預警問題。
數據顯示,2016年全省各民生監督組共立案12132件,黨政紀處分12041人。基層群眾真切感受到了正風反腐的力度和成效,有了更多獲得感,進一步提振凝聚了民心。
巡視是反腐倡廉的“利劍”,巡視組是發現問題的“尖兵”。
黨的十八大以來,十一屆省委深入貫徹中央關于巡視工作的決策部署,聚焦全面從嚴治黨,共開展了9輪巡視,巡視266個地方和單位,對80個地方和單位開展了巡視“回頭看”,實現本屆省委巡視監督全覆蓋。
把發現問題、形成震懾作為巡視工作的主要任務,緊扣“六項紀律”,深化“四個著力”,突出政治巡視定位,著力發現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的問題。機動靈活運用常規巡視、專項巡視和“回頭看”巡視多種形式,加強巡視前情況收集和準備工作,建立巡視工作中期匯報制度,采取“一對一”談話和單獨約談等談話方式,加強與紀檢監察、審計機關協調溝通,收集、分析和研判問題,努力破解“聽真話難、了解實情難”的問題。五年來,巡視共發現干部問題線索4098個,涉及省管干部418 人。
深化監督效果,強化成果運用,加大巡視發現問題整改力度。建立巡視反饋問題臺賬和干部問題線索臺賬,按照“五賬”管理要求,對巡視成果善加運用、分類處置,督促抓好問題整改,開展巡視整改情況專項檢查,確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
(責任編輯/蒙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