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發展要兼顧“面子”和“里子”
文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徐海星
陳維明:建設海綿城市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提出來的。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海綿城市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海綿城市第一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海綿城市不僅僅是單純的管道擴容、鋪設滲透地磚,建設海綿城市,其核心內容是要充分發揮原始地形地貌對降雨的積存作用,充分發揮自然下墊面和生態本底對雨水的滲透作用,充分發揮植被、土壤、濕地等對水質的自然凈化作用,使城市像“海綿”一樣,對雨水具有吸收和釋放功能,能夠彈性地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
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省級層面,對海綿城市建設都極為重視。2016年10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國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中央有舉措,貴州有行動。貴州相應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貴州省海綿城市建設技術導則》《貴州省海綿城市建設發展“十三五”規劃》等相關政策,明確了全省海綿城市建設工作“十三五”期間建設發展目標。
陳維明:對于貴州來說,全省幾乎所有的大中城市和80%的小城鎮都在喀斯特地貌地區,生態環境脆弱,大量初期雨水形成的地表徑流未通過綠地的滲透過濾直接排入河道,會帶來水污染問題,而水生態環境一旦破壞,修復難度極大。同時,城市建設面積的擴大,城區硬化面積相應增加,部分城市現有的雨水排水系統難以承擔極端天氣帶來的城市雨水外排負荷,造成城市內澇頻發,會出現逢雨必澇、遇晴易旱現象。
建設海綿城市,不僅能把有限的雨水留下來,作為補充地下水和雨水利用的重要途徑,還能有效緩解城市內澇,改善城市水生態,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具體來說,在城市開發建設中,加強規劃建設管控,通過源頭減排、過程控制、系統治理,采取屋頂綠化、透水鋪裝、下凹式綠地、雨水收集利用設施等措施,使建筑與小區、道路與廣場、公園和綠地、水系等具備對雨水的吸納、蓄滯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使老百姓切實感受到“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的實效。
這種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既能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滲透和凈化,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又能提高新型城鎮化建設質量,實現城鎮化和環境資源協調發展,是貴州建成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的重要舉措。
陳維明:如你所說,海綿城市是一種低影響開發建設的模式,貴州正在積極推廣和應用,在貴州省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將根據高原喀斯特地貌地區的降雨特點和地貌特征,全面建設海綿城市。根據貴州省海綿城市“十三五”建設規劃,到2020年,將基本實現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的目標要求。
目前,全省已建成海綿城市約13.3平方公里,2017年計劃建成面積約26平方公里。黔西南州、貴安新區等地積極開展地下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建設,貴陽市、六盤水市、銅仁市等在城市建設中也積極貫徹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其中,貴安新區作為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之一,目前工程開工率達到83.7%,六盤水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工程開工率達到97%。
收獲的薯塊,運輸前最好間隔一定時間使薯塊表面干燥后、再及時裝筐(一聲),裝筐時要輕拿輕放,避免薯皮大量擦傷或碰傷,不能及時運走的筐,應該用薯秧蓋嚴壓實,防止在陽光下暴曬而灼傷塊莖。
陳維明:通過海綿城市建設,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城市新建區域全面實施構建低影響開發系統,城市已建區,通過與棚戶區、危房改造和老舊小區更新相結合,也能因地制宜構建低影響開發系統,城市雨水徑流控制率能得到顯著提升。
城市水環境將得到明顯改善,海綿城市建成后,排入河湖水系的初期雨水污染物濃度將明顯降低,改善城市水生態。城市水生態系統一旦形成良好的自然循環,生態環境的自我修復能力將進一步增強。
此外,建設海綿城市,不僅降低了外排雨水量,而且由于這套系統有錯峰、滯留的作用,城市雨水排水系統排澇能力能得到明顯增強,城市易澇點會大幅縮減。如果將雨水資源化利用,提高雨水利用替代城市供水比例,還能緩解城市供水壓力。
陳維明:海綿城市建設工作在貴州開展實施,可借鑒的經驗不多,項目規劃、建設和后期管理都存在技術和人才支撐。所以全省的海綿城市建設非一日之功,需要持之以恒、久久為功,貴州海綿城市建設將分階段推進,直到2020年達成建設目標。

第一階段是編制規劃、工作安排階段。到2017年底,全省所有市、縣完成海綿城市建設規劃編制工作,各城市根據規劃制定實施計劃,建立海綿城市項目庫。
第二階段是突出重點、初見成效階段。到2018年,貴安新區生態核心區完成《海綿城市試點建設三年實施計劃》的規劃建設任務,貴陽市及各市(州)中心城市根據規劃統籌推進海綿城市系統建設,黑臭水體的治理陸續開展,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意義的海綿型建設項目。
第三階段是全面實施、顯著改善階段。全省各城市新建區全面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老城區結合城鎮棚戶區改造、城鄉危房改造等工程,以解決城市內澇、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體治理為突破口,推進區域整體治理,逐步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各城市根據海綿城市建設規劃以及實施計劃,并借助前期項目建設經驗,積極統籌推進海綿城市的建設。
陳維明:到2020年,全省將建設綜合管廊500公里、海綿城市450平方公里,要建成100條海綿型示范道路,100個海綿型示范公園綠地,100個海綿示范小區和100條生態景觀示范河道。
住建廳作為全省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編制的牽頭部門,將進一步提高認識,明確目標責任,加快推進全省海綿城市建設進度。
貴州已印發了《貴州省海綿城市建設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了我省各地“十三五”期間海綿城市建設目標,用以指導各地建設。我們力爭在今年6月前完成全省設市城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編制工作,積極推進貴州海綿城市建設工作。
為增強海綿城市建設項目的資金保障,我們將采取相關措施加強社會參與,助力海綿城市建設。貴安新區海綿城市建設項目作為國家第一批試點,該區海綿城市PPP項目建設初具成效,我們將進一步探索、總結經驗,加快推動全省海綿城市建設管理市場化進程。
為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順利進行,我們還將加大技術支持,提高科學組織海綿城市規劃建設能力。貴州于2015年12月印發了《貴州省海綿城市建設技術導則》,我們將組織開展地方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技術培訓,逐步提高各地的技術水平。
(責任編輯/李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