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張 恒
全域旅游魅力凸顯
—— 2017年端午節貴州旅游見聞
文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張 恒
深入貫徹全域旅游理念,提升公共服務,加強市場監管,豐富產品供給,貴州捧出一道道富有節日和地方特色的“旅游大餐”。
錦江河上,彩旗飄揚,鑼鼓喧天,一艘艘龍舟猶如群龍爭霸般競渡……5月30日,2017年中國龍舟公開賽(貴州·銅仁·碧江站)暨中國傳統龍舟大賽在銅仁市碧江區大明邊城龍舟基地鳴槍開賽,賽事除了吸引本地居民參與,更有不少旅客慕名前往觀賞,歡度端午節。
“從起點到終點,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看龍舟的好位置。”來自西安的游客王軍保旅行途中路過銅仁,盛大的龍舟賽吸引他做出多留幾天的打算,“龍舟賽這樣濃厚的民族特色活動,值得一看。”
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是國民集中出游的“旅游節”,而像王軍保一樣到貴州的游客還有1300多萬人。端午小長假,貴州積極貫徹全域旅游理念,提升公共服務,加強市場監管,豐富產品供給,捧出一道道富有節日和地方特色的“旅游大餐”,實現旅游總收入73.03億元,同比增長39.9%。
紅磚式的舊廠房、被涂鴉的老機器、灰暗的舊煙囪、現代時尚的表演等,處處彌漫著藝術時尚氛圍。端午節期間,位于貴陽市龍洞堡的1958文化創意園吸引很多市民前往游玩。
“這里很有工業風的感覺,有特色也非常漂亮。”來自貴州師范大學的大一學生鄧坤,特意與同學從花溪區趕來一睹園區的風采。作為4A級景區——多彩貴州城的重要組成部分,1958文化創意園的前身是1958年建造的貴陽龍洞堡生物制藥廠。
如今,園區保留了大量原有的建筑,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提升改造,打造出了藝術工作室、主題餐飲、真人CS等一系列具有現代生活元素的內容。1958文化創意園的存在,為游客帶來一種截然不同的體驗,讓游客在眾多聒噪的景點中找到休憩之地,也讓貴陽這座城留住了一個特殊時代的記憶。
距離1958文化創意園僅數百米,多彩貴州城的極地海洋館同樣熱鬧非凡。自去年9月正式開放以來,海洋館已經接待了超過40萬游客。極地海洋館分為亞馬遜熱帶林區、海洋珊瑚礁魚區、極地動物區等9個展區,展出的300多個品種上萬只海洋生物中,還包括世界級瀕危物種北極熊、企鵝等。
“端午節靠近兒童節,帶小孩子出來玩玩也長長見識。”平時沒時間陪孩子,貴陽市民羅先生在節假日特意帶著5歲的兒子來看海豚。據了解,小長假期間,可以容納2500人的海洋歡樂劇場幾乎是場場爆滿,觀眾至少要提前20分鐘進場。
今年端午節假期臨近兒童節,提前為孩子過節成為家長出行的主要動力。貴州主要旅游景區和鄉村旅游集聚區等地,隨處能夠見到家長、孩子“集體出游”,而游樂設施齊備、路程時間較短、可以玩沙玩水的旅游景點受到青睞,海洋公園、動物園、主題樂園預訂火爆,游客一路歡聲笑語,收獲更多幸福體驗。
觀龍舟、品民俗、游古鎮、覓鄉愁……廣大民眾出游熱情高漲。貴州特色旅游小鎮、城市休閑街區集合文化體驗、旅游服務、休閑度假等多重旅游功能,以小空間承載創新發展大戰略,備受游客青睞,成為全域旅游發展的排頭兵和端午旅游市場的亮點,凸顯全域旅游格局。
“原生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真的不只是吸引我們貴州人,也吸引著國內外的游客。”5月28日,在多彩貴州文化創意園“非遺周末聚”上,游客張瑋觀看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仡佬族毛龍后感慨道。
作為貴州的一項非遺公益性文化活動,在端午節期間啟動的“非遺周末聚”,成為貴州文化旅游的又一“吸晴點”。作為新一輪文化大餐的“頭菜”,石阡縣不僅帶來了仡佬蹦蹦鼓、竹夜郎、石阡木偶戲等非遺展演,也展示了當地刺繡、儺面等民族文化產品以及神仙豆腐、竹筒飯等當地美食。
不僅是民俗文化旅游火熱,貴州各地還充滿游樂性、參與性和體驗性的“旅游+”產品,讓游客出游選擇更豐富、玩得更盡興,“旅游+”勢不可擋。
“旅游+科技”產品升溫。科技旅游寓教于樂,游客在游玩中可以感受和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位于貴安新區的北斗灣小鎮·華僑城V谷創意園,借力“VR”新產業助力旅游發展,用強大的數字科技為市民帶來一場文化科技娛樂盛宴。僅北斗灣小鎮節假日期間接待游客近5萬人,帶動周邊餐飲收入近60萬元。
“旅游+民俗”持續火爆,以祭祀屈原、賽龍舟、品粽子等為主題的民俗游、古鎮游、祈福游主題產品走俏。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鎮遠用搶鴨子、藥浴、掛艾草香囊等傳統方式講述著自己的“故事”;平塘縣第四屆民間水龍表演等系列活動,讓平塘市民感受到了傳統節日的濃濃氛圍,也吸引了省內外游客齊聚平塘一起狂歡。
“旅游+文化”融合發展,打造出一批全新的旅游業態。仁懷市順應農時,以“端午踩曲”展現醬酒文化,更以2017酒旅文化年拉開融合發展的序幕,酒旅文化發展有聲有色;貴陽孔學堂舉行了“賞民俗·百人包粽子”體驗活動、中國古琴藝術講座、縫制香囊體驗活動、文化講座等。
“旅游+體育”前景廣闊,把體育元素與地方景點結合起來,讓人能夠同時感受到體育參與的樂趣和旅游休閑的愉悅。三都自治縣將2017中國汽車短道拉力錦標賽(貴州三都站),與水族文化旅游完美融合,創新思路營銷三都少數民族文化,推廣全域旅游資源;“奔跑中國 紅色之旅”2017遵義國際半程馬拉松等體育賽事活動舉辦,將旅游與賽事推上一個又一個高潮。
走進雷山縣西江千戶苗寨景區內的廁所,不僅設施齊全、干凈整潔,還有母嬰室、殘疾人衛生間,充分考慮和滿足了攜家帶口游客及特殊游客群體的如廁細微要求,在細節上充分展現出景區基礎設施的人性化。“西江廁所讓人感覺十分走心,景區也越來越漂亮,讓人耳目一新。”游客王女士不禁為西江點贊。
在貴州赤水市,隨著蓉遵高速公路全線通車,赤水成功突破交通“瓶頸”制約,成為川黔渝省界上的交通樞紐和主要旅游集散地。赤水借力“廁所革命”,實施旅游景區品質、接待服務能力和旅游品牌形象“三大提升”工程,推動旅游經濟快速增長。
不只是赤水市、雷山縣,“廁所革命”引領全省旅游公共服務全面提升。各地在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上狠下工夫,大力推進廁所革命,提升游客舒適度和滿意度。
面對大眾旅游時代,貴州省按照旅游服務質量提升年活動的要求,采取多種措施不斷提高旅游企業服務質量,游客滿意度進一步提升。
旅游警察成為假日旅游服務和市場秩序監管的重要力量,為景區平安健康發展保駕護航,及時化解景區內發生的矛盾糾紛,解決游客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同時,節前假日旅游指南引導游客有序出行,全省各地積極發布提示、提醒信息,引導游客合理安排路線,安全、文明出行。
“假日旅游是旅游業發展的一扇窗口、一面鏡子,貴州要全面推進全域旅游和‘旅游+’,大力提升旅游綜合管理水平,用豐富的產品和全方位的服務,讓游客住得舒心、玩得開心。”省旅發委工作人員表示,貴州正在努力實現假日旅游全域服務、全域保障、全域供給、全域精彩,迎接正在興起的大眾旅游時代。(責任編輯/袁 燕)

端午節期間,貴州各地充滿游樂性、參與性和體驗性的“旅游+”產品,讓游客出游選擇更豐富、玩得更盡興。圖為1958文化創意園的民族表演。(貴州省旅游發展委員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