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金融 有光亮不怕路遙遠
農業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繁衍的基礎產業,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央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巨大成就,農民生活邁上一個新臺階。但是,農業農村仍然沒有擺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的地位,破解三農難題仍然是我國當前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
此外,隨著我國經濟不斷融入全球一體化的大格局,和我國經濟發展帶動的勞動力成本上升,我國農業發展的新問題凸顯出來——人均土地資源少,阻礙了勞動生產率的提升;農產品價格飆升,農業生產成本遠高于國際市場價格,造成農產品售賣難;農業生產受天災影響造成的損失大,農業風險高。
農業的出路在哪里?答案唯有科技。科技創新體系引領支撐農業生產體系、產業體系和經營體系的優化重構,不斷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升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科技改變農業。近幾年來,我國農業科技工作取得長足發展,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20%提高到56%以上。
但是,隨著農業生產規模的集聚,商品化和現代化水平的提升,農業生產的初期投入需求越來越大,傳統的簡單擴大再生產的路徑已經難以維持。金融作為經濟發展支柱,不僅能為農業技術創新活動提供必要的資金,而且還可以合理引導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提高農業的整體競爭力。
農業科技的進步、農業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金融的支持,農業科技企業是我國現代農業產業建設的承載主體,推動農業現代化必須首先破解農業科技企業的融資困境。然而,農業的投資較一般投資相比,有著資金需求大、周期長、風險高等特點。而金融要求遵循盈利的規則:低風險、回報快。這就使得金融資本進入農業科技領域更難。
破解農業科技與金融結合的困境,未來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發揮農村金融在農業產業鏈發展和整合中的作用,健全強農惠農金融支持體系,推動金融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加強農業科技金融的薄弱環節以促進農業現代化、產業化進程。多年來,國家政策銀行、商業銀行、社會各種資本都在農業科技產業發展上做出過很多有益的嘗試,我們堅信,農業既然是一個產業,就一定能夠產生效益,吸引資本的加入。前路雖然漫長,但有希望,就不怕路遙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