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王雯慧
定格記憶 傳遞科技
——2017年全國科技活動周小記
本刊記者|王雯慧
5月20日至27日,2017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場活動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圓滿舉辦,在8天活動期間為百姓奉上了一場豐富多彩、琳瑯滿目的科技盛宴。

五月的北京,天空一碧如洗。這個五月,“一帶一路”峰會的熱情還未減退,一場科技的盛宴便隆重登場。
5月20日,2017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正式拉開序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參加2017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開幕式現場。今年的科技活動周以“科技強國·創新圓夢”為主題,主場活動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舉辦,通過大型科普博覽全方位展示科技扶貧精準脫貧成果,科技重大創新成就,優秀科普展,和科普圖書科普互動等產品。
5月22日早晨8點左右,北京民族文化宮的門口已經排起了長隊。“我昨天也來了,今天我帶孫子再來一次……”62歲的翟會珍阿姨告訴記者,她已經是第二次來科技活動周了。她說,“今天我特意帶孫子來體驗一把智慧鋼琴,我還拿了DV要專門給他錄個小視頻。”
所謂的“智慧鋼琴”,它的“智慧”奧妙在于可以自主彈奏,據悉,這是我國自主研發的,而且是世界首創的智慧鋼琴,可以用于陪練和輔導,相對于傳統的機械鋼琴,更容易上手。
在“生命科學”展廳里,機器人“小i”可成為了小明星,“小i”是一款智能醫療機器人,人們通過和它的問答對話,在互動中了解腫瘤放射治療的基礎知識、回答關于腫瘤疾病方面的問題。
無人駕駛汽車、飛向太空科普講座、自然能提水等項目也深受觀眾喜愛。據悉,本屆科技活動周主場活動通過大型科普博覽,以視頻、圖片、實物模型、互動體驗、娛樂游戲等方式,展示科技扶貧精準脫貧成果、科技重大創新成就、優秀科普展教具、科普圖書等科技成果和科普產品共260多個展項。本屆科技周圍繞科學競賽、科普講座和互動體驗、典禮活動和科普表演等方面組織了三大類22項主題活動。
為了讓科技周惠及更多的觀眾,本屆科技活動周上,北京市科委利用新媒體對科技周主場開展了全方位的報道,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科普盛宴。針對北京科技周主場活動舉辦時間有限的問題,主辦方以微信公眾號的形式推出“在線展廳”,把科技周展廳搬到網上,在科技周活動結束后,仍然可以讓更多的觀眾便捷地享受到這一年一度的科普盛宴,走近科學、了解科學。
在一樓主廳,你看到的也許都是一些接地氣的東西:井岡綠茶、秦巴山美味、三峽蜂蜜、四川南江黃羊……可當你了解之后,原來這些接地氣的東西都不簡單,一件小小的展品背后帶動的是產業的發展,牽動的是萬千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事業。在今年的科技活動周上,科技扶貧精準脫貧成果作為重點展示內容。在這里,公眾可以了解到科技扶貧的光輝歷程,聆聽科技特派員的動人事跡,品嘗來自秦巴山的扶貧美味,還可以現場參現場互動。
5月24日,已經是科技展的第四天,恰逢是工作日,本以為展廳不會有太多的人,卻沒想到公眾對科技的熱情依然沒有半分減退。一走進科技扶貧精準脫貧展廳里,只見一位穿著紅軍服裝的炒茶師傅被人團團圍住,格外引人注目。他一邊嫻熟地用雙手翻炒著鍋中的茶葉,一邊給參觀者講解手工制茶的流程。據悉,現場制茶是此次井岡山科技扶貧展覽區的一個特色,今年2月26日,井岡山正式宣布在全國率先脫貧,走出一條科技引領脫貧的新道路,推動了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的轉變。
“哇,這朵花好漂亮!”一個女孩興奮地對同伴說道,她說的正是美麗的永生花。據講解員現場介紹,永生花使用玫瑰、康乃馨、蝴蝶蘭等品類鮮切花,經過選材、染色、定型、烘干等一系列復雜工序加工而成,擁有鮮花的特點卻比鮮花保存時間更長。這些美麗的永生花原材料來自陜西柞水,柞水縣是科技部的定點扶貧縣之一。柞水特色花卉扶貧產業以鮮切花種植、永生花加工為主,已建成永生花花材種植基地500畝及永生花生產線,通過“基地+公司+合作社+農戶+互聯網”的模式,直接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300戶700余人,貧困群眾戶均純收入8000元,占貧困群眾收入的80%以上。
除此之外,在科技扶貧精準脫貧展廳,還展示了以“采蘑菇的小姑娘”為代表的食用菌產業扶貧,以甜蜜的事業為代表的養蜂產業扶貧,以及“北京唐人坊”、“一株仙草的傳奇”、“張雜谷”等深受觀眾喜愛的項目。
5月27日,在主場活動閉幕式上,主辦方評選出了最受喜愛的項目和主題活動。一株仙草的扶貧傳奇、沙漠到菜田的蝶變、農家養金雞敲開致富門、FIND智慧鋼琴、無人駕駛汽車、沖上云霄航空科普飛行模擬實踐教學等55個展項被評為公眾最喜愛的項目。

(攝影:于會瑩)
科技活動周閉幕的第二天,來自陜西紫陽的科技特派員張曉宏告訴記者,此時她已經回到了老家。提及此次作為一名參展人的收獲,張曉宏說,“這次科技活動周上,我看到了自己和別人的差距,在展廳我看到了安徽農業大學做的茶葉,他們已經不光是做茶葉,還延伸了很多其他東西,比如做茶葉成分的提取,將茶葉做成了茶粉,這對我觸動很大。我們還處于只把葉子做成茶的狀態,我覺得我們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從2001年創辦伊始,全國科技周已經走過了17年的歷程,17年來,新的科技成果不斷涌現,科技活動周在形式上不斷創新、在內容上精益求精、在展品既有高大上的前沿科技,也有貼近生活的接地氣的成果,科技活動周的觀眾也越來越多。據不完全統計,本屆科技活動周主場活動共吸引8萬人次觀眾到現場參觀體驗。技活動周已經結束,但與科技活動周相關的文章依然在朋友圈不斷被轉發,科技活動周的熱度還在在傳遞,科技扶貧的事業還在繼續,我們期待下一個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