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瓊 程青虹 王桂萍
(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ICU,新疆 石河子 832000)
老年膿毒癥患者血糖變異度與預后的相關性
曾建瓊 程青虹 王桂萍1
(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ICU,新疆 石河子 832000)
目的 探討老年膿毒癥患者血糖變異度與預后的相關性。方法 選取老年膿毒癥患者120例,根據空腹血糖(FPG)情況分為3組,4.4~6.1 mmol/L患者42例為A組,6.2~8.3 mmol/L患者41例為B組,8.4~10.0 mmol/L患者37例為C組,均行感染相關器官衰竭(SOFA)評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評估系統(APACHE)Ⅱ評分。分析血糖變異度與預后的關系。結果 A組膿毒癥嚴重程度、預后均明顯好于B組和C組,SOFA評分、APACHEⅡ評分、最高血糖、平均血糖、血糖標準差、血糖變異系數、平均每日△血糖均明顯低于B組和C組。B組膿毒癥嚴重程度、預后均明顯好于C組,SOFA評分、APACHEⅡ評分、最高血糖、平均血糖、血糖標準差、血糖變異系數、平均每日△血糖均明顯低于C組。存活患者最高血糖、平均血糖、血糖標準差、血糖變異系數、平均每日△血糖均明顯低于死亡患者(均P<0.05)。最高血糖、平均血糖、血糖標準差、血糖變異系數、平均每日△血糖與預后存在明顯正相關。結論 老年膿毒癥患者血糖變異度與預后的關系密切。膿毒癥越嚴重,血糖變異度越大,預后越差。
膿毒癥;血糖變異度;預后
膿毒癥可誘發全身性炎癥反應,并造成機體重要器官功能受損〔1,2〕,嚴重時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影響患者的預后。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和身體功能的減弱,老年人成為膿毒癥的高發人群〔3,4〕。在炎癥反應的應激狀態下,機體能量代謝和物質代謝會出現異常改變,例如高血糖〔5,6〕。本文探討老年膿毒癥患者血糖變異度與預后的相關性。
1.1 一般資料 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診治的老年膿毒癥患者120例,均符合美國危重病學會制定的臨床診斷標準〔7〕,排除患有其他器質性疾病、血液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疾病、精神疾病的患者,同時排除住院24 h內死亡、住院時間不足28 d而放棄治療、資料不完整的患者。根據空腹血糖(FPG)情況分為3組,4.4~6.1 mmol/L患者42例為A組,男29例,女13例;年齡61~83〔平均(67.8±5.4)〕歲。6.2~8.3 mmol/L患者41例為B組,男27例,女14例;年齡60~82〔平均(67.1±4.9)〕歲。8.4~10.0 mmol/L患者37例為C組,男26例,女11例;年齡60~83〔平均(67.5±4.1)〕歲。3組年齡、性別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已取得患者及家屬同意,且經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
1.2 方法 患者每隔1~4 h,要檢測一次血糖,出現低血糖時,可給予葡萄糖治療后0.5 h重新測量。胰島素的使用要謹遵醫囑,由護士執行,調整FPG在4.4~10.0 mmol/L。使用羅氏ACCU-CHEK血糖儀進行測定,嚴格按照說明進行操作,記錄指標包括最高血糖、平均血糖、血糖標準差、血糖變異系數、平均每日△血糖、每小時平均絕對血糖的改變、血糖連續增加的最大值、血糖連續減少的最大值。給予患者感染相關器官衰竭(SOFA)評分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評估系統(APACHE)Ⅱ評分,記錄患者膿毒癥的嚴重程度。
1.3 評定標準 膿毒癥嚴重程度的評定標準〔8〕:參考2008年《國際膿毒癥和膿毒癥休克治療指南》的診斷標準,將老年膿毒癥患者劃分為膿毒癥、嚴重膿毒癥、膿毒癥休克。SOFA評分的評定標準〔9〕:內容包括呼吸、凝血、肝、循環、神經、腎臟,分別評定,然后合計總分,滿分43分,分數越高,預后越差。APACHEⅡ評分的評定標準〔10〕:內容包括急性心理學評分(APS)部分、年齡、慢性病,分別評定,然后合計總分,滿分71分,分數越高,預后越差。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軟件進行F檢驗、t檢驗、χ2檢驗及Pearson相關性分析。
2.1 血糖分組與膿毒癥嚴重程度的相關性 A組膿毒癥嚴重程度明顯好于B組和C組(χ2=14.952,P=0.001;χ2=37.168,P=0.000),B組膿毒癥嚴重程度明顯好于C組(χ2=8.633,P=0.013)。見表1。

表1 血糖分組與膿毒癥嚴重程度的關系〔n(%)〕
與A組比較:1)P<0.05;與B組比較:2)P<0.05;同表3
2.2 血糖分組與SOFA評分、APACHEⅡ評分的關系 A組SOFA、APACHEⅡ評分均明顯低于B組和C組,B組均明顯低于C組(均P<0.05)。見表2。
2.3 血糖分組與預后的關系 A組存活41例,B組存活32例,C組存活13例。A組預后明顯好于B組(χ2=7.499,P=0.006)和C組(χ2=35.504,P=0.000),B組預后明顯好于C組(χ2=14.674,P=0.000)。

表2 血糖分組與SOFA評分、APACHEⅡ評分的關系,分)
與A組比較:1)t=4.273,P=0.048;2)t=4.749,P=0.043;3)t=7.719,P=0.013;4)t=7.098,P=0.020;與B組比較:5)t=6.064,P=0.020;6)t=5.465,P=0.036
2.4 血糖分組中各血糖變異度指標比較 A組最高血糖、平均血糖、血糖標準差、血糖變異系數、平均每日△血糖均明顯低于B組和C組,B組最高血糖、平均血糖、血糖標準差、血糖變異系數、平均每日△血糖均明顯低于C組(P<0.05)。三組每小時平均絕對血糖的改變、血糖連續增加的最大值、血糖連續減少的最大值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5 不同預后患者各血糖變異度指標比較 存活患者最高血糖、平均血糖、血糖標準差、血糖變異系數、平均每日△血糖均明顯低于死亡患者(P<0.05)。存活患者與死亡患者每小時平均絕對血糖的改變、血糖連續增加的最大值、血糖連續減少的最大值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血糖分組及不同預后分組各血糖變異度指標比較±s)
2.6 各血糖變異度指標與預后的相關性 最高血糖(r=0.518,P=0.000)、平均血糖(r=0.409,P=0.000)、血糖標準差(r=0.426,P=0.000)、血糖變異系數(r=0.341,P=0.000)、平均每日△血糖(r=0.265,P=0.029)與預后呈明顯正相關。血糖連續增加的最大值(r=0.27,P=0.138)、每小時平均絕對血糖的改變(r=0.146,P=0.102)、血糖連續減少的最大值(r=-0.085,P=0.201)與預后無相關性。
膿毒癥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可由機體任何部位的感染引起,其主要致病菌為細菌、真菌、病毒及寄生蟲等。膿毒癥常常發生在有嚴重疾病的患者中,也可見于有慢性疾病的患者。目前膿毒癥的根本發病機制尚未明了,涉及復雜的全身炎癥網絡效應、基因多態性、免疫功能障礙、凝血功能異常、組織損傷及宿主對不同感染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的異常反應等多個方面,與機體多系統、多器官病理生理改變密切相關。
由于膿毒癥患者機體受到了細胞因素、激素、葡萄糖轉運等多因素的影響,容易造成機體出現不同程度的血糖改變,而持續高血糖會加重炎癥反應和器官功能損害,與患者的不良預后密切相關〔11~14〕。評定血糖與預后的關系時,不能單一參考平均血糖,還應參考血糖變異度。本研究結果表明,膿毒癥患者病情越嚴重,血糖升高越明顯,患者的預后越差。
血糖連續增加的最大值與血糖連續減少的最大值是反映血糖波動方向的,其本身僅考慮了兩個血糖值,而不足以反映患者治療期間的波動情況,可能與病癥的嚴重程度有關。本文中每小時平均絕對血糖的改變是隨時間改變而改變的,其差異不顯著可能是患者在住院治療期間血糖監測頻度不同造成的。
平均血糖和變異性是有關聯的。最高血糖和平均血糖均對患者預后造成影響〔15〕。分組時,可考慮不同平均血糖水平,還要進一步分析血糖變異性。不論平均血糖如何變化,血糖變異性都可能與死亡相關。患者的血糖水平越高,膿毒癥就越嚴重,其預后也會越差。血糖標準差和血糖變異系數可很好地反映疾病的嚴重程度和患者的預后狀況。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因而可將最高血糖、平均血糖、血糖標準差、血糖變異系數、平均每日△血糖作為評定患者預后的有效指標。
患者在住院過程中,可能會對血糖變異性造成一定的影響。醫療和護理對細節問題的關注,可能會降低血糖變異性,而這也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性因素。血糖變異性是機體全是炎癥反應的一種表現,是嚴重疾病和瀕死狀態下代謝降低的并發癥,高血糖變異性是具有生物毒性的,會對患者造成不良影響。因為血糖變異性可通過增加氧化應激反應、損傷內皮細胞功能、損傷神經、破壞線粒體和激活凝血而增加患者的死亡風險。本研究結果表明,最高血糖、平均血糖、血糖標準差、血糖變異系數、平均每日△血糖與預后存在明顯正相關。
綜上所述,老年膿毒癥患者血糖變異度與預后的關系密切。膿毒癥越嚴重,血糖變異度越大,預后越差。
1 Camille L,Deborah ES.Infection,sepsis and immune function in the older adult receiving critical care〔J〕.Crit Care Nurs Clin North Am,2014;26(1):47-60.
2 Joshua K,Charles RW.Early iden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J〕.Emerg Med Clin North Am,2014;32(4):759-76.
3 黃增相,楊興易.降鈣素原和乳酸測定對老年膿毒癥患者預后判斷的意義〔J〕.臨床醫學,2011;31(3):23-4.
4 胡碧江,陳建南,陳文騰,等.動脈血乳酸及早期乳酸清除率在老年膿毒癥治療中預后判斷的應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0):2280-2.
5 高志凌,俞興群,楊 明,等.益氣養陰活血法治療膿毒癥應激性高血糖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32(10):1336-9.
6 劉 穎,周大勇.中西醫結合治療膿毒癥患者應激性高血糖研究進展〔J〕.中醫臨床研究,2013;5(8):120-2.
7 Levy MM,Fink MP,Marshall JC,etal.2001 SCCM/ESICM/ACCP/ATS/SIS international sepsis definitions conference〔J〕.Crit Care Med,2003;31(4):1250-6.
8 Dellinger RP,Levy MM,Carlet JM,etal.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2008〔J〕.Intens Care Med,2008;34(1):17-60.
9 殷勝祿.SOFA評分聯合降鈣素原在膿毒癥早期診斷及預后應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1):2536-8.
10 李銀平,秦 儉,王 晶,等.乳酸和APACHEⅡ評分在評估老年膿毒癥患者預后中的應用〔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1;11(12):2273-5.
11 王長遠,秦 儉,王 晶,等.動脈血乳酸水平評估老年膿毒癥患者預后的研究〔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1;14(4):411-2.
12 趙 黎,張 任,曾 艷,等.高容量血液濾過對老年膿毒癥血流動力學和氧代謝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學,2013;11(2):200-1.
13 韓旭東,黃曉英,葛志華,等.膿毒癥患者血糖變異度與預后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危重癥醫學雜志(電子版),2011;4(3):168-72.
14 楊宇寧.膿毒癥患者血糖與預后關系的前瞻性觀察研究〔J〕.中外醫療,2013;28(1):104-5.
15 陳桂青.入院24 h平均血糖對重癥膿毒血癥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外醫療,2012;6(1):57-8.
〔2015-09-17修回〕
(編輯 苑云杰/曹夢園)
石河子大學科學技術研究發展計劃重大項目(gxji2011-zdgg07-01)
程青虹(1967-),男,博士,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重癥監測治療學研究。
曾建瓊(1985-),女,在讀碩士,住院醫師,主要從事重癥監測治療學研究。
R587
A
1005-9202(2017)10-2520-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10.077
1 石河子市中心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