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凱,黃丙慶
(山東中車同力達智能機械有限公司,濟南 250022)
基于視覺的發動機飛輪機器人擰緊系統
陳 凱,黃丙慶
(山東中車同力達智能機械有限公司,濟南 250022)
針對柔性制造的發展為飛輪螺栓擰緊帶來的新問題,為了更好地保證發動機飛輪緊固質量,設計提出一種基于視覺的發動機飛輪機器人擰緊系統。該系統采用工業相機檢測計算飛輪螺栓的位置,通過機器人帶動擰緊軸實現全自動無人作業。伺服電機帶動兩根擰緊軸自動變換中心距,通過自動套筒工裝實現套筒自動切換,該設計滿足了不同型號飛輪的混線生產要求,提升了生產效率,提高了裝配質量。
擰緊機;飛輪;工業相機;機器人
發動機后端帶齒圈的金屬圓盤稱為飛輪(Flywheel),飛輪是發動機的關鍵安全件,其功能是調節發動機曲軸轉速變化,起穩定轉速的作用。在目前的發動機飛輪生產中,已普遍采用定扭矩螺栓擰緊機,然而其自動化程度較低,同時由于市場需求的多樣性,汽車業由傳統的單品種、大批量生產方式向多品種、中小批量及“變種變量”的生產方式過渡,柔性制造的發展使得在發動機飛輪螺栓擰緊工位不同機型的中心距、扭矩等工藝參數完全不同,但是目前市場上飛輪螺栓擰緊機無法滿足汽車柔性制造流水線的生產要求。
針對柔性制造的發展為飛輪螺栓擰緊帶來的新問題,為了更好地保證發動機飛輪緊固質量,本文設計提出一種基于視覺的發動機飛輪機器人擰緊系統。該系統采用工業相機檢測計算飛輪螺栓的位置,通過機器人帶動擰緊軸實現全自動無人作業。伺服電機帶動兩根擰緊軸自動變換中心距,通過自動套筒工裝實現套筒自動切換,該設計滿足了不同型號飛輪的混線生產要求,提升了生產效率,提高了裝配質量,本設計通過與玉柴動力合作實現了設計的生產應用。
6A/6B/6J機型柴油發動機飛輪螺栓最大力矩要求輸出230N.m,分為8螺栓飛輪、7螺栓飛輪兩種產品系列,采用2軸擰緊機分四次對角擰緊。飛輪分布如圖1所示,扭矩與螺栓分布如表1所示。

圖1 8顆螺栓的飛輪實物圖

表1 飛輪擰緊工藝表
本文提出的機器人擰緊系統主要由機器人系統、承載框架、2軸擰緊系統、伺服變徑機構、套筒快換機構、相機光源系統、電控系統組成。圖2為本文所介紹的機器人擰緊系統結構示意圖。其中機器人系統帶動整個機構移動定位,擰緊軸、變徑系統、相機等固定在承載框架上,變徑系統通過伺服電機與絲杠傳動帶動兩根擰緊軸移動,實現擰緊軸中心距變換,當需要進行套筒更換時,機器人帶動整個機構移動到套筒變換工裝位置上方進行套筒自動更換。

圖2 框架式擰緊機結構圖
系統工作過程如下:流水線發動機運轉至擰緊工位,首先由舉升定位裝置頂升并定位,機器人系統利用工業相機檢測系統自動檢測螺栓的相位及角度變換,依次實現每一組螺栓的擰緊;當飛輪螺栓的角度相位不同時,機器人能自動調整擰緊軸的角度,擰緊軸的套筒能自動套入螺栓頭內。
控制系統采用基于西門子Profibus總線結構,主要包含:主控PLC(S7-315)、ABB機器人系統、2軸擰緊系統、S120系列伺服系統、RFID讀碼系統、TP1200觸摸屏等電氣元件組成。主控PLC通過Profinet總線與MES系統集成,視覺系統通過以太網總線與機器人系統相連,系統控制系統結構如圖3所示。

圖3 控制系統結構圖
3.1 機器人系統
根據擰緊工藝要求,本系統選擇采用ABB IRB6640機器人作為擰緊系統移動負載體,IRB6640是一款高產能且適合各類應用的6軸機器人產品,有效載荷235 kg,適合眾多重型工件搬運。
3.2 工業相機系統
為更有效配合機器人系統帶動擰緊機構運動,本文設計的工業相機系統采用工業以太網總線連接到機器人控制器中,相機與控制器通過標準TCP/IP協議進行通訊。根據螺栓的尺寸與分布,我們選擇使用200萬像素康奈視IS7000工業相機作為視覺系統主要元件。

圖4 工業相機連接圖
3.3 擰緊系統
本文提出的系統軸擰軸采用瑞典阿特拉斯的PowerMACS4000擰緊軸系統,PowerMACS 4000系統是模塊概念型系統,采用了全新的高智能擰緊控制器和工藝組態軟件,并提供廣泛的外圍設備支持和通訊接口,根據飛輪扭矩以及螺栓間距要求,本系統采用350Nm偏置擰緊軸QST62-350COT-T50。
3.4 S120伺服系統
西門子SINAMICS S120可以勝任各個工業應用領域中要求苛刻的驅動任務,它采用書本型模塊化設計,內部總線型結構,具有定位精度高與運動控制靈活高效等特點。在本系統中選用帶絕對式編碼器伺服電機,在軟件中采用絕對位置系統,這樣可以避免回零操作,提高系統的運行效率,同時通過中心距監控保證運行安全。
本文提出的機器人系統軟件分為PLC系統軟件、機器人系統軟件、相機軟件、MES采集軟件四部分。PLC系統使用西門子TIA博途軟件系統,博途作為西門子一切未來軟件工程組態包的基礎,可對西門子全集成自動化中所涉及的所有自動化和驅動產品進行組態、編程和調試。在本文提出的系統中,軟件組態如圖4所示。
4.1 PLC軟件流程設計
PLC軟件采用STL語言進行編寫。飛輪螺栓擰緊過程可分為發動機進入擰緊工位→讀取RFID值→根據產品選擇套筒選擇器選型→機器人自動檢測螺栓的相位→擰緊機套筒認帽→開始擰緊→按預先設置的程序開始力矩法擰緊→(更換螺栓位置)機器人自動檢測螺栓的相位→擰緊機套筒認帽→開始擰緊→依次類推直至全部擰緊。

圖5 系統組態
4.2 機器人與視覺系統通訊實現
機器人系統與視覺系統采用標準TCP/IP協議進行通訊,IRB6640機器人編程采用類C語言編程方式,編程簡單,應用靈活。本文將視覺系統設置為Server端,機器人控制作為Client端,機器人程序流程如下:創建Socket→連接Socket→發送用戶名密碼登陸相機→讀取相機數據→關閉通訊連接。
4.3 視覺定位與計算
任何機器視覺應用中的最初一步—通常也是決定該應用成功與否的關鍵一步是在視覺相機的視野內定位物體,該過程也稱為圖案匹配。圖案匹配有時會非常困難,因為許多變量都能影響到物體在視覺系統中的顯示方式。本文介紹的機器人系統視覺系統通過康奈視PatMax技術識別定位技術的實現。
圖7為飛輪螺栓在視覺系統中的識別效果圖,相機拍攝圖像后,首先識別特征基準點,根據飛輪特點,我們將定位銷設為識別基準。設置螺栓外形特征,通過與螺栓外形相比對確定螺栓在系統中相對基準點位置坐標,計算對角螺栓中心連接線,通過計算連線交點即可

圖6 缸蓋螺栓擰緊過程

圖7 上位機軟件架構圖
【】【】確定中心點坐標,最后將各個螺栓相對中心點位置坐標值發動到機器人系統中,即可完成對飛輪螺栓的定位識別過程。
本文設計提出了基于視覺的發動機飛輪機器人擰緊系統,介紹了系統的組成結構及軟硬件實現。本設計通過與玉柴動力合作實現了設計的生產應用,成功解決了柴油機飛輪生產多品種、中小批量及多品種共線生產的問題,極大地提高了生產線的智能化水平,為企業創造了良好的效益。
[1] 李君蘭.面向芯片封裝的機器視覺精密定位系統的研究[D].天津大學,2010.
[2] 陳凱,邊群星.基于以太網總線的全自動汽車U形螺栓擰緊機[J].機床與液壓,2014,(14):06-08.
[3] PowerMACS 4000Userguide[R].Atlas copco,2013,(09).
[4] ABB RoboticsProduct manualIRC5[R].ABB,3HAC047136-001.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diesel engine cylinder head automatic screwing machine
CHEN Kai, HUANG Bing-qing
TP249
:A
:1009-0134(2017)05-0001-03
2017-01-16
陳凱(1981 -),男,山東臨邑人,工學碩士,研究方向為工廠自動化及應用工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