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其龍,蔣佳峰,韋繼光,姜燕琴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 210014)
藍莓栽培過程中常見的問題
——選地不合理
曾其龍,蔣佳峰,韋繼光,姜燕琴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 210014)
藍莓生長需要酸性、有機質含量高、透氣排水性好的土壤。我國完全適宜藍莓生長的土壤比較少,一般都需要通過添加硫黃粉改良土壤酸度,或者添加泥炭、松樹皮等有機物料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雖然添加有機物料也可改良土壤透氣排水性,但是要徹底改良性能比較困難。因此在建設藍莓園時,應特別重視土壤的透氣排水性,不要選擇黏粒含量高的土壤,如水稻土、黏壤土等。但是近年來由于藍莓市場效益好,許多種植戶在黏重的土壤上種植藍莓,導致藍莓生長緩慢,并逐步僵化死亡而損失慘重(圖1、圖2)。在黏重的土壤上生長1年的藍莓苗,雖然土壤有機質含量高、酸性強,但藍莓幾乎沒有生長。因為土壤黏重,透氣排水性差,而藍莓根系無根毛,呈纖維狀,穿透能力差,不能伸展進入黏重土壤中;同時由于土壤易積水,導致根系呼吸不暢而不能正常生長。因此為避免種植失敗,種植戶在選地前可在田塊中挖深40厘米左右的穴,觀察暴雨后積水可否在24小時內排干,簡易判斷土壤的透氣排水性(圖3)。若排水透氣性一般,則需起壟種植藍莓(圖4),壟高視土壤黏重情況而定,壟面寬可設為1~1.2米。同時壟面土壤需添加大量的有機物料,進一步提高土壤透氣排水性。

圖1 黏重土壤種植1年的藍莓

圖2 黏重土壤中生長1年的藍莓根系

圖3 挖穴觀察土壤排水透氣性

圖4 布置種植壟,提高土壤排水透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