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梅
摘 要 教學與科研是高等教育的兩大基本職能。如何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不僅關系著高校教師的個人發展,也關系著高校的教育質量和整體發展。本文分析了當前民辦高校教學與科研關系的現狀,提出了平衡教學與科研關系的方法與策略。
關鍵詞 民辦高校 教學 科研 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辦教育發展迅速,民辦高校已經成為我國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國家和地方政府扶持政策限制、辦學條件、辦學層次,民辦高校與公辦院校的教學與科研之間的關系存在著明顯差異。因此,正確認識民辦高校教學與科研關系的特點,有效平衡二者之間的關系,對促進民辦高校教師隊伍的發展,保證民辦高校教育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1分析民辦高校教學與科研關系之現狀
大部分民辦高校是在我國高等教育擴招前后才開始創辦的,由于辦學時間短,普遍處于科研工作起步晚,科研基礎薄弱的狀態,在處理科研與教學的關系時,容易有失偏頗,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學校層面定位偏頗
大多數民辦高校追求自身快速發展,將不斷擴大招生規模以及大力開辦新專業放在學校發展規劃的首位,并且將學校性質定位在教學型高校,因而只重視教學,不重視科研工作發展。具體表現為:(1)沒有建立健全的科研機構或部門。科研工作沒有獨立機構或部門管理就是一盤散沙。有的民辦院校將科研部門掛靠在學校其他機構名下,也是形同虛設。(2)沒有建設公共有效的科研服務平臺。大多數民辦院校沒有建立獨立的科研工作場所,沒有購置并開放完備的圖書資料數據庫,即使開放了數據庫絕大多數也是中文數據庫如中國知網或萬方數據庫等。極少民辦高校創辦了學報等刊物,有的及時創辦也僅限于內刊。(3)沒有出臺科學高效的科研激勵制度。科學公正的激勵措施能有效提升教師從事科研工作的熱情。個別院校制定了相關獎勵政策,也只是停留在制定層面,并沒有有效落實。(4)沒有合理的教師結構比。民辦高校普遍存在師生比低、專任教師比例低、高學歷教師比例低、職稱結構不合理等現象,這些都不利于解放部分有科研熱情及科研能力的青年教師放手開展科研工作,不利于提升民辦高校科研實力。
1.2教師層面認識片面
高校教師是高等教育事業的主體,擔任著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任。具備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高水平教師隊伍,是民辦高校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相比于公辦院校,大部分民辦高校教師科研意識比較薄弱,缺乏創新性思維,普遍認為只要把課本上的專業知識和基本實驗操作技能傳授給學生,學生能順利畢業即可。一部分老師認為只需要把教學工作搞好,搞不搞科研工作沒什么必要。也有少數教師開展的研究工作思路還是局限在以教學研究為主,即使開展科研工作也僅限于本專業領域中科技含量或創新力不足的低難度研究項目。普遍缺乏多學科、多專業的交叉合作、協同創新的意識,不主動積極參與到已有科研項目的老師課題中。少數有科研熱情的老師思維固化、信心不足、學術視野狹窄,總認為做科研很遙遠,自己空有一腔熱情也難達到科研世界的“高地”。
2平衡民辦高校教學與科研關系之策略
民高高校事業要實現科學和可持續的發展,需要理清教學與科研關系,并有效平衡二者之間的關系。首先,在學校層面上,應建立專門獨立的科研機構,并制定科學合理的各項科研工作制度(包括科研獎勵政策、校本科研立項等)。加大高學歷、高素質的青年教師的引進工作,并為青年教師提供科研工作的平臺(如科研中心、圖書館數據庫等),減輕有科研熱情和科研能力的青年教師的教學任務,給予科研起步階段的各種支持(包括科研啟動金、科研補助等)。其次,在教師層面上,從根本上轉變觀念,擺正教學與科研之間的關系,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抓住民辦教育和民辦高校發展的特點,謀劃適合自身的教學科研兩手抓的實現方式,循序漸進地由“以教學為主”步入“教學科研并重”的道路上。
3結語
教學是中心,科研是關鍵,教師發展離不開教學和科研,高校發展離不開教師。在高等教育轉型發展的大背景下,民辦高校更應該抓住各種機遇,采取各項有效措施,充分結合自身辦學特點,理清教學與科研工作的關系,確定長遠、可持續發展的大方向,探索教學、科研協同發展的途徑,努力建設符合高等教育的客觀規律的高水平民辦高校。
參考文獻
[1] 謝文軍. 淺議新建本科院校中教學與科研的關系[J]. 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36(5):135-137.
[2] 潘靜瑩,李奕,林巍巍,王曉冬. 教學研究型大學教學與科研孰輕孰重[J].教育教學論壇,2016,9(38): 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