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婕++張瀾
經常有朋友問,新生兒重癥監護室(NICU)到底干些什么呢?簡單地說,NICU的主要任務就是救治那些一生下來就生病的寶寶和一些早產兒。
早產兒一般是指胎齡不滿37周的寶寶。隨著產科和新生兒救治技術的提高,許多胎齡在26~28周的寶寶也能存活下來。
然而,由于早產兒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就從媽媽肚子里離開了,故他們出生后往往會面臨各種挑戰。許多家屬在詢問病情時都會問醫生,自己的寶寶何時才能出院。事實上,早產寶寶出生后的經歷就像一段“歷險記”,需要“過五關”。這“五關”包括:呼吸關、循環關、營養關、感染關和神經眼耳關。值得注意的是,這五關并不一定是逐個發生的,更多時候是穿插在一起的,從而使早產寶寶的情況更為復雜和危險。其中,“呼吸關”是大多數早產寶寶都會經歷的重要一關。
多重因素導致早產寶寶呼吸關“難過”
人的呼吸主要依靠呼吸中樞驅動,由呼吸肌和肺完成通氣,然后在肺泡內完成氣體交換。早產寶寶的肺發育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質合成缺乏,導致肺泡表面張力增大(肺泡就像一個彈性不好的氣球),既不易擴張,又很容易萎陷,而萎陷后再次擴張也比較困難。同時,他們的呼吸肌發育也不成熟,導致呼吸時更易疲勞,更容易出現呼吸衰竭。呼吸中樞在正常情況下可以根據人體內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情況調整呼吸,早產寶寶因呼吸中樞發育不成熟而導致這種調節功能欠缺,更容易出現周期性呼吸,甚至呼吸暫停。
除與呼吸相關的系統發育不成熟外,若同時存在循環系統方面的問題(如動脈導管未閉或其他先天性心臟病)或感染,都會加重缺氧,使早產寶寶“險象環生”。
三大“武器”幫助早產寶寶“通關”
臨床上,用于改善早產寶寶呼吸功能的方法主要有三種:應用肺表面活性物質、給予呼吸支持及應用呼吸興奮劑。
由于胎齡34周以下的早產寶寶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質,故醫生會將豬或牛來源的肺表面活性物質,經寶寶的氣管注入肺內進行補充。出生后早期肺表面活性物質替代治療是新生兒醫學領域重大突破之一,拯救了無數早產寶寶。
呼吸支持主要包括無創和有創兩類。無創呼吸支持包括普通鼻導管吸氧、高流量吸氧、經鼻持續正壓通氣、經鼻間歇正壓通氣等。當然,這里說的“無創”并非完全沒有創傷,只是相對而言,這些支持不需要在寶寶的氣管內插入特殊管子來幫助呼吸,只需在寶寶的鼻子上放置鼻塞或鼻罩就可以提供氧氣。正壓通氣還可以提供一定的壓力,以維持肺泡的擴張。有創呼吸支持需要通過氣管插管來實現,醫生需要將一根特殊的管子放入寶寶的氣管內。這根管子會與呼吸機的導管相連接,氧氣和壓力通過這根管子直達寶寶肺內來幫助呼吸。一般地說,無創呼吸支持主要用于病情較輕的寶寶;病情嚴重的寶寶往往需要有創呼吸支持,待病情好轉后,可轉為無創通氣支持,這就是呼吸支持的“階梯化管理”。
呼吸興奮劑主要包括氨茶堿和咖啡因。前者已在臨床使用多年。近年來,國際上更傾向于應用咖啡因,國內也逐漸開始推廣使用。很多家長會問:這個咖啡因是不是咖啡里含的咖啡因?是的,就是同一種物質。咖啡因可以使寶寶的呼吸中樞更興奮,促進他們的自主呼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呼吸支持的時間。那么,寶寶用了咖啡因,是否相當于喝了很多杯咖啡?據研究,寶寶們對咖啡因的耐受性遠遠超過成人,安全性還是有保障的。